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
再观察
在批改过程中,我观察到常常有学生问: 这种表达对吗?这里需要扣分吗? 学生一方面认真寻找自己和别人的错误; 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自己批改错了, 而不好意思。 也确实出现了因批改不当,学生找老师 当裁判的情况。
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澄清了一些单词 或短语使用上的困惑。 有时,在学生的争论中又出现了新的翻 译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学生批改完后,我要进行检查。对少数 批改不规范的学生再单独进行辅导,对 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有创意的表达我会 进行鼓励。
1.
2.
3.
导入行为方式二: 一名男生站在讲台上,充当robot(教师课前 已与该生交代过游戏内容)。 教师告诉其他学生: Here is an advanced robot. Please give instructions to it in English. Let’s see if it can act out what you will say. 游戏开始。当学生发出requests时,robot听从 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当学生发出commands 时,robot纹丝不动;教师将学生发出的指令 写在黑板上。
1.
2.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亲身体验和 归纳总结,学会区分commands和 requests。 3.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重视学 生之间的合作。 4. 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 变。
关于复习宾语补足语导入行为方 式的讨论
导入行为方式一: 这位教师利用大屏幕上的文字解释什么 是宾语补足语,哪些语言形式可以充当 宾语补足语。 5分钟的导入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学生听 得昏昏欲睡。
Planning
为了加强daily report的教学效果,计划利 用牛津教材“贴近生活、涉及面广、图 文并茂、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四个方 面进行改进: 演讲内容 演讲形式 反馈方式 准备时间
Action and observation (演讲内容)
1)自选话题:时间限定高一入学第一个月,学生 自由选择话题,以适应初中到高中的变化。 2)规定话题:(1)笼统话题,在教材每一章的教 学过程中,把该章的主题,如Food and health 作为演讲内容;(2)具体话题,期末复习阶 段,根据复习进度,为每章规定2~3个话题, 供学生选择。 3)看图说话:把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演讲素材,采 用两种形式:(1)无任何限制,学生自由发 挥(2)给出第一句话,学生按照此思路发挥。
总结
教师: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学生发展 的促进者和教学问题的研究者
学生:
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浅层思维到深层思维 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发展学习能力,学会 学习 由个别学习发展为合作学习
Daily Report
的行动研究案例
Initial reflection
发现了问题: 学生对daily report不热情,具体表现为别的 同学演讲时,他们心不在焉;自己演讲时,就 死记硬背事先准备的材料,敷衍了事。 教师调查原因: 之所以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从初中就做 daily report,到了高中还是这种形式,对他们 失去了吸引力。
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 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 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 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 堂气氛;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承认自己的过失 和错误
Action research phases
1. 2. 3. 4.
Initial reflection Planning Action & Observation ion
汉译英作业批改方式
的行动研究案例
一、初步反思 (Initial Reflection) )
1.
2.
3.
教师苦恼——教师天天批改、天天 教师天天批改、 教师苦恼 教师天天批改 纠错、学生还是错; 纠错、学生还是错; 学生着急上火——学生天天订正、 学生天天订正、 学生着急上火 学生天天订正 天天抄写还是错。 天天抄写还是错。 教师的辛苦工作没有带来相应的收 获。
教师成为研究者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 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 改进意见。
教学经验的价值
1. 2.
经验有助于教师理解教育理论。 经验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出现的一些问 题。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研究,找出解决 这些问题的方法。
What is action research?
•
It refers to teacher-initiated small-scale classroom investigation which seeks to increase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o bring about change in classroom practice.
再反思
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批改,他们大脑中积累了 许多“正确的”或“错误的”语言素材,在后 面的句子汉译英作业中,他们会自觉、主动地 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避免错误的表达方式。 学生,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句子汉译 英水平有显著提高,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对 这种批改方式持欢迎的态度。
教师访谈 了解批改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1. 2. 3. 4.
5.
通过反思, 发现问题, 引出第二轮行动研究。 通过反思 , 发现问题 , 引出第二轮行动研究 。 这样的变化使教师用于批改的时间相对减少; 这样的变化使教师用于批改的时间相对减少 ; 一部分学生的翻译悟性有较大的提高; 一部分学生的翻译悟性有较大的提高; 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没有能力自己订正; 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没有能力自己订正 ; 一部分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 一部分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 , 懒得自己订 因此,他们抄写的句子依然错误很多。 正,因此,他们抄写的句子依然错误很多。 这样, 这样 , 这些学生的句子汉译英的水平几乎没 有提高。 有提高。
4. 教师终止游戏,并提问:
Why did the robot move sometimes but not at other times? 评析: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我们发现后一种导 入方式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教师创设了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活动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这 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极高,想出 了各种指令,并争先恐后地向robot发出指 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4. 学生改错后,教师简单归纳宾语补足 语的用法以及近几年高考考点。
评析:
1.
2.
3.
4.
这种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宾语 补足语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铺 垫。 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自主 学习的能力。 改错也是一种反思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效 果的有效方式。 符合学生渴望了解自己的教师,特别是自 己喜欢的教师的校外生活的心理需求,在 无形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计划(Planning) 计划( )
由于这种句子汉译英的批改方式没有带 来显著的教学效果,我计划在批改方式 上和讲评方式上都做一些改变。 在批改方式上,我准备用符号代替逐一 改正; 在讲评方式上,我准备集体订正和个别 辅导相结合。
1.
2.
三、行动与观察 (Action and Observation) )
体现不同理念的
语法教学导入行为方式的 讨论
关于commands和requests 导入行为方式的讨论
教学内容:NSEFC Book 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的语法部分 commands and requests 导入行为方式一: 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了8个句子: 让学生将上述句子分成commands和 requests两类。 导入语法学习。
再计划
由于这种批改、讲评方式没有为全体、 或大多数学生带来显著教学效果,我计 划在批改方式和讲评方式上再做进一步 改变。
采用教师指导 – 学生自评 – 生生互评 – 教 师查阅的方式。
再行动
首先,对学生如何批改进行指导和说明。 然后,学生4人一组,小组长按照批改要 求,组织小组成员批改翻译作业,学生 可以先自批,再相互批改,人人都要参 与批改。 最后在作业本上签上批改人的姓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 ——行动研究案例分析
吕良环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社
lhlv@
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在三个方面的转变:
1.
2. 3.
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条件下 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
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
知识传授者依然是新课程中的角色,但 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 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 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
导入行为方式二:
另一位教师采用改错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 在大屏幕上呈现他儿子的照片(约12岁), 并提问:Could you guess who the boy is? 在学生猜出答案后,教师说:I taught my son some simple English. Yesterday he made up some sentences. But to my disappointment, none of the sentences are correct. Could you point out what’s wrong with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