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料搜集整理方法

史料搜集整理方法

实物史料的类别:遗址、遗迹、墓 葬、历史文物、字画……
价值:真实、直观、可信度高、原 始;但零散、量少、不完整。
(2)文字史料
经、史、子、集:“六经皆史料”
档案:公文案牍、文书、奏折、文件;私 人信札、日记、书信、家谱、契约文书、 账簿……
地方志乘:省志、府、州、郡、县志、乡 土志、地理志、风物志……
(4)民俗史料
民俗史料: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且至 今仍旧保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俗、民 间习惯、文化传统等。是一种活的史料。
价值:民俗史料具有鲜活性、直观性、信 息的丰富性;但要注意其继承性、变异性。
二、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1、史料搜集方法
(1)利用工具书:各类字典、辞典、百科 全书;目录、索引、年鉴;丛书、类书。
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
对伪书的处理方法
陈寅恪:“盖伪材料亦有 时与真材料同样可靠 可贵。如某种伪材料, 若径以为某所依托之 时代及作者,即据以 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 思想,则变为一真材 料矣”。
去伪存真; 真书中有伪材料; 伪书中有真史料;
分清材料时代性,善 加利用。
2、史料的校勘
所谓校勘,就是核对勘误的意思,指用不 同古书版本和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某一本书 进行校对勘误,目的在于校订古书中存在 的字辞、语句上的错误。
第七讲
史料的搜集、考证与整理
一、什么是史料 ?
1、史料的概念:指人类社会在发展 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 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信息 资料。
2、史料的类别:实物史料、文字史 料、口碑史料、民俗史料。
(1)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 :指人们在历史活动中 使用过、并留存下来的遗物、遗迹 和有形的物品。
在校勘时,“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 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 对曰雠。”所以,校勘也被称为“校雠”。
陈垣:校法四例
对校法:以同书的祖本与别本对校 。 本校法:以同一本书前后内容互校。 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 理校法:根据书文的体制和遣词造句
的特点、或事物的常理校对。
四、史事的考证
三、史料的鉴别
郭沫若:“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 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而材 料的真伪或时代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 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 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结论。这样的结论, 比没有更要有害。”
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两种:一是 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二是内考 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梁启超:辨伪十二公例
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突然出现者,什有九伪; 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本完全不
同者什有九皆伪; 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明确
者; 其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歧义者,则今本必伪; 其书题某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一部分伪; 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需
证史法。 理证法:根据事理、人情、逻辑等考证史
事的方法。
思考题
1、什么是史料?史料主要有哪些类型? 2、史料收集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3、史料辨伪的方法有哪些? 4、史事考证的方法有哪些? 4、校法四例、二重证据法、诗文证史法、
层累造成中国古史说。
断增饰、层层累加而形成。时代越后,传说的古 史越古;人物事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 高大。 古史辨伪方法:历史演变方法、剥皮主义方法。 尧舜禹传说考证; 孟姜女故事考证;
3、史事考证方法
求源法 :陈垣“史源学”方法、古史辨方 法。
反证法:提出相反的证据的考史方法。 旁证法:文献互证法、二重证据法、诗文
1、史事伪原因: 史学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
思想感情、利益倾向,因而其中掺杂了各 种偏见和歪曲。 史家著述旨趣、品德、学识等方面也与伪 事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因传闻异词、史籍难稽和记忆失真,将文 学形象的艺术真实误认为历史真实等。
2、顾颉刚:古史辨运动
层累造成中国古史说:中国古史是经过历代人不
(2)分类搜集:以史料类别分类搜集;以专 题类别分类搜集。
(3)追踪搜寻:目录、索引、研究论著中 的引注资料;人与人、事与事的关联性。
(4)平时阅读搜集:笔记、卡片、札记。 (5)调查采访:实地调查、访问、观察。 (6)利用互联网:专业网站、电子图书。
2、史料的整理
(1)按资料性质分类整理: (2)按时间顺序排列: (3)按专题性质整理:
慎加选择; 书中所言,却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两书同载一事绝无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二俱伪; 各时代之问题,盖有天然界画,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
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正,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 各时代之社会状况,吾侪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推见其崖略。若其书中所
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 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其时
铭刻文字: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石 鼓文、碑文、岩崖文等)、各类印章……
其他文字:外文资料、著述,各民族文字
(3)口碑史料
口碑史料:指人们口头流传、反映过往历 史现象、人物事迹的口传资料。
类别:古人十口相传的“讲古”、神话传 说、民间故事、历史当事人的回忆……
价值:是文字、实物史料的重要补充形式; 但也要注意区分其中的真实性、与传说性、 虚假性。
1、史书的辨伪
胡应麟《四部真伪》:辨伪八法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3>“核治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5>“核之文,以观其体”。 <6>“核之事,以观其时”。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