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模版

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模版

医院预算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预算管理,加强医院预算工作,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理事会章程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医院预算管理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成立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医院预算管理机构,在医院理事长领导下工作,由执行院长、各分管副院长、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任:理事长
副主任:执行院长总会计师
成员:各分管副院长、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财务处
办公室主任:财务处长
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如下:
1、制定有关预算管理制度、政策和程序,确定各项具体预算的牵头部门,制定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

2、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本年度发展规划,确定年度预算指导思想和关键指标。

3、审议批复年度预算草案,审议批复年度预算调整方案。

4、监督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5、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6、根据预算执行结果提出考核和奖惩意见。

第二条医院财务处为预算日常管理机构,在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负责组织医院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和监控工作。

财务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1、组织医院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
2、组织下达预算,监督医院预算执行情况;
3、制订医院预算调整方案;
4、协调解决医院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5、分析和考核各科室及职能管理部门预算完成情况。

第三条医院各业务科室和职能管理部门为预算执行部门。

医院预算执行部
门应当在医院预算管理机构的统一指导下,组织开展本部门、本科室预算编制工作,严格执行经核准的预算方案。

预算执行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本部门预算编制和上报工作;
2、负责将本部门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环节和各岗位;
3、按照授权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各项预算,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差异原因,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及时总结分析本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
5、配合医院预算管理机构做好医院预算的综合平衡、执行监控等工作。

第四条预算编制的原则
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编制收支预算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第五条预算编制的要求
科学编制预算。

分析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影响及医院自身发展的要求,结合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增加医事服务费,调整绩效方案等医改政策所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运用量本利法测算医院预算收入,在保证人力成本适度增长的基础上,控制非生产支出,做好开源节流,防止赤字预算。

第六条预算编制内容
1、收入预算编制。

医疗收入根据科室保本业务量和收费水平编制,如门、急诊人次、开放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出院人数、固定成本、边际收益、药占比、次均费用等;财政补助收入,正常经费根据医院人员编制控制数及其补助定额测算,专项经费参照上年度财政部门批准数额测算;其他收入根据上年收入情况,结合本年的相关因素编制;科教项目收入按照从财政部门以外的部门或单位取得的、具有指定用途、项目完成后需经决算和书面报告的项目编制。

2、支出预算编制。

人员经费支出根据国家有关工资政策、开支标准、医院人员变动情况及医院绩效方案等测算;药品费按照主管部门对药品加成率取消以后的要求加以安排;卫生材料费根据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的计划合理安排;水、电、燃料以及其它消耗性支出由归口管理部门结合预算年度的增减变化情况安排。

3、专用基金收支预算编制。

医院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等,根据有关规定按提取比例和业务发展计划,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预算。

4、医院项目预算编制。

购置设备、改善医疗环境、修缮房屋、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等项目,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本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编制预算。

第七条预算编报及审批程序
1、医院预算的编制程序,首先编制医疗服务事业预算、其次为资本性支出预算,在此基础上再编制财务收支结余预算。

各项具体预算应相辅相成,密切关联,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共同实现医院内部控制和管理目标。

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重大支出项目需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程序后方可申报。

严格执行物价收费政策,合理确定各项收入预算,科学预测成本、费用、投资等各项预算指标。

2、年度预算编制的时间要求:每年8月上旬,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市医管局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医院下年度全年发展目标,下达下年度预算编制任务,并提出具体编制要求。

各相关部门科室应于当年9月上旬,根据有关要求填报预算信息,将下一年度各自负责的预算及编制说明报送财务处,由专人负责预算信息整理、审核、汇总,综合平衡后,将预算草案于9月中旬提交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

在预算上报、审批和下达过程中,预算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平衡,各部门要与财务处紧密配合,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3、根据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的预算方案,于当年9月下旬报医院理事会批准。

并将批准后的预算指标由财务处分别送达各职能管理部门和业务科室执行。

第八条预算执行
1、年度预算指标下达后,各预算执行部门应严格执行预算,一般情况不得突破预算指标,特殊情况需执行相应的预算调整程序后方可调整预算;在预算调整未被批准前,归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改变预算,应按原预算执行。

2、预算执行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预算资金负责,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和程序,根据年度业务工作需要,坚持厉行节约原则,合理安排和使用预算资金,同时接受监督和检查。

3、在预算执行中,预算内金额不超过30万元(含30万元)的项目经费,具体实施前须事先提请执行院长审核、理事长审批,经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否则,财务处有权拒绝办理资金支付。

预算内支出事项审批权限见《××医院三重一大制度》和《××医院资金审批制度》。

4、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各预算执行部门严格按计划进度执行预算。

预算外项目的支出均须提交正式申请报告,履行审批程序后方可实施。

5、财务处设专人负责监督、统计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每年度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九条预算调整
1、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不再另行追加预算。

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追加预算的,无论金额大小,均须提交正式申请报告,履行审批程序后方可调整。

2、预算执行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说明理由及初步方案。

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辅助提供调整前后的预算指标。

3、财务部门负责人对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核。

4、将预算调整方案提交执行院长、理事长审核,经审核后的调整方案交由医院预算委员会审核通过。

5、预算调整原则上在年度内只进行一至两次。

第十条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建立预算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财务部门要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和差异,对预算执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并提交医院领导决策层决策,及时制定措施,保证医院预算目标的完成。

第十一条预算考核
通过预算绩效考核,全面总结评价各部门预算的编制是否准确,执行是否合理,调整是否合规等内容,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包括预算符合率和预算完成率,并与半年、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并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