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教案

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小结与测评同步教案

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体系概览]
[主题归纳整合]
一、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
1.“朝贡体系”
立足点是传统“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

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2.“不平等条约体系”
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

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而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

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
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中国逐渐接受了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逐步具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二、全面认识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1)灾难性
①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侵略者烧杀抢掠,疯狂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②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国家主权。

③经济上: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④社会性质: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被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①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②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思想:促使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三、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840—1901年)的阶段特征
总述: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840~1901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

1.政治
(1)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维新运动。

2.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

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