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及成语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及成语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及成语汇总
推荐资料古诗1: 春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
1. 乃:就。

5. 径:乡下的小路。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6.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7.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8.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古诗2: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

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

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

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

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

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古诗3: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

在这里“心”字双关。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

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
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