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政务公开及依申请公开工作专题课课件
政务公开及依申请公开工作专题课课件
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 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14
实践中要注意:
• 行政机关如果不能接受隐私权当事人不公开的意 见和要求,在协商后仍坚持公开,隐私权当事人 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在复议和诉讼期间, 除非公共利益的紧急需要,行政机关不得公开相 应信息,应等待行政复议决定或司法判决作出后 再正式决定公开或不公开。 • 必须公开而公开又必然损害隐私权当事人的利益 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公共负担平等和有权利必 有救济的原则,对隐私权当事人给予公正补偿。
• 排除:
• 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管理信息 • 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
9
3、现成性
• 政府信息应当是现有的(履职过程制作或者获取 的) • 排除:
• 需要加工、汇总、重新制作的信息。 • 需要组织收集的信息。
10
第二部分
适用原则
11
(一)公开原则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17
• 上述案例中,黄某要求公开 ‚美林街道下角所在区域 进行拆迁和建设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其申报材料、 ‘一书四方案’、征地批文(包括征地红线图)及其 申报材料、征收土地公告的公告文件、征地补偿安置 公告的公告文件、土地用途、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 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准文件及其申报材料‛,其 中,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其申报材料为‚一事‛,征地 批文与‚一书四方案‛等申报材料为‚一事‛,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准文件及其申报材 料分别为‚一事‛。当然,征地批文与‚一书四方案‛ 等申报材料也可以再细分为‚两事‛。在这种情况下, 关键看公开主体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可以再细 分为‚两事‛;如果一致,则不需要细分。
16
案例:
2012年4月21日,黄某向某市政府递交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表,要求公开对‚美林街道下角所在区域进行拆迁和建设的 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其申报材料、‘一书四方案’(建设项目 用地呈报说明书及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 地方案、供应土地方案)、征地批文(包括征地红线图)及 其申报材料、征收土地公告的公告文件、征地补偿安置公告 的公告文件、土地用途、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 性详细规划批准文件及其申报材料‛的政府信息。市政府收 到该信息公开申请后,因无法联系到黄某,遂电话告知某县 政府信息公开办予以办理。
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
行为公开
2
信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一部分,是政 务公开的核心内容。随着政务公开的发展, 人们的注意力从宽泛的政务公开逐渐转变 为关注更具体的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
主动公开
依申请公开
3
办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依据:
•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2008年5月1日施行) • 国办发〔2008〕36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 国办发〔2010〕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 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 的规定》(法释〔2011〕17号) •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8]第9号《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 • 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2号公告《河 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
• 根据平衡原则,在申请人要求公开,隐私权当 事人不同意公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协商调解, 使隐私权当事人同意让相应信息在一定范围内 或一定程度上公开。
13
比例原则
• 如果相应政府信息公开或不公开涉及公共利益, 则应根据比例原则,确定公开和保密何者利益更 为重大,如果公开利益更为重大,不公开对公共 利益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则即使隐私权当事 人不同意公开,也应予以公开,但应选择对当事 人隐私权利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公开。
• 1、相关性: 满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身生产、 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三需要原则)
• 排除:
• 与本人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政 府信息,可以不予提供
特殊:研究课题类申请
8
2、对外结论性
• 行政机关向申请人提供的政府信息,应当是正式、 准确、完整的,申请人可以在生产、生活和科研 中正式使用,也可以在诉讼或行政程序中作为书 证使用。
政务公开及依申请公开工作 专题讲座
中石家庄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 郑 颖
1
“政务公开”是指国家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 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 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 过程中,通过一定形式, 依法将有关行政事务的事 项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人 公开,使其参与讨论和决 定国家事务、公共事务和 公益事业,对行政权实行 监督的原则或制度。
主要内容:
Part 1 概念与特征 Part 2 适用原则 Part 3 办理程序
5
第一部分
概念及特征
6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概念
《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 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 保存的信息。 ——《条例》第二条 • 第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 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 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 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 取相关政府信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
• 不公开的情形:
• 如公开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 会稳定,按规定不予提供。
• 部分公开的情形:
•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 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 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12
(二)平衡、比例原则 平衡原则
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 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 • 对涉及隐私权的政府信息的公布,一般应征得隐 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 私权当事人的同意,其不同意则不得公开。 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
15
(三)一事一申请原则
即:一个政府信息公பைடு நூலகம்申请只对应一个政府信 息项目。
• 对一些要求公开项目较多的申请,受理机关可要求申请 人按照‚一事一申请‛原则对申请方式加以调整。 • 就一个具体事项向同一行政机关提出多个内容相近的信 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需要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拆分处理 才能答复,受理机关可要求申请人对所提申请作适当归 并处理。 • 对于申请人提出一大堆申请需要进行细分或归并的,收 到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 十一条第(四)项的规定,要求申请人更改、补充,即 ‚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 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