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锦州当地民俗

锦州当地民俗

锦州当地民俗
班级:在Z1106
姓名:张琦
学号:1241110625
辽宁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白山黑水之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民风豪迈的特点,东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爽快和大方,并且由于是满族的发源地,这里的民风与关内迥然不同,甚至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东北十大怪。

正式与众不同,所以我将在东北十大怪,方言,饮食这几个方面来简略的描述一下东北的生活习俗。

首先来说一下东北十大怪。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东北人有将纸糊在外的习惯。

因为早期的时候东北人家大多比较穷苦,窗户上没有玻璃,所以只好将纸糊在窗户外面。

亦可以用来御寒,又可以用来防止别人从外面看见屋内。

最早的时候是将纸糊在窗户里面,但是后来发现这样横容易被风吹开,经过实验发现胡在外面可以坚持的时间更久于是便演变成了一种将纸糊在窗子外面的习俗。

等到后来有了玻璃以后仍然保留着将纸糊在窗户外面的习俗。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现在的农村还能看到许多老太太在休息的时候吸大烟袋。

这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由于东北的冬天很长,大家都有猫冬的习惯。

农村妇女为了打发时间就抽大眼袋。

不只是在冬天,平常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时候那些农村妇女也会掉个大眼袋。

一来可以休息的时候抽上几口,有可用来访问驱虫。

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再流行抽烟袋,而是改为抽烟卷了。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

记得在我的印象里,总是能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农家小屋里,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哄自己的孩子睡觉。

那个可爱的孩子总是躺在一个竹篓里。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东北人认为只有这样悠出来的孩纸长大后才高大挺拔。

不仅如此,这样走还可以出尽孩子入睡。

就像现代人哄小孩的时候总是将他们抱起来来回的悠。

第四怪,噶啦哈姑娘爱。

这个东西我小时候经常玩,到技术不够高,总是输给别人。

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嘎拉哈是用羊的膝盖骨做的,每杀一头羊的手时候才能取出来一两个,很少。

所以大部分都是用塑料制的,便宜。

记得一下课直接就蹲在教室的地上跟同学玩,每次都会玩的手上全是泥,然后然自己的同座损一顿。

感觉那个时候特别的开心。

第五怪,火盆土炕烤爷太。

东北人都有点火盆烧土炕的习惯。

东北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候寒冷,三九天的时候有的地区都能打到零下四十多度。

所以为了保暖,很多东北农家都会点火盆烧火坑。

火盆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铁盆在里面加上柴火或者是煤炭,点燃后放在屋子里取暖。

火炕呢就是东北人不睡床,睡用水泥和石头砌起来的跟床一个形状的东西,但是在砌的时候要砌成空心的与做饭用的招灶坑相连,是烧饭的烟囱其中通过,多抗进行加热,从而取暖。

记得小的时候爷爷家就有一个,但睡的时间长了容易上火。

第六怪,百褶皮鞋脚上踹。

这个东西就是因为买不起棉胶皮鞋穿,于是,人们才就地取材,就用干蒲草编成鞋子,穿在脚上,以御风寒。

因为蒲草叶片中有蜂窝状的空隙,所以具有防寒隔热的功能,所编的鞋上有许多的褶,非常实用。

不过说实话,这个东西我还真就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估计我姥爷当年打小日本的时候穿过吧。

第七怪,吉祥喜庆黏豆包。

东北人有吃粘豆包的习惯,豆包从表面上看有白的也有黄的,
有的时候后还在下面贴一张苏子叶,就是一种树叶,具体是什么树我也不清楚,反正在我的印象里味道不太好,而且还特别的粘牙。

不过我身边的的人还就喜欢吃他的这几个特点,比如是我爸妈。

黏豆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东北早期没有大米白面这种细粮,而只有粟米、谷子等粗粮。

为了改善生活并处进食欲,进行的一种粗粮细做,由此产生了粘豆包。

豆包的外面基本是面粉做的,只不过有的时候材料不同。

而豆包的里面都是红豆做的馅。

再配上一片苏子叶,吃起来就会有一种清想的口感。

第八怪,不吃鲜菜吃酸菜。

东北的冬天是寒冷而漫长的,为了能够过冬,一般的人家都会储存大量的蔬菜。

但同时又会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蔬菜的变质问题。

同时东北的主要蔬菜就是大白菜,于是便发明了积酸菜。

就是在秋天白菜成熟的时候把好几百斤的白菜煮熟后放在一个大缸里发酵,到入冬的时候酸菜就腌制好了。

我最喜欢吃我姥姥积的酸菜了,每年我都会去姥姥家吃酸菜。

而且我喜欢吃刚刚腌好的酸菜,带些酸味但不太浓,刚刚好。

让人怀念啊!
第九怪,捉妖降魔神仙舞。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东北人俗称的跳大神。

我对跳大神的了解全部来自于父母等长辈。

记得小的时候这个东西在我的印象里是很神秘的。

长大后随着知识的增长,逐渐了解到跳大神其实是满族萨满教的一种祭祀礼仪,后来被一些人用来欺骗农村人,说是能够降妖除魔。

第十怪,烟囱其在山墙外。

这个东西记得有两个说法。

其一是以前的气墙技术不好,下雨后雨水会顺着烟囱流到屋子里,于是改成将其修在山墙外面。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将烟囱修在外面可以在冬天的时候用来储存粮食。

下面我们来说说东北的方言。

东北的方言很有意思,因为它的变化并不是像其他方言那样在音调上变化不明显,而是在词语的意思上有很大的变化。

而且都东北话最大的特点和就是平翘舌不分。

总是把卷舌的音发成平舌的音。

到现在这个毛病我还没有改过来。

记得在小学,每次考语文的时候拼音题都是最让我头疼的项目之一。

在东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字就是“整”。

以为“整”这个字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动词啊。

“整”的含义可以有吃,做,烧等等。

比如“整点啥”就是吃点啥的意思。

下面我们再谈谈饮食。

东北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地区。

为了保暖和增加能量,东北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我就是。

每次到我姥姥家吃饭的时候都会发现姥姥炒的菜理由很厚的一层油。

而且姥姥做炒饭的时候都会叫很多的油,当你快有吃完炒饭的时候就会发现碗底还留有很多的油。

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有一种把这些油到回油瓶里的冲动。

东北的才有以最大的特点,就是炖菜的种类比较多,最出名的就是烂炖。

其实就是把一堆原料放在锅里用水煮,加点调料,别有一番风味啊。

东北菜以炖菜为主的原因主要是在以前,东北的满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每日都在迁移奔波中过日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做菜。

用锅炖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烹饪方式,所以便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烹饪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