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
项目规划文本
引言
威宁自治县的基础教育经过了2001年至2006年的“两基”攻坚验收、2007年至2008年的单项复查、2009年的“两基”“国检”和2010年的“两基”复查验收四个阶段不懈努力,经费投入得到了大幅增长,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教育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办学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可以说我县的义务教育水平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但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制约,我县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与发达地区相比,则显得更加滞后,现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才42%,139.2万的人口大县,县内高中阶段在校生才12667人,因此,高中教育亟待发展、亟待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先导性工程,根据地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上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教师周转房项目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普通高中建设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我县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情况及至2015年发展目标
一、我县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情况
威宁自治县成立于1955年,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全县总人口139.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左右。
现有普通高中8所(2所独立高中、6所完中),8所中学在校生27089人,全县普通高中在校
生12667人,其中有3所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59人。
普通高中校舍面积97282平方米,生均3.95平方米;普通高中图书339982册,生均12.5册。
(一)普及程度得到巩固和提高。
经过五年努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自2007年至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1.5%提升到42%),为“十二五”普及高中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舍建设、危旧房改造、仪器设施装备等工程,已全面消除了学校危房,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配备标准得到快速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全县2006--2010年新招录高中阶段教师325名,高中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确立了“奖优惩劣、择优聘用”的用人机制,高中阶段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五)教育质量实现稳步上升。
全县高中阶段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道路,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从之前的全区挂末位置跃居前列,多次受到地区表彰。
(六)、小学至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变化趋势
今年全县7-12周岁人口220716人,13-15周岁人口95511人,16-18周岁人口76017人。
根据教育部门文化户口册登记情况,结合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2‰,由于近几年人口基数较大,预测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为144万人,其中7-12周岁人口有
23.02万人,13-15周岁人口有11.73万人,16-18周岁人口有9.55万人。
近几年,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用工量的逐年增加,我县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外来人口流入我县较少,如2009年13-15周岁适龄少年在外就读9771人,占学龄人口总数的11.37%,外来适龄少年在我县就读760人,占我县学龄人口总数的0.88%。
加上我县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办学条件远远不足,高中阶段学生大量外出求学,如2010年全县初中毕业生19800多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13863人,在本县就读的才有6484人。
但随着我县工业的发展和区位优势的显现以及高中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回乡农民工将逐年增多,在本县就读的高中阶段学生也将逐年增加,外来人口也会进一步增多,普通高中在校生将大幅增加。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办学条件及办学设施缺口较大,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不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足、生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不足,功能用房、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等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适应,亟需改进。
二、到2015年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65%以上,初三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升学率达85%,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为6︰4左右,在校生5.9万人(不含到外地就读学生)。
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3.71万人,比2010增加2.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09万人(未包含到外地就读学生),比2010年增加1.94万人。
为此,科学规划我县高中学校的布局和布点,积极调整好高中布局
结构,挖掘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高中办学效率,发挥规模效益,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
采取有力措施,扩建7所、新建4
所高标准普通高中。
到2015年,使我县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普职比达到6:4。
第二部分建设任务和规划内容
为达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逐步解决办学条件不足的问题,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本次规划8所普通高中的400米塑胶运动场建设,每个投资400万元,共投资3200万元;对毕节试验三中进行改扩建综合楼8967平方米,投资1524.4万元,学生宿舍11209平方米,投资1905.6万元。
总投资663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3315万元,县级配套3315万元。
第三部分配套政策措施和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将成立工程领导小组主抓此项工作。
本次规划工程项目,我们将
严格按中央和地方1:1的比例分担建设资金,地方配套的部分我们将压缩其它渠道开支,出台相关地方资金筹措到位的硬性政策
和措施,并由县人大常务会议通过地方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的
决议,确保分担比例资金落到实处,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奠下良
好的基础,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推动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事业的
发展。
附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备选项目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