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内河污染报告
据福州内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浦西河的治理工程分强化治理期和巩固养护期两个阶段 实施。强化治理期2~3个月,主要是截流筑坝、前期投药;巩固养护期,周期10个月进行养护投药。
此次治理目标是:治理15天后,污水黑色消除,无臭味,表面浮油消失;治理25天后,水体中开 始出现藻门类,底泥颜色变浅;治理40天后,水体中出现浮油微生物生态群,水质透明度增加。到1 年后水质指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家二类水质和景观水标准。
1999年:主要进行光明港下游扫尾、配套设施建设,光明港上游续建,光明港中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光明二支河、凤坂河、鼓山苑小区内河、连潘河、双坂河续建工程。
2000年:市财政投入资金2000万元用于凤坂河、光明港二支河、光明港中段、化工 河、东西河、柴浦河等6条河道的续建扫尾工程。
2001年到2002年:提出“一河一策”的治理方案。共投资3550万元,完善内河引 水工程。重点是对铜盘河进行改造。投入资金6600万元,完成浦西河、凤坂河下游等26 条部分“断头河”和淤积严重河道的清淤整治。
福州内河污染报告
组员:高一(8)邢光梁 林嵩
福州内河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是一座历史文化 古成,濒临东海,位于闽江下 游。市内有大小河道42条,市 区内河全长99.3公里,水网平 均密度每平方公里达3公里以上。 这些水域除美化城市、调节小
气候外,还担负着蓄水、滞洪、
排涝任务。但这些水域都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晋安河、
昨日下午,在浦西河看到,浦西河与白马河的交汇处已用沙袋筑起了堤坝,治理人员正在往河里 投药剂。投药的工作人员说,投了几天药后,水质有所提高,没有前几天那么臭了。
此次浦西河污水治理工程由福州内河管理处、福州光宇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行试验性治 理,由后者具体组织治理施工,以检验生物酶技术在福州地区治理内河污水的实际效果。使用生物酶 技术治理内河的主要特点是,治理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
白马河、磨洋河、茶亭河、琼
东河、五四河、安泰河、东西
河及打铁港等河直均由原来的
排水河道变成了排污河直。如
何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内河
水质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五类
标准或接近五类标准已成当务 之急!
福州内河作用
排涝:下雨时,雨水往往从路面直接进入管道,而后 排入内河中,一旦内河不畅通,就容易造成内涝。因 而,内河所起到的作用是排涝,及时将雨水排放。
福州首次使用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
挖淤泥、砌河岸、引水冲污等老办法一 一用过,可福州台江区浦西河还是又黑 又臭。从福州市环保局获悉,日前浦西 河已开始用生物酶技术进行治理。这是 福州首次采用这种技术治理内河,治理 为期1年左右,预计投资30万元。
浦西河是白马河的支流,全长为300米,平均宽度9米,平均深度1.5米,年平均污水库容量为4050 立方米。周边村民约有300户,工厂2家,日排放量约350立方米,由2个大口径、14个小口径污水管直 排入浦西河,河道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2003年:市财政投入5300万元对晋安河、白马河、红旗浦、龙津浦、跃进河等5条 河道实施清淤整治工程,对连潘河(断头河)采取铺设管道与晋安河相通,搞活河水,进一 步清除黑臭。
过去采用的治理方法
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工程建设。目前,我省的工 业废水、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仍然很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几乎 为零。我省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人们对水资源 重要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的意识远不及我国的北方地区。尽管 如此,人们对城市内河的水质恶化以及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还 是有深刻的体会的。福州市在引闽江水进入内河之前,市民对当 时的内河水质的恶臭记忆犹新。虽然,福州市在最近几年加大对 内河水质进行治理的投入,引闽江水入内河,冲走排入内河的城 市生活污水,(这种治理措施起到了积极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改 善了内河水质,提高了市民的生存环境)。但是,这种治理方法 是不值得我们提倡的,因为它并没有治本,尽管改善了福州市内 河的水质状况,但将污染物质冲入下游地区和大海,是一种不负 责任的做法。我们应当提倡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治理措施, 使工业废水达到零排放,生活污水在城市内部进行消化并达到循
环利用。
现在采取的方法
福州市有关部门引进加拿大“璃因玛逊 生物净化技术”,对白马支河进行试点 治污。加拿大亚奇环保公司在河面上引 种了经过筛选的美人蕉、海芋等本地水 生植物,以及一些治疗效果好的微生物, 形成循环生物圈,有效地消化了生活污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河水的水质有了明 显改善,空气中已闻不到原先的那种恶 臭气味。
被污染的光明港
市民随便向河内倒垃圾
近些年福州市治理内河的情况
内河治理一览:9年投入7.5亿整治内河污染 1995年起,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内河治理与建设列入为民
办实事项目之一,从1995年到2003年,市财政共投入近7.5亿元用于内 河治理。 1995年:整治西区主要河道新西河,并在新西河口建造每秒10立方米的 引水泵站,开始实施内河引水工程。 1996年:投资6000万元,解决城区中心主干河流脏、堵等问题,疏浚琼 东河、五四河等11条城区中心地带内河。改造土山河、泮洋河、龙峰 河、白马支河等4条“断头河”。在安泰河、东西河、大庆河建成3座 水闸,配合西河引水泵站通过水闸调控冲刷减轻河水黑臭。 1997年:市财政投入资金8000万元,对光明港、晋安河等16条河道进行 整治,共完成清淤50.24万立方米、修砌挡土墙石方量7.41万立方米。 1998年:狠抓光明港、光明港一支河、凤坂河、龙津浦等续建工程实 施。当年,完成清淤土方量55.58万立方米,修砌石方量7.48万立方米, 拆除沿河两岸违章建筑19.22万平方米。
通航:几十年前,福州的老市民应该还会记得,在 安泰河上时常能看到船来船往的景象,有人将船作为 一种交通工具,而一些商人就依靠船舶运来货物经内 河抵达福州老城区两岸经商等,内河起到了通航的作 用。
灌溉:内河还曾经为农作物的茁壮成长作出积极 的贡献,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仍有人从内河抽水灌 溉。
调节气温:内河还为福州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