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写“雁”字。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送别》,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
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古人与朋友这一别,就不知何时才能相聚,所以他们就把这种离别的情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的诗。
(板书课题:别董大)
二、读诗题,晓作者
1、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别”是什么意思?(分别,送别)谁为谁送别?
2、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首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董大和高适?
三、正字音,通诗句
1、过渡:要想学好古诗,就要先读好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多读几遍。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
3、指导“曛”的读音和“雁”的书写。
(课件出示)
4、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的通顺还要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请同学们试着再读一读。
5、指名读,齐读
三、悟诗情,想意境。
师:如果说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在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的前两句,看看诗中描写了什么?
2、董大离别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内交流。
2、汇报:
(预设)
──天气恶劣。
从漫天的黄云,黯淡无光的太阳看出来的,追问:你见过黄云吗?什么时候?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3人。
评价:通过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黄云还不够多。
理解“千里”谁愿意试试。
)
──从北风中的大雁看出来的。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纷纷扬扬的大雪。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此景这是怎样的悲壮和凄凉啊!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同学们,漫天黄云,北风呼啸,纷纷大雪,董大不正像那雪中艰难前行的大雁吗,大雁尚且知道南飞,而董大的前路又在何方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两句。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师:离别在即,两情依依。
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高适没有挥泪告别,没有折柳相送,有的却是豪言壮语,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现在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句话,在空白处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
预设:体会到了诗人对董大的开导,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现在谁能替高适开导一下董大)
体会到了诗人对董大的劝慰。
从哪个词感受到的?(莫愁)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指名读)
体会到了诗人对董大的激励。
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此时,如果你就是董大,听了朋友的话,你的心情会怎样?
这就是友情的力量啊!
4、同学们,其实这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课件出示):读“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在这样的境遇下,高适对董大的临别赠言却能如此豪放,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
(指2-3人背。
齐背)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送别的诗句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看一看这首诗又描绘了怎样一幅送别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