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起燃油和润滑油泄漏引起的火灾事故
2009年下半年以来,总公司范围内的船舶和平台上先后发生多起因润滑油、燃油泄漏引起的火灾事故,应引起关注:
1. 2009年7月30日,润滑油泄漏、起火事故
发生了什么?
2009年7月30日,某船舶在南海作业期间,04时04分,空压机舱起火。
随后,采取了断电、关闭通风、关闭防火门、释放CO2等措施,对甲板喷水降温。
04时55分,打开空压机舱防火门后,使用手提灭火器对可疑的燃烧点进行喷射;05时12分,经检查已无明火; 07时15分,消防警报解除。
期间,3条护航船靠近待命;附近油田的1条守护船到达0.6海里处守护。
调查后确定的事故经过为:左舷空压机的恒温阀与连接管路法兰盘之间的垫片泄漏,管路内的润滑油(380psi,80℃)向外喷射,形成润滑油雾。
雾化的油气混合物在空压机舱通风气流的作用下,与空压机原动机的排烟管与根部裸露部位(温度370-380℃)接触发生爆燃、起火。
事故还暴露出其他一些问题:主消防泵的启动开关在主机舱内,爆燃、起火后,人员难以进入;CO2管路有2处法兰垫片老化,密封不严,在释放过程中有CO2溢出并产生雾气。
参见附图。
图1:空压机舱受损情况照片
图2:排烟管部分裸露照片
图3:空压机舱平面布置图
图4:润滑油泄漏位置照片
图5:泄漏的法兰垫片照片
事故原因?
按照事故原因根源分析表(CLC)确定的事故原因如下:
(1)可能的直接原因----行为类:
2-1,设备使用不当。
左舷空压机螺杆压缩机的二级工作压力理论值为290psi,从值班记录中看到的实际读数为380psi,超过理论工作压力31%,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分析、检查、维修措施。
(2)可能的直接原因----条件类:
5-2,护罩或保护性装置有缺陷。
空压机原动机的排烟管保温层覆盖不完整,根部裸露,温度可达380℃。
6-1,设备有缺陷。
与“2-1”类似。
空压机螺杆压缩机长期超压工作; 2008年3月更换泄漏位置的垫片时,没有使用制造厂商生产的垫片。
(3)可能的系统原因----工作因素:
8-3,工作中隐患整改不力。
2005年,同一单位的另一条船舶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对类似的隐患没有进行整改。
8-4,没有识别出工作中的隐患。
没有识别出螺杆压缩机超压工作、排烟管部分裸露带来的隐患。
13-7,零部件更换欠妥。
更换的垫片不是制造厂商供应的。
2. 2009年11月4日,燃油泄漏、起火事故
2009年11月4日,某船舶在渤海海域作业期间,航行途中更换右主机燃油滤芯。
值班轮机工更换滤芯后,上紧压盖、搬阀
门恢复滤器正常状态(双通)时,滤器密封垫位置泄漏、燃油成雾状喷出,雾状燃油在主机上方通风口气流作用下,遇主机增压器高温部位起火。
起火后,采取了关闭机舱门、切断通风/燃油/供电、抛锚、启动应急发电机、释放CO2等措施,将火扑灭。
期间,附近的1艘守护船赶到现场守护。
次日凌晨01时10分,发电机恢复工作;05时30分,左主机恢复工作。
参见附图。
图6 左主机(未起火)照片
图7:左主机燃油滤器照片
图8:更换主机燃油滤芯作业示意
图9:泄漏的燃油滤器照片
图10:火灾受损情况照片
事故原因?
按照事故根源综合分析表(CLC)确定的事故原因如下:
(1)可能的直接原因----行为类:
1-10 ,走捷径。
更换完燃油滤芯,应逐步开启中间三通连通阀,以验证密封胶圈有效性。
实际操作中,直接将阀开至三通位置。
4-1,决定欠妥或缺乏判断。
燃油泄漏后,应立即将三通阀开至前通位置,切断后端过滤器油路;而不应去紧固过滤器压盖螺栓。
(2)可能的直接原因----条件类:
5-1,护罩或保护性装置不够。
经过评估,认为应在燃油滤器与增压器之间安装隔板。
(3)可能的系统原因----人为因素:
5-3,对关键的安全行为没有充分的认识。
作业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事故的潜在风险,没有谨慎操作或预先采取防范措施。
(4)可能的系统原因----工作因素:
10-3,设计中,对潜在问题估计不足。
燃油滤器设计位置较高,距离高温状态的增压器较近,一旦燃油喷出,容易引起火灾。
3. 2010年2月8日,润滑油泄漏、冒烟事故
2010年2月8日上午,某平台新增主机房火气探头报警,主机停机。
现场检查确认:增压器润滑油管线接口泄漏,润滑油
喷射到排烟管隔热保护层上,遇高温冒烟。
(事故原因分析略。
)
安全提示
泄漏点位置
以上事故带给我们的主要提示:
图11:润滑油管线泄漏点照片
4. 2010年2月22日,润滑油泄漏、冒烟事故
2010年2月22日,某平台汽轮机润滑油渗漏,渗漏的润滑油流淌到主蒸汽阀疏水管线上,吸附在疏水管线保温棉中;同时,疏水管线阀门内漏,导致管线高温,高温引起带油保温棉阴燃,产生大量烟雾。
(事故原因分析略。
)
5. 安全提示
以上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进行了事故调查,并采取了一系
安全警示 2010年第3期 列整改措施,摘录了一些整改措施附后,供参考:
(1) 将事故情况及时通报相关单位,组织隐患排查、风险辨识。
(2) 对高温管线、高温设备进行足够的保温和隔热防护。
(3) 对高温管线、设备和可燃物之间进行足够的隔离。
(4) 在油路管线接口加装密封保护。
(5) 在船舶机舱以外的区域加装一路主消防泵启动开关。
(6) 及时修理出现问题的设备。
(7) 检、维修中,使用适合的备品、备件。
(8) 设备制造厂家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
(9) 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记录中应对设备的异常状况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
(10)严格倒班制度,保持高级岗位人员的相对固定。
(总公司健康安全环保各期《安全警示》均存放于“Notes 系统/总公司主页/部门选择----健康安全环保部/定期信息/安全警示”中。
)
第11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