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带着欣喜与美丽走进“和美课堂”,全是沉醉。

八位名家名师的课堂盛宴,各显风骚。

短短的学习,满满的收获,深深地思索……
扎实训练课方好
有人说:“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耐读,越值得寻味。

”薛法根老师的课就是这般耐读,这般令人寻味。

《风娃娃》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里的一篇课文。

因为这是一个小故事,薛法根老师根据这个故事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读促思、借读引讲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得懂、读得熟、记得住、讲得出。

学生之所以能达到预设,甚至超越预设,源于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扎实地读书。

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薛老师设计的“学习字词板块”。

这个板块主要体现的是薛老师鼓励学生的睿智。

鼓励也需要有学问。

二年级学生学习生字体现的是一字开花。

薛老师不是生硬直白地让学生给生字组词,而是鼓励学生做小老师教学生给生字组词,组一个词是一级教师,组两个是高级教师,组三个是特级教师。

学生在薛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越组越多,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读出了理解。

如给“翻”组词,学生组完两个,薛老师问:“早晨你在家里起床时,会?”“翻身。

”一个学生说。

扎实地学习生字词为读句子和段落打好了基础,读好句段为读懂读熟课文做了准备,这时再引导有声有色地讲故事便顺水推舟了。

讲故事时,体现的也是方法引领——先用限时读的方式促使学生记得住,再利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讲得出。

整堂课,画龙点睛的地方应该还是拓展讲故事,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说一段话,或讲一个故事。

还引导学生通过给风找名字来认识风力——狂风、微风、龙卷风、台风……风向——东风、西北风……还有不同时间的风——晨风、晚风……不同季节的风——春风、秋风……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故事的中心内容——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课堂上,薛法根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薛法根老师一直是着眼于整体发展、着力于语言训练、着重于内化进程,他的课简单中彰显着扎实与睿智,
简单中折射着本真与执著。

再约老课思路新
部编版教材里出现了多篇人教版的内容,与老师谈及部编版时,总会听到有人说,“以前教过的课文很多,好教。

”或许“好教”里透漏着熟悉,但不一定能上出彩。

就像窦桂梅老师说的一样,“老课是回去,还是回归?”窦桂梅老师用《葡萄沟》一课的课例精彩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回去,是不归路;回归本真又不缺少创新,才是老课新教的真谛。

面对二年级的学生,老师总是不敢放手,总是害怕学生不管,担心学生不行。

没有实践就没有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窦桂梅老师用课例有力回击了喊着放手又紧紧牵拉学生的我。

看看,再想想,窦桂梅老师的课,教得更加轻松,学生学得有声有色。

窦桂梅老师利用“识字通关洞洞卡”指导学生划一划认识的字和词。

学生在这个过程体验的是自主学习的快乐。

探究“为什么叫葡萄沟”时,学生分组利用“学习任务卡——葡萄组任务卡、葡萄干任务卡”合作探究。

交流汇报时,又利用“日历卡”和“葡萄叶图片”了解葡萄叶的浓密和老乡对葡萄的喜爱,从而感受为什么叫葡萄沟。

课后,窦桂梅老师说她为这课准备了八九种卡,这些卡都是根据学情使用。

她还说,这些卡就是老师教的工具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有人说,窦桂梅老师的这堂课就是用教高年级的方法来教二年级。

其实,我觉得,这是窦桂梅老师的一个领引——解放自己,让学生动起来。

不变的教材,需变的是教法和学法。

教,应多一些还给,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只做推手,推动学生学习的助手。

艳花绽放悄无声
“口语交际”,这样的课几乎听不到,这次学习有幸聆听了何捷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幸福与感动中努力搜集着如何上好这类课的方法。

何老师讲的是《商量》,生活里需要商量。

如何商量?我觉得何老师的课亮点云集,教得那是“细雨润无声”。

引出课题后,何老师用一个选择题引导学生认识有商有量,办事不难。

学习如何商量时,何老师利用绘本引导学生发现“商量就是——有话好好说,客客气气,别生气,说话要说清清楚楚”。

然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练习商量。

这个环
节中,老师设了多处障碍——同一件事不同人物的商量,不同事情不同人物的商量,同一人物多次的商量。

多种设障,就是一个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商量的重要性,并学会商量。

这个过程也体现了何老师引导得智慧。

我想,一堂好课之所以深深吸引观者,除了教师本身和课堂上生发的精彩,还有一点,那就是真实的东西最珍贵。

这次学习,彰显得就是教和学的真实,没有作秀,也无嫁衣,就真真实实地闪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升华。

小舟撑起诗意来
多次走进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次次都是陶醉。

虽还是《走进李白》,但内容有改,一样让人期待。

组诗读悟,了解诗人,积累经典。

我觉得出彩的是孙双金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和写法体悟李白为何被称为诗仙,并用徐凝的《庐山瀑布》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对比,衬托李白写诗的惊人,又用苏轼的《戏徐凝瀑布》说明李白作诗的超凡。

以一诗带多诗,引领学生欣赏感悟诗人的伟大和诗文的魅力。

让人喝彩的还有孙双金老师的唱功。

教的过程中,欣赏与吟诵结合,拓宽了学路,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多样化,让课堂多了些许灵动与活力。

多彩的课堂,活泼的课堂,诗意的课堂,也给人很多思考:一味的忙碌,到底忙的啥?这种忙能给学生带去什么?缺少精髓文化的滋养,也缺少了文学素养的提升。

孙双金老师为我们撑起了一叶扁舟,这叶扁舟载着诗的语言、智慧的双翅指引着探究者前进。

八位名家的课堂,课课都是一样质朴率真而富有张力。

精彩之处多如繁星,今天,我只希望自己能够采撷到“语、文”。

带着这份对语文的挚爱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规划自己,不求教育的精彩,但求留下自己教学的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