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知识

医学知识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结构单位,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20种,称为标准氨基酸(编码aa)C、H、O、N是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些还有P、S,N是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生物样品中的含量=样品含量×6.25↘16%的倒数,1gN所代表蛋白质的质量20种氨基酸中:脯氨酸是亚氨基酸,其他事–氨基酸,除脯氨酸和甘氨酸,其余的均为L-型–氨基酸。

氨基酸的性质:①紫外吸收:色氨酸和酪氨酸(都含有芳香环)在280nm波长附近有吸收峰②两性解离与等电点③茚三酮反应:发生氧化和缩合,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在570nm有吸收峰。

茚三酮反应做氨基酸的定量分析。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级结构(基本结构)--化学键: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二、三、四级结构(空间结构或构象)。

二级结构--化学键:氢键,包括①–螺旋,② -折叠,③ -转角,④无归转曲。

三级结构—化学键:二硫键、氢键、疏水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四级结构—化学键:氢键、疏水键、离子键、范德华力。

肽键概念:P34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肽键氨基酸通过肽键能连接构成的肽链有方向性,以N端为头多肽链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改变蛋白质的构象,生理活性也会改变。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紫外吸收;①肽键结构对220nm以下的紫外线有强吸收两性解离与等电点;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的静电荷为零,该PH值就是蛋白质的等电点。

⒈如果PH<PI 蛋白质带正电荷,⒉如果PH>PI则蛋白质带负电,⒊如果PH=PI,蛋白质是兼性离子。

蛋白质不易透过半透膜,⒈电泳和透析是分离纯化蛋白质方法,⒉蛋白质从aq中析出的现象—蛋白质沉淀沉降系数(S)=沉降速度/离心加速的 1S=10-13 盐析概念:P45 变性和复性P46盐析得到的蛋白质沉淀经过透析脱盐后仍有生物活性变性的本质其共价键破坏,只破坏构象,不改变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凝固P46蛋白质变性、沉淀、凝固的关系:①蛋白质变性导致构象破坏,活性丧失,但不一定沉淀;②蛋白质沉淀是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破坏的结果,但构象和活性不一定改变和丧失,所以不一定变性;③蛋白质凝固时变性的一个类型,蛋白质形成坚硬的凝块。

第五章核酸化学核酸的组成单位:核苷酸(C、H、O、N、P但是P含量较多)水解核苷酸得到三种成分:磷酸、戊糖、含氮碱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供能物质ATP、GTP; 磷脂合成的供能物质ATP、CTP;糖原合成的供能物质ATP、UTP 3,5磷酸二酯键概念P52核酸种核苷酸的链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核酸有方向性,都是在5端开始到3端结束,与核酸的合成方向一致。

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组蛋白有5种:H1、H2A、H2B、H3、H4。

这四种H2A、H2B、H3、H4各两个亚基构成核小体的八聚体⒈m RNA 不同的m 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完成后被降解,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作为模板帽子结构—P56⒉t RNA ①3端含有CCA-OH序列,是氨基酸的结合部位,5端大约都是鸟苷酸。

②t RNA 都具有三叶草的二级结构,该结构有四臂三环:氨基酸臂、反密码子臂、反密码子环、T∮C臂、T∮C环、D臂、D环,其中氨基酸臂可以结合氨基酸,反密码子环含有三个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t RNA具有倒L形三级结构,t RNA的这种结构有利于结合氨基酸和识别密码子,氨基酸臂是选择性的转运氨基酸⒊r RNA是细胞中含最多的RNA。

r RNA和蛋白子构成核糖体,核糖体由大、小亚基构成的,原核生物有三种r RNA,沉降系数5S、16S、23S,小亚基含有16Sr RNA,大亚基含有5S、23Sr RNA,真核生物有四种r RNA,小亚基含有18Sr RNA,大亚基含有5.8S、18S、28Sr RNA. 核酸理化性质:⒈紫外吸收:因碱基中含有共轭双键,吸收峰在260nm附近。

使DNA变性解链达到50%的温度—解链温度(Tm),Tm与DNA的分子大小、碱基的组成、溶液的PH、离子强度有关比较DNA和蛋白质a发螺旋特点;相同点:都是右手螺旋,都由氢键链接,不同点:螺距不同,DNA是双链螺旋,蛋白质是单链螺旋第六章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核酶:活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核酸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构成的酶,尿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结合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组成,前者称脱辅基酶蛋白,后者称辅助因子,脱辅基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成全酶。

只有全酶具有催化活性,脱辅基酶蛋白单独存在不具有催化活性。

脱辅基酶蛋白和辅酶结合不牢固可以用透析或者超滤方法除去。

酶活性中心:由酶催化进行的化学反应称酶促反应,反应物称为底物(S),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生成产物(P)酶促反应的特点:①酶的催化效率高②特异性高③酶蛋白容易失活④酶活性可以调节酶促反应机制: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表面效应、张力、多元催化和共价催化酶原的激活实质上是形成和暴露酶的活性中心的过程。

酶原:无活性前体(未形成或未暴露活性中心)。

酶原生理意义:⒈适于酶的安全储存2.适于酶的安全转运同工酶:P67 L-乳酸脱氢酶(LDH),LDH是由H亚基(心肌型)和M亚基(骨骼肌型)构成的四聚体。

电泳中快→慢的顺序:LDH1-5,心肌中LDH1最多,肝脏中LDH5最多。

酶促反应动力学: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二、底物浓度……三、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反应温度为最适温度,但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促反应时间的长短有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37℃-40℃,60℃时变性加速,80℃时酶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四、PH值……使酶促速度达到最快的PH是最适PH,反应体系PH值高于或者低于最适PH 时都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过酸过碱也会导致酶变性失活不同的酶有最是PH,胃蛋白酶的最适PH=1.8胰蛋白酶的最适PH=8 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五、抑制剂……能特异的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物质叫抑制剂(I)抑制剂就是能特异的能改变酶的必需基团或活性中心的化学物质,从而使酶的活性降低,强酸、强碱等没有特异性,不属于抑制剂。

1不可逆性抑制作用: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的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结合,使酶的活性丧失,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不能用超滤或者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必须通过化学方法除去,使酶恢复活性。

常见的不可逆抑制剂:⑴巯基酶抑制剂,巯基酶是许多以巯基为必需基团的酶的总称。

重金属离子(P72)等巯基酶抑制剂引起的中毒的化学本质是破坏酶蛋白的巯基,使酶失活。

用二巯基丙醇或二巯基丁二酸钠解毒的机制就是使酶蛋白的巯基重新形成,使酶恢复活性。

⑵丝氨酸酶抑制剂,胆碱酯酶使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的丝氨酸酶,该酶失活会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聚,出现中毒,解磷定可以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置换出结合的胆碱酯酶,使酶恢复活性。

2可逆性抑制作用:⑴竞争性抑制作用—--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磺胺增效剂就是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

磺胺的作用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

如果单独使用磺胺类药物或磺胺增效剂只会抑制细菌是生长繁殖,但是联合使用就会双重抑制作用杀死细菌,人体需要的叶酸来源于食物,所以不受磺胺类药物干扰。

⑵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但与酶的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结合,改变酶的构象使酶失活,⑶反竞争性抑制作用---P76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一、酪氨酸酶缺陷引起白化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引起蚕豆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引起苯丙酮尿症;胱硫醚合成酶缺陷引起同型胱氨酸尿症。

二、酶活性被抑制所致疾病:重金属离子抑制巯基酶活性;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肼抑制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巯基乙酸抑制CoA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都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引起疾病。

第七章维生素维生素:维持生命代谢所必须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和脂维生素A、D、E、B族包括:硫胺素、核黄素、烟酰胺、吡哆醛、泛酸、生物素、叶酸、钴胺素、硫辛酸导致维生素缺乏因素有:摄取不足、吸收障碍、机体需要量增加、服用某些药物、满心肝肾疾病、特异性缺陷⒈Vit C:即抗坏血酸,多羟基化合物,aq酸性具有还原性生理功能即缺乏症:⑴参与羟化反应--P84 ⑵参与其他代谢—P84长期大量使用Vit C 会导致尿路结石,胃肠蠕动增加甚至腹绞痛和腹泻⒉Vit B1 即抗脚气病维生素,酸性aq较稳定,碱性aq加热易分解。

Vit B1活化形式是焦磷酸硫胺素(TPP),TPP是–酮酸的脱氢酶系的辅助因子:缺乏Vit B1糖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和–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受阻,神经组织功能不足--产生脚气病。

⒊Vit B2即核黄素,在酸性aq中稳定,耐热,易被碱和紫外线破坏。

Vit B2的活化形式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缺乏症:唇炎、舌炎、口角炎、眼睑炎、阴囊皮炎……⒋Vit PP即抗癞皮病维生素,包括烟酸和烟酰胺,耐热耐酸碱,是性质最稳定的维生素。

Vit PP的活化形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又称辅酶Ⅰ)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又称辅酶Ⅱ),NAD和NADP主要是递氢体,最为多种酶的辅助因子。

缺乏症:癞皮病主要症状有皮炎、腹泻和痴呆……⒌维生素B6即抗皮炎维生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对光和碱敏感,高温下分解。

维生素B6的活化形式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是氨基转移酶和脱羧酶的辅助因子,也是血红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辅助因子,是糖原磷酸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糖原分解。

维生素B6用于治疗婴儿惊厥和孕妇妊娠呕吐,也可能造成贫血。

抗结核异烟肼能与磷酸吡哆醛结合,在服用异烟肼时应加服维生素B6,以防止异烟肼治疗中出现不安、失眠和多发性神经炎。

⒍泛酸即遍多酸,在中性aq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泛酸的活化形式CoA和酰基载体蛋白(ACP)。

CoA参与酰基转运;ACP参与脂肪酸合成。

⒎生物素,自然界包括: -生物素, -生物素,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易被氧化。

生物素的活化形式羧基生物素,①新鲜蛋清含有抗生物素蛋白,能与生物素结合抑制其吸收,所以长期服用生鸡蛋会影响生物素的吸收,②长期服用抗生素会抑制肠道菌生长,使其不能合成生物素,也会造成生物素缺乏。

⒏叶酸,活化形式5,6,7,8,-四氢叶酸(FH4),参与一碳单位代谢(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四氢叶酸通过N-5和N-10位携带一碳单位参与核苷酸碱基和胆碱的合成。

缺乏叶酸,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受阻,细胞变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⒐维生素B12即抗恶性贫血维生素,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在弱酸条件下稳定,可被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剂、日光破坏。

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甲钴胺素和5'-脱氧腺苷钴胺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