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8】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范文word版 (10页)

【最新2018】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范文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篇一:韩雪萍:《修辞学发凡》读书报告第2稿.docx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术语,自从《易经》上有了“修辞立其成”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的。

连用之久自然提起了辞字,便会想起了修字,两字连接简直分拆不开。

但是解说起来终究还是修是修,辞是辞的,本人当作两个词看。

知道现在讲究修辞还是这样。

各人对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致可分为广狭两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是修辞还是语辞?其一: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又常常是受口头语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的影响的,有事成人下游的文辞的修辞方式,便没理由可以排斥上游的修辞方式了。

其二:文辞和语辞的修辞方式又十九是相同的,要是承认文辞的修辞方式,也没有理由可以排斥语辞上同等的修辞方式。

其三:即使文辞语辞共有的修辞现象,即不追寻源头也绝没有理由可以认为文辞独得之秘。

就修辞现象而论修辞现象,毕当坦白承认所谓辞实质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上的文辞。

修饰或调整?其一:专着眼在文辞,因为文辞较由修饰的余裕。

其二:专着眼在华巧的文辞,因为华巧的文辞较由修饰的必要。

而实际无论作文或说话,又无论华巧或质拙,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

我们从修辞的观点来观察使用语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尽可分作下列三种境界: 1,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的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如一切务实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即消极手法。

2,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即积极手法。

3,糅合的境界—是以上两境界糅合所称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语辞的形成,凡是略成片段的,无论笔墨或唇舌,大约都经过三个阶段:一,搜集资料;与生活经验或社会的指示有关。

二,剪裁配置;与见解,识力,逻辑等有关。

三,写说发表;与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势的遗产有关。

三个阶段的条件顺次递积,道理邪说发表的时候便已成为生活,经验,自然社会的指示,与见解,识力。

罗杰,与言语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等无不有关的条件复杂的景象。

写说本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写说者同读听者的社会生活上情谊交流的现象。

以传达给读听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读听者为任务。

而对于读听者的理解,感受,乃至共鸣的可能性,从头就不能顾及到。

尤以发表这一阶段为且要。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

周人怀朴过郑贾日,“欲买朴乎?”郑贾日,“欲之。

”出其朴,视之,乃鼠也。

因谢不取。

(见《战国策~秦策》)这就等于放了一个谣。

缺失最大。

也有缺失不到这样程度的,例如钱大昕说的:《论语》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也就两解:一,把“攻”作攻治解,“已”作助词“了”解;二,“攻”作攻击解,“已”作动词“止”解。

根据这种事实上的缺失及其他事实的需要,所以材料配置定妥之后,配置定妥和语辞定妥间还有个对语辞力加调整,力求适用的过程;或是随笔冲口一晃就过的,或是添注涂改穷日累月的。

即修辞过程。

此过程所有的现象即修辞现象。

与着现象有关的具体的实现极为复杂。

即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社会知识,见解识力,逻辑因明,语言文字即体裁形式的遗产,又有读听者的理解力,感受力等等的关系。

而普通作文书上所说的“六何”关涉的只不过六个问题—“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

我们从修辞的观点看,上述关系不妨综合两句即: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修辞所须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

消极手法与积极手法虽同是依据题旨情境调整语辞的手法,却也不是何物什么侧重:前者侧重在应和题旨,后者侧重在应和情境;消极手法侧重在理解,积极手法侧重在情感;前者的辞面子和辞里子之间,又常常有相当的离异,不像消极手法那样密合。

自然地积极修辞多是对应情境的;或对应写说者和听说者共同的经验。

因此在山东常见泰山,便把泰山来比喻是事情的重大,生在古代的常见飞矢便把飞矢来比喻事情的快速。

因此,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修辞的来源由两个:第一是题旨和情境的洞达,着要靠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第二是语言文字可能性的通晓,着要靠平时对于现下已有的修辞方式又充分的了解。

技巧是临时的重在随机应变。

前者是关于语言文字之外的,后者是关于语言文字本身的。

因此平时应当两面并重。

一方面充实生活,同时也不当荒废语言文字的观察和研究。

平时对于修辞方式颇要有精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精密的观察两层意思:1)个性的观察。

每个体切实的修辞现象都应适应具体的题旨和情境。

每次观察也应该吧这种语言个性连同注意。

还有体式风格不同也颇会形成了大同中的小异。

2)功能的观察。

即如藏词,是在将过去的词藏去。

单将所有的词藏去,旁人将必无从领悟,故必取一句中间含有的这个词的人人熟悉的成语来贴现本词。

系统的研究这也有两层意思:1)每式之内的系统。

即藏词,藏去后面的,古来名叫歇后,如“友于”“殆厥”等。

也有藏却头部的,即藏头,如曾有人成十五岁为“志学年”,三十岁为“而立年”,便是藏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等。

像这样的修辞研究需要耗费相当的时日,又不是人人一时所能并进的。

修辞学的任务是告诉我们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

它担负实地观察,分析,综合,类别,记述,(来自:WwW. : 修辞学发凡读书心得 )说明一)各体语言文字中修辞的诸现象二)关涉修辞的诸论著修辞研究之所以比较地有贡献是因为他们极之中实例的缘故。

实例除了赞助归纳之外,本身还可显示修辞如何碧玺适合题旨情境的实际,故在条理归纳清楚后还当将它保存,借更翻阅原文细玩他的意味。

至于修辞学本身,它应告诉我们一下几件事:一,修辞方式的构成如譬喻,应说明他由1)思想的对象;2)譬喻语词;3)另外的事物三者构成。

二,修辞方式的变化如譬喻由三种变化:1)明喻—譬喻语词指明相类,形式为“君子之德如风”。

又有时隐去。

2)隐喻—譬喻语词指明相合,形式为“君子之德风也”。

又有时隐去。

3)借喻—思想的对象和譬喻语词都隐去,单说“风”,“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三,修辞方式的分布如譬喻遍布在古今文中,又遍布在文言和口语中,不过口语中把譬喻语词该做好像“如同”“一样”“就是”等等就是了。

四,修辞方式的功能或同题旨情境的关联五,各种方式的交互关系如譬如同借代相近,而同前句藏词则相距颇远之类。

在修辞学中,大抵把一,二,三说的较详,四,五说的较略。

因此这样,比较可以免掉挂一漏万,而且条理比较清楚些。

修辞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的过去实验成绩的一个总报告。

旨在使人对语言文字由灵活正确的理解。

与读和听的关系最大:一)确定意义修辞现象可以言传的。

我们即知道他的构成,又知道他的功能,打扮就可以确定意思所在,扩大了所谓言传的境域。

二)解决疑难偶然有修辞上的疑难,也比较容易解决。

三)消灭歧视人旺旺以为文言可以做美文,口语只能做应用文。

而所谓美文又大抵是指词彩美富。

其实文言的辞彩,口语大抵都是可以做到的。

四)其次是顺次做系统的练习。

修辞学已把同类的辞例汇集在一起了,要做系统的练习实际很容易。

其次彩是写说。

从好的方面来说,大抵可以治疗两种病象:一)屑屑模仿病不知修辞的条理,只知屑屑模仿古人。

例如现在已经不常见飞矢,为什么还要用飞矢来比喻快速,已经知道泰山不是异乎寻常的大,为什么还要用泰山比喻重大或高达?二)美辞堆砌病不注意语言文字和题旨情境的关系,错觉以为有些字眼一定美,摘出抄起备着做文的时候用。

殊不知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存在。

基于此种情况,还要看听得人看的人态度如何,写的说的人方法如何。

一切健全的说写都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而内容又常为生活所决定。

没有健全的生活就不会有健全的内容,也就不会有健全的形式。

修辞学的本身也是如此。

应当尽量搜集实际的材料,根据实际的材料来强调修辞的条理不应当影印陈说来作新书内容。

因此对于修辞学研究的诸论著无论中的外的古的今的,都应只备作参考。

自己应切实负责地寻求各种眼见耳闻的修辞事实来逐一加以分析。

一切科学都具有时代特性,更何况修辞学其成事成例原本是日在进展的。

所有说修辞学的论述即便是切实到了极点,也不过是从空前的大例,出空前的调理来做后来居上者的参考。

要超越其所述说只要能够提出新例证,支出新条理,开拓新境界。

即便如此我们没有墨守陈例旧说的义务,却也有采取古今中外所有成就来作我们学习研究的基石的权利。

在讨论修辞所形成的三个阶段时,陈望道写生说:“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习惯及体裁形式的遗产,就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就是修辞所利用的材料,他虽未明确指出字形是修辞所利用的材料,但其中的“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实际上就包含了汉字的形体。

本书中将“修辞现象”明确定位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凡》的研究对象自然是“修辞现象”。

通过阅读本书,《发凡》是从纵(言语表达的具体过程),横(修辞手法,修辞成例的具体表现)两个方面确定这一研究对象,阐述这一现象的。

反复的阅读此书,方知汉字形体可修辞,标点符号可修辞,物理符号及图表亦可修辞。

总之,修辞并不只是语言的专利,而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修辞。

有了这样的意识,平时在阅读语言作品时可以有意识地注意一些生活中的修辞现象。

然而,由于受其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等方面的影响,《发凡》在其贯彻历史性及科学性相统一实现其现实价值方面还存在不足。

因此要从科学研究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研究,这对修辞学研究的未来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修辞学研究是一个关于几代人共同参与,持续关注,不断挖掘的过程。

篇二: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院系:班级:学号:姓名:谈学习古代汉语的心得体会历时半学期的古代汉语课结束了,在听张教授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学习心得和体会。

于是在结课之际,来谈谈自己的关于学习古汉语的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文化始终传承的文明古国,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

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考古发掘的斑驳甲骨文,再到历朝历代遒劲奇秀的书法艺术,无不散发着历经数千年洗礼的汉语言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了解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使我们更便捷的阅读古代优秀典籍,去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