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精选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精选ppt课件
①作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_做___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_产__生__、__兴__起__
期而不至,无赦:约__定__时__间__ ②期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希__望___
叔孙旦而立,期焉:_等__待__,__待__命__
小儿曹乃有大意哉:_志__向__ 红杏枝头春意闹:_情__景__,__景__象_ ③意 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_意__图___ 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_意__料__、__猜__测__
(17)而身为宋国笑。_被__动__句__ (18)乐羊以有功见疑。_被__动__句__ (19)秦西巴以有罪益信。_被__动__句__ (20)厚者为戮,薄者见疑。_被__动__句__
4.语句翻译 (1)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 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译文:_既__然__如__此__,__那__么__如__果__在__今__天__还__有___人__推__崇__尧__、__舜__、__汤__、__武__、__禹__治 理__天__下__的__措__施__,__一__定__会__被__新__时__代__的__圣__人__耻__笑__了__。__所__以__圣__人__不__希__望__照__搬__古____ 代__那__一__套__,__不__墨__守__成__规__,__研__究__当__世__的__事__情__,__从__而__给__它__准__备__相__应__的__措__施__。____ (2)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或者不宜今乎! 译文:_果__真__赞__许__那__些__读__书__人__效__法__古__代__帝__王__那__渺__茫__模__糊__的__治__国__措__施__,__或____ _许__不__适__宜__于__今__天__吧__!_
2.词类活用 (1)而民悦之: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喜__欢__、__爱__戴____ (2)使王天下: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做__王__ (3)而自知其益富:_通__“__智__”__,_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聪__明___ (4)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以__女__嫁__人____ (5)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下__雨__ (6)其家甚智其子: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智_____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战__胜__,__取__胜__ 日出江花红胜火:_胜__过__,__超__过_ ⑥胜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_能__够__担__当__或__承__受__得__住_ 何可胜道也哉:尽__,__完__ 予观夫巴陵胜状:_优__美__的_
(3)古今异义 ①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古义:_“__从__而__给__…__…__”__。__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 用,表示因果关系。 ②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古义:_读__书__人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虚词归纳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_依__靠__,__凭__借__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趁__着__ 蒙故业,因遗策:_沿__袭__
①因 因释其耒而守株:_于__是__ 因谓持烛者曰:_因__此_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通__过__,__经__由__ 而身为宋国笑:_被__
②为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_做___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战国晚期韩 国(今河南省新郑)人。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卿。他继承和发展 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 成者。 韩非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现存五十五篇, 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文章说理精密,笔锋犀利,议 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 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还善于用
(3)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译文:胡__国__国__君__听__说__后__,__以__为__郑__国__亲__近__自__己__,__于__是__不__再__防__备__郑__国__。__ (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_这__富__人__的__家__里__人__都__认__为__他__的__儿__子__很__聪__明__,__却__怀__疑__那__位__邻__居__家__的____ _老__人__。__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借寓言故事透露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 种种思考,对某些隐微的人性弱点做了精确的剖析,蕴含着对社会、 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来传达思想,把关于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强 烈地凸显出来。如果说《庄子》寓言的特色是奇诡的话,那么《韩 非子》寓言的特色则是冷峻。这些寓言,不仅使韩非子的哲思表达 得更加震撼、更加有力,而且制造出浓浓的戏剧情味,给读者留下 深刻、鲜明和持久的印象。
明主旨 本课所录四则选文,前两则选文围绕如何对待先王之政的问题展开论 述,其中心主旨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 备”,即治理天下不应抱定先王的教条不改,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 从实际出发。第3则选文的主旨是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 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4则选文的主旨是警示世人要合理地 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多读厚积 ——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赛总决赛 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 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 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①“自古多情空遗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 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 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 知,理由有三:(1)
单元导读 本单元内容共有两节:第一节编选自《韩非子》的寓言,第二节编选 自《韩非子》的故事。 《郑人有且买履者》选录了《韩非子》的几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旨在 说明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二个片段旨在说明对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地理解,误会在所 难免,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总之,治理天下要高度重 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个片段意在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 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四个片段意在说明人聪明不 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警示人们要谨慎处置。
1.词语理解
语言积累
(1)通假字
①而民说之 通“_悦__”,_爱__戴___
②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通“__情___”,__真_实__、__实__在___
③卜子妻写弊裤也 通“_敝___”,__破__旧__、__破__损__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通“__悦__”,_高__兴___
⑤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延伸探究
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在本文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先进性? 答案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思想要比以前的法家人 物商鞅等更为全面和先进,总结出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 想。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在“法”这一方面,韩非反对儒家的“法先王”, 认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种反对因 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规律,是韩非进步 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 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些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 政治国来说具有极其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知文明理
释文题 “郑人有且买履者”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一则寓言故事。 讲的是一个想买鞋子的郑人宁愿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 的脚的故事。 韩非子借这个故事把那些不关注眼下活生生的现实、不依据现实来 决定治国措施而只重先王之政的学者的偏执、愚蠢和荒谬,演示得 有趣极了。后人多以“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 实际的人。
3.特殊句式 (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__判__断__句_ (2)举烛,非书意也。_判__断__句____ (3)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_判__断__句__ (4)治则治矣,非书意也。_判__断__句__ (5)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_判__断__句__ (6)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_判__断__句__ (7)胡,兄弟之国也。_判__断__句__ (8)是以圣人不期修古。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
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2.宁信度,无自信也!
文外名句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3.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4.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_看__见___ ④见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_遇__见__
乐羊以有功见疑:_被___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_治__理__,_管__理___ 王大说,国以治:太__平__,__安__定___ ⑤治 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_修__治__ 受时与治世同:_太__平__,__安__定__
(9)今裤何如?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 (10)宁信度,无自信也!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 (11)宋人有耕田者。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 (12)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 (13)郑人有且买履者。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 (14)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 (15)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 (16)何不试之以足?_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