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篮球运动中防守技巧

浅谈篮球运动中防守技巧

浅谈篮球运动中防守技巧
摘要:防守是制约对方得分和力争反攻得分的重要环节,各种大赛无不在一次次证明着“表演看进攻,赢球靠防守”这一理念。

无论在什么时候,防守都是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往往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因为只有防守,才能极大消磨对方斗志,才能让己方进攻变得更加轻松,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追分反超的任务。

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分析现代篮球防守特征、防守理念、基本要素、组织形式等问题,讨论篮球运动中的防守技巧,为防守在比赛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篮球运动;防守技巧;防守战术
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世界篮球运动防守战术从形式上日趋丰富,防守战术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的特点,防守战术运用的指导思想从以单纯的防御性行为向防御和力求更多地获得球权的双重目的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现代篮球运动防守战术运用过程中各种防守战术形式间正在向一种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各种防守战术中不同的防守战术原则、特定的配合方法等都在相互借鉴和相互引入。

1 现代篮球运动防守特征
在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进程中,防守的作用与表现日益突出。

它不再仅仅是单纯地防住对手和等待对手出现错误,而是向着更具主动性、攻击性的方向发展,可大致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主动性
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智力及心理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规则的不断完善,现代篮球防守更注重对对手的控制,无论是技术的运用还是战术的实施,都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和攻击性。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攻守对抗的凶悍拼斗性日趋激烈,随着进攻的迅猛发展,必然刺激防守更凶狠,普遍把运动员强悍作风反映在整体与个体防守拼斗上。

而其技术反映则表现在贴身防守上,就是防守队员主动贴近对方与对方产生身体接触,并用身体的暗力施加
于对方身上,用推、挤、压、靠等动作达到将对手推出有效进攻区域,堵截进攻队员向篮下突破,封盖对方投篮,破坏对方有效传球等的一种极其强悍而有效的防守手段。

利用身体接触的“粘滞力”影响进攻队员的动作,达到阻止或限制进攻队员的进攻威胁。

往往利用脚步动作抢先占据有利位置堵住进攻队员的突破线路,利用腿、臀和胸、背主动卡、堵进攻队员向篮下突破的路线,迫使进攻队员停止运球或减缓向篮下突破的速度;或主动利用身体接触将进攻队员挡在远离篮的位置,不让其轻易运球到篮下进攻。

⑵协防性
协防性就是防守不再是五名单个的人在防守,而是作为一个集体,在补防、协防中多人协作。

协防防守是全队防守最集中的体现,运动员之间补防、协防等活动既能反映运动员的战术意识,防守技术及机敏、果断等心理品质,又能充分体现防守战术的集体性、机动性。

尤其是中锋队员地处本方球篮的腹地,是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集体防守质量的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篮球进攻战术向着个人机动进攻和两三人简练的局部配合方向发展,导致了篮球的防守战术越来越多地靠全队的协防防守来完成,防守战术的综合多变就是协防性防守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它是建立在全队队员之间积极协防、协同配合基础上的。

防守区域之间、防守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牵一发而动全局,表现出了高度的集体性。

⑶多变性
防守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更具灵活性、多变性,根据不同的对手,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场上情况,加以变化。

这就要求技战术熟练,运用能力强,表现为防守形式变化多端,各种防守形式组合变化多,如人盯人防守、区域紧逼防守和联防防守,联防又有一三一、二三、一二二和对位联防等形式;投中篮后的全场紧逼和联防或盯人的混合防守,各种联防形式的应用。

表现在区域上是全场、3/4场和半场防守等的变化运用。

2 篮球机动防守的防守理念
防守观念是指在对趋势、规律认识升华的基础上,把握其实质要素而形成的理念,在此本课题提出“以球为主”、“就地转换”、“兵无常形”、“正合奇胜”等观念作为机动防守战术形式思维活动的起点。

⑴以球为主的理念
是指在争夺控制球权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球的压力,不让持球队员轻易传球,逼使对手运球走向,诱引对手进入误区,造成死球夹击的机会。

在谋略布阵上,近球区以多防少,远球区则以少防多,一旦组织夹击,全队立即轮转换位,一旦对手传球,立即组织抢断,一旦抢断成功,立即组织反击。

⑵就地转换的理念
是指在全场范围内围绕控制球权的变迁,确定正确的防守战略指导思想,立足本队自身的客观实际(动机、作风、身体条件、技战术状况、意识水平、实战能力),突破传统防守技战术训练的思维方式,打破常规的按部就班的防守战术方法,球权一旦发生转化,立即就地展开积极的防守。

⑶正合奇胜的理念
是指在防守战术原则的确定上,立足自身的防守能力(如单兵防守能力、局部配合质量、抢断配合的方式、守转攻的阵式),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对持球队员正面围守,死球夹击,封其路线,施加压力,诱使传球;对无球队员轮转卡位,欲擒故纵,伺机抢断,做到以正合,以奇胜。

⑷兵无常形的理念
是指在防守技战术运用过程中,在抓好全队作风训练、体能训练、意识训练、技能训练和基础配合训练的基础上,形成全队的防守理念和防守特色,在一个回合的防守争夺中,适时运用多种防守战术,根据对手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力争主动,克敌制胜,不必讲究防守的形式,注重防守的实质。

所谓无形是建立在有形的基础上;貌似有形,行则无形,名曰无形,实则有形。

3 篮球机动防守战术的基本要素
⑴防守区域
机动防守把全场分为四个不同的防守区域,既全场、四分之三场、半场扩大和半场缩小。

根据对手不同的进攻战术,在不同的防守区域里采用不同的防守策略,把对手分割在较大的区域里进行争夺。

同时,这也是身材低速度快的球队对付高大对手的明智之举。

⑵防守形式
防守形式是指防守战术在外在形态上的表现方式。

不同的防守战术由于自身的组织结构、移动路线和配合方法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也各不相同,这也是人们区别防守战术的标志。

目前最普遍的防守战术形式有紧逼盯人、半场盯人和区域联防,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世界大赛中运用最多的、运用时间最长的还是半场盯人防守战术。

⑶强区
强区是指篮球比赛中进攻时球所在的区域,是主攻点,也是防守的重点区域,强区的防守任务是对球形成有威胁性的包围性防守,防守的策略是紧逼、打抢、错位、关门、夹击和协防,要形成强有力的防守网络。

⑷弱区
弱区是指篮球比赛中离球较远而暂时无威胁的区域。

弱区的防守任务是协防、补防,防守的策略是回缩、补漏和抢断。

4 篮球机动防守战术的组织形式
⑴半场混合运用形式
半场混合运用,集中了盯人和联防的两大防守的主要特点,盯人联防相互渗透,混合运用。

它和过去的一盯四联或两盯三联的混合防守有着根本的区别。

机动防守战术是在半场防守中以盯人为主,混合进联防的要素;或以联防为主混合进盯人的要素,强区伸出去盯人,
弱区缩回来联防,防守的职责完全随强区弱区的变化而变化。

盯中有联,联中有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⑵全场综合运用形式
在防守区域和防守形式的相互结合,构成了机动防守的防守战术体系。

①变防守区域、不变防守形式:
紧逼盯人可以变化为全场紧逼盯人、3/4场紧逼盯人、半场扩大紧逼盯人;半场缩小盯人;区域紧逼可以变化为全场区域紧逼、3/4场区域紧逼、半场区域紧逼;
②变防守区域、变防守形式:
全场或3/4场的紧逼盯人→半场扩大盯人或半场缩小盯人;全场或3/4场的区域紧逼→半场扩大盯人或半场缩小盯人;全场或3/4场的紧逼盯人→区域联防;全场或3/4场的区域紧逼→区域联防。

防守战术的精髓在于多变,通过不断的防守区域和防守形式的变化,使对手难以适应而陷入被动,造成进攻的混乱、延误或失误,获得球并迅速转守为攻。

总之,在篮球运动中,篮球的防守技巧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等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

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出自己的防守意识和防守技巧,才能有适合自己的防守方案,才能在在讯息万变的篮球场上,表现出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球类运动---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1年4月孙民治主编.
2.《防守的技巧》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3年9月杨建民杜秀群等著.
3.《篮球运动成功训练基础》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张宏杰陈钧等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