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网络教研平台应用工
作建议
1。
学校网络教研工作汇报
网络教研平台构建,让老师们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为网络教研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们虽然相隔千里,却似近在咫尺,相互之间可以无阻隔的进行交流,探讨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疑虑;同时建立教师个人博客,因为按照教师的成长模式看,一个教师先要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再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最终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而教师博客对研究型教师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博客所具有的个人知识积累、教育叙事研究、实现协作、交流和共享等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得力助手,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教师们切实体会到网络教研的优势,知道了网络教研和常规教研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明白了网络教研是对常规传统教研的包含、放大和创新,体会了网络教研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理解了什么是教研成果最大化、教研途径最简化和教研方法最优化,通过网络教研确实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从而将被动的参加转化为自觉的参与,为开展全区性网络教研活动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2。
学校意见和建议
信息网络教研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网络研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网络教研的蓬勃开展,网络教研项目已成为推动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网络研修是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没有参与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
“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是众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
他们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正在形成。
网络研修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
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相互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能得到互补。
3。
教师意见和建议
***********小学孙瑞娟老师:
网络教研平台应该多增加一些名师课堂教学实录,这样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会成长的更快。
特别是如果自己教授的这一节课正好有相应名师的教学实录,当自己讲完这节课后,对照名师的教学实录,反思自己讲课中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
向名师多学习一些教学的技巧。
总之,通过这种网络教研平台,可以随时利用空余时间给自己充电,而且可以找到多种想要的资源,是大家共同成长进步的好平台。
***********小学王鸿儒老师:。
网络教研不仅激发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而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增强了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并形成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不断实现了从超越自我到自我超越的转变。
***********小学朱红丽老师:
通过这几周的网络教研活动,我不但对"网络教研"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且还在繁忙之中收获了快乐。
收获了知识。
"网络教研",不但让我们完全突破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更让我能够更快捷、更方便。
更及时的获得教育理论信息和随时所需的解决教学疑难的方法。
也提高了我的教研水平。
只要有时间阅读,就有博览群书。
取长补短的机会。
让我的学识迅速增长。
***********小学李敏老师:
网络上教研,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大量的精彩文
章 ,如对教育,对健康,对人生等方面的探讨或见解。
我可以从中借鉴学习更多很有价值的知识。
更精彩的是可以直接讨论自己喜欢的精彩文章或观点,甚至可以直接的对文章提出意见或建议。
可以摘抄自己喜欢的东西贴进个人的博客,永久学习。
总之,我要积极主动的真正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坚持利用博客记录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教学心得,让自己的生活也真正充实起来。
我还要时时关注自己和同伴们的差距,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借助网络教研活动这个平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教育和教学水平。
***********小学李同茂老师:
网络平台所具有的海量信息,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借助于搜索和链接功能,网站做教育教研比任何传统媒体做得更丰富、更饱满、更精彩。
内容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人与网站之间、人与人之间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和各种软件即时沟通,实现互动,对新闻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
网络交互式传播将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让人们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接受教育,从而将大大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性。
***********小学袁翠华老师:
网络教育传播手段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这种信息表述,可为教师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
在屏幕上创造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情境,使严肃的
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师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从而增强宣传教育渗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