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拔河资料教学文档

拔河资料教学文档

一、拔河基本姿势的运用:1.基本姿势:不要弯蹲而应全身伸展2.身体方向:绝对不要身体侧向压绳3.预备站姿:膝盖外侧弯重心在后跟4.肌肉力量:手臂靠着身体双腿伸直5.维持体轴:保持全身最佳伸展状态6.利用体重:保持适当姿势不可太低7.小腿角度:用骨骼而非肌肉來支持8.拔河開始:使大腿保持在水平之上二、绳索握法:绳索从右肘內侧通过,而右手腕向內绞,使手掌向上,左手放在右手前,手腕握法同右手,双掌都要朝上,左右手握绳处要靠拢不要分开。

握绳的力量只要手不会滑动即可,用力过大容易疲劳,因此不必一开始就太过用力,做好姿势手自然就能握紧。

※ 要領1. 手掌需保持朝上2. 左、右手不要分开3. 不必过分用力4. 向身旁拉的感觉拉绳的力量几乎都经过手传达到绳索(小部份为腋下夹力);手的握力(持久力)不大或不正确,就无从发挥应有的力量。

三、双脚的寬度双脚宽约同肩宽或比肩稍宽的自然姿势,脚站得太宽对大腿肌肉负担大而易疲劳,容易使体位变的过高;因此重心容易失去稳定而使绳索向旁移,以致踩出边线外。

四、姿勢拔河比赛从外表看來似乎力量大的一队一定会贏,其实采用正确的拔河姿势才可充分发挥力量。

1.高姿势:以直立的狀状态,尽量不要弯腰,不弯膝关节而以身体重心向后倾倒并能维持脚底部滑动的姿势。

优点:体重可依赖骨骼支撐,则肌肉负担较轻;不易锁绳犯规,对地板而言脚底压力增大。

缺点:难以腋下夹紧绳索,对握力的依賴度大增,增加手掌负担;重心位置高,一但失去平衡時容易为对方趁隙攻击。

2. 中姿勢:身体与对方正面相对,腰与膝适当弯曲的姿势,大腿的位置保持水平或稍高,隨時准备能伸直脚状态的姿势。

优点:身体重心比高姿勢后倾,因此受到对方教大拉力时不容易失去平衡;膝与腰有适当弯曲因而加力伸直時,可得到很大力量(拉力);可增加脚对地面的摩擦压力。

缺点:由于要维持膝与腰的弯曲状态,自己的体重以及对抗对方的拉力都靠肌肉力量支撑,增加肌肉负担,容易疲劳;难以长时间维持中姿勢而容易产生动作变形。

3.低姿势:腿的位置比中姿势更低的姿势。

优点:从高姿势或中姿势刻意该为低姿势可以瞬间加大对绳索的拉力,采用低姿势需要浪费很大的力量,但同时可施加给对方很大的拉力负担。

缺点:容易锁绳犯规及坐地犯规,为了维持低姿势,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脚底与地面摩擦力较弱,不能充分利用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

五、锚人:锚人是全队的主角。

锚人与其他队员不同,可把绳索从腋下绕过背部到另外一边肩上,再绕过腋下后夹紧。

把绳索夹在右腋下,挂在左肩又夹入左腋,这是最能发挥力量与的位置。

拔河战术技巧训练一、攻击型态在比赛时把对方拉过来的技术有Back step 后退步、贴地移步、Stroke 长拉、Pitch 短拉、Side step侧拉、 Wave波浪等等个整战法。

在此以Back step为主做基本训练练习。

Back step是以两脚为轴,而已缓慢的节奏、大幅度拉动为目的的Stroke,及以两脚持续以小幅度伸直作为维持绵绵不断牵引力的Pitch 相比,较不易疲劳,而可在长时间内施予对方压力的战力做法,在比赛中最常用。

做《后退步》练习时,步伐要整齐,因此需要注意前面的脚步出声拉。

同时步伐必须左、右一步步往后,踏实踩出伸直膝盖的步伐。

二、力量保持在比赛时两队势均力敌而成平衡状态时,即使想拉动对方,对方却稳如泰山,在这种情况越使劲拉越会消耗体力而引来疲劳,更可能因此战败。

这时候以不被对方拉动的最低力量保持抗衡,以节省体能的状态就叫做Power Hold或 Hold〈力量保持〉。

力量保持是应用於对方的拉力无法转为攻击时,或观察对方动向时。

在力量保持时采取[中姿势],肩会稍微倚靠绳索。

但如肩过於落下则会形成[锁绳犯规],故需加以注意。

对方占上风因而做力量保持时,如绳索压的过低时脚底的接地压力转弱,被拉动的速度会加快,因此要以不过分压地绳索而以能拉绳索的姿势,练习力量保持。

力量保持一般说来是为等候对方疲劳后伺机反攻用,但只消极的等待会使自己的队伍难於维持姿势,也往往错失攻击机会。

因此对於对方牵引力的变化--绳索的松弛--加以把握,把绳索拉紧。

如此可促使对方的姿势慢慢浮起,重复做此动作则可使对方的姿势走样,增加我方进攻的机会。

三、比赛开始与迅速起步''预备''至''开始''的时间,对比赛中的时间只不过是刹那,但对比赛而言却是很重要的时刻。

※练习方式:8位选手排列方式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形成Cross Stance〈十字站立〉的预备姿势,肩膀放松而绳索不要提高到夹在腋下的情形发生。

在''Pull''口令时,把右脚向左脚靠齐往后伸展,能尽速行成[爆发力]。

四、跌倒跌倒时要马上起来且动作要一致,训练时应多做以下三种训练1.进攻时的跌倒训练2.被拉时的跌倒训练3.因自己无力时而跌倒的训练拔河运动专项体能训练及补强动作一.握力训练:握拳、握力器、爬竿、拧毛巾、吊单杠、锤棒。

二.静态肌肉训练:弯举手腕、单手前举、单手弯肘、两手互拉(握)、手臂横举、双肘横举、伸肘、弯肘、伸膝、弯膝、举脚尖。

三.脚力、脚步训练:徒手(负重)伸弯膝、抬脚跟直线(斜坡)前进、后退跑;小鸡走路(青蛙跳)前进后退、单脚跳、跳绳、交互蹲跳、倒退上楼梯、两人背靠背中姿势练脚力、拉轮胎(可加重物於轮胎上)。

四.上肢、腰、腹训练:屈膝缩腹、俯卧弓身、伏地挺身、仰卧举脚、仰卧起坐、弹簧刀、横卧举脚。

五.心肺功能、全身持久力训练:跑步、折返跑、动态肌肉训练(伏地站立、卧姿跃立、跳马钻胯下、蹲跳)。

《2小時訓練項目表》1.跑步2-3公里 15分鐘暖身操與補強運動 15分鐘2.拉輪胎能拉動重的輪胎1 分鐘3次 30分鐘3.拉繩索〈作隊形線型〉‧以高姿勢透過繩索向後拉1 分鐘3次 10分鐘‧不做開始動作使勁拉20秒左右5次 10分鐘4.從開始動作練習從開始動作練習做起 20秒左右5次 10分鐘5.從開始動作~Back step與力量保持分成Back step與Hold〈力量保持〉兩隊輪流拉6次 20分鐘*作長時間互拉,不如短時間多次練習。

6.補強運動及整理體操 10分鐘共計120分鐘!!注意在練習之初就作開始動作練習,對身體負擔大,因此請在後半部才練。

30度后仰,腿伸直,脚跟蹬地,双手用力,拉!02拔河不光是靠体力,其实方法对了可以省不少力气,我有以下好方法,照做绝不会错,但如果比赛双方悬殊太大就不行的哈:1、首先是所有队员的脚扣在一起,即:后面对友的左脚由前方和前一对友的右脚靠在一起;2、所有队员注意力集中,紧握手中的长绳;3、挑选力气最大的对友站在绳子的最后掌舵;4、当听到开始的提示后所有对友闭上眼睛(有助于集中精力不顾一切)努力让屁股向下,上身向后下,稳稳得一步一步往后移动;5、切记脚离开地面;6、温馨提示:比赛前不要吃的太撑,最好先热热身。

首先要找回信心,不要因为对方高大就很了不起了。

如果你连信心都没有,首先就输给了对方你的志气。

拔河其实也是讲究技巧的,最重要的是你们班的同学能齐心合力,把大家的力气都凝成一股劲儿,心往一处使。

在拔河的时候,大家都要把身子往后仰,然后脚使劲地往后蹬。

你们班最好找一个嗓门大的,在你们拔河的时候,给你们加油。

或让那个同学鼓动你们班的同学一起加油。

如果你是比赛中的一员,你可以带头喊“一、二、加油”一和二由你来大声地喊,让队友都挺到,然后你们所有的队员都一起喊“加油”,这样有助于你们把力气都集中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士气,你首先要喊得有魄力,才能带动你们所有的队员。

记住,大家的心要齐,力气都往一个地方使,拽的时候想后拽拉,最后加上你们的呼喊。

十之八九会赢!我们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给我们鼓励。

并且,每次我们都会赢。

记住大家的心都要紧紧的贴在一起,力气都往一处使!主要的技巧是喊声要一致,不要一直用力,要一下一下跟着喊声拉,这是经验之谈。

03拔河比赛技巧_有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了如下分析,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

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因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

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按上述的观点,比赛就可以不举行了。

只要测一测每一队的体重和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就可以了。

这么激动人心的团队比赛,怎么就和队员的努力没有关系呢?和啦啦队的努力没有关系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拔河比赛的胜负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比赛结果。

正因为这样拔河比赛才精彩。

(一)分析拔河比赛需要考虑的物理因素从物理角度分析拔河比赛。

我们需要考虑的物体(或对象),应该有甲乙两队的队员、绳子和地面。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人与地面的摩擦、队员的重体重、人手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人手握绳子的力、人拔河时的姿势和人手臂腿等肌肉的忍耐力,等。

(二)拉力是如何产生,如何传递的在分析拔河比赛之前应认识清楚拔河时两队之间的拉力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递的。

拉力是由绳子传递的,它是由手与绳子之间有滑动趋势时产生的静摩擦力。

手与绳子之间的滑动趋势是由于人的身体要向后移动时产生的。

而人的身体要向后移动就必须用脚蹬地,使鞋底与地面产生相对的滑动趋势,于是脚就受到了一个地面施加的静摩擦力。

当人处于平衡状态时,绳上的拉力与鞋底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另外,拔河比赛往往是多人的集体活动,所以拉力应是每一个队员拉力的合力。

(三)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所以我们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一下几种情况作分析。

当甲乙两队队员手与绳子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以及臂力等均大于队员的鞋底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拔河比赛的胜负才取决于地面对人的摩擦力的大小。

即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情况。

当甲乙两队队员对地的最大静摩擦力基本相同均大于两队之间的拉力时,起决定作用的应是人手和绳子之间的静摩擦力以及队员的忍耐力。

人手和绳子之间静摩擦力总小于或等于人手和绳子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它与手握绳子的力有直接关系,即,握绳子的力越大摩擦因数越大,则最大静摩擦力也就越大。

这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哪队手握绳子的力大,哪队的手就不容易打滑,哪队就会胜。

如果手与绳子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也能满足要求,就要看运动员肌肉的耐力了。

哪队的队员能够坚持的时间长哪队就可能取胜。

拔河时队员的站立姿势同样也很重要。

拔河时每一位运动员都不能看作质点。

当脚与地面不会滑动,在分析人的平衡时可把脚看成转轴(或支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