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强调均匀播种,改变过去无规则的散播浸种,实行条播均种,以防止由于疏密不当,纵横不宜而影响光照与通风程度。
据此可知()A.中国古代农业重视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经营模式形成C.传统农业以种植业生产为主D.中国古代农业重视农时2.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
这说明当时()A.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D.青铜时代已经结束3.《史记•货殖列传序》记载此四者(农、工、商、虞),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与这一思想主旨一致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C.“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D.“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4.《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B.实行抑商政策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5.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C.坊市制度已经瓦解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6.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县)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倾,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7.明清时,周村成为全国瞩目的丝绸生产中心,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专业手工作坊几百家。
由此可见周村丝织业的生产的特点是()A.丝绸生产技艺高超且物美价廉B.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日益严格C.种植业发展推动纺织业的进步D.专业手工业作坊生产分工细致8.1840年,长江三角洲的村镇中有诗云:蚕事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材料反映了()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中心地位9.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A.富国强兵,谋求发展B.同心协力,精益求精C.重用人才,创办企业D.改革政治,融人世界10.朱萌贵在《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中介绍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历程,这样写道:企业愤务沉重,规模长期停滞。
迫于政府压力的投资和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并提供“报效金”用做赈灾、庆典,总计外流资金多于800万两,另外还要免费为政府提供军运和官运,到清政府灭亡企业未见好转。
这表明()A.封建制度拖累企业的发展B.技术落后导致企业衰败B.洋务企业无法与外商竞争 D. 清政府不支持洋务运动11.某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分析下表,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严重压制外商企业发展B.甲午战后外资极大地推动民族资本发展C.在官办、外资夹缝当中民族资本陷于停滞状态D.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2.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13.下表为日本全面侵华前,中国矿业发展的情况(单位:万吨)造成这种状況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中国矿业开采技术的领先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14.《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指出: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允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等,由此可见()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美国摄取在华特权C.抗战中美国侵略加剧D.官僚资本经济垄断15.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企业()A.生产力大幅提高B.生产关系的改变C.管理制度的加强D.公私矛盾的化解16.1979年陈云在《计划经济与市场问题》中指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1) 计划经济部分;(2)市场调节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须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计划与市场应该相互调节B.市场经济是经济改革的方向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D.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发生改变17.“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
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以铁线之一端画字,其一难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
”中国人最早自办此“铁线”是在A.上海 B.台湾C.北京D.南京18.“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
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19.《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航海家探险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
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
”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A.迪亚士 B.哥伦布C.达·伽马 D.麦哲伦20.从地理大发现到1640年间,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而真实的数据可能至少是这一数量的一倍。
黄金和白银的流入对欧洲的影响是()A.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B.加剧美洲的贫困落后C.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D.意大利地位日益凸显21.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其中不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是()A.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B.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D.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22.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A.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B.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3.1849年,英国议会废除了已实行几百年的《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A.开始争夺海上霸权B.正式成为工业国家C.进入资本输出阶段D.奉行自由主义政策24.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同总人口约 36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导致这种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数量不同B.政局稳定程度不同C.统治阶级不同D.工业化的水平不同25.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传染,这类传染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材料主要表明()A.大纱厂普遍存在雇佣童工现象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尚未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26.1824年,美国军火商霍尔的目标是如果把一千支枪拆散,杂乱地堆放在一起,它们也能很快地被重新装配起来。
”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A.提高武器质量性能B.提高士兵技术素质C.零部件标准化生产D.加强对枪支的管理27.1874年投资银行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伊利铁路及纽约中央铁路的股权联合,组成了自己的立法、执行和裁决机构。
1878年,洛克菲勒集团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利用铁路和管道的石油运输业。
这些事件反映当时()A.自由竞争开始B.现代公司产生 C.电气时代到来D.垄断组织出现28.明朝万历间,御史钟化民救荒,令各府州县査勘该动工役,如浚河、筑堤之类,讨工招募,以兴工作,每人日给米三升。
罗斯福新政与该项措施类似的是()A.联邦紧急救济署向失业者发放救济B.《工资工时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开展植树造林D.《社会保障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29.在研究20世纪70年代滞涨危机时,有学者将1973年称之为“七灾之年”,即同时出现农作物歉收、海洋环流转变、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以及中东战争引起世界原油涨幅高达4倍的价格飙升等,在该学者看来,当时的滞胀危机发生的原因是()A.商品生产过剩B.战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C.供给急剧变动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30.十三五期间我国要者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对此,以下最具借鉴意义的是()A.罗斯福新政倡导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B. 1921年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C.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的“混合经济”D.1990年后美国兴起的“新经济”31.英国的国营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70年代末为16%,到80年代末下降到5%,政府将国企这个烫手的山芋,拱手出让,西欧其它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这说明()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B.欧洲国家逐渐推行私有化C.英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D.欧洲国家正在走向联合32.1921年,面对党内对经济政策的质疑,列宁解释道:“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当时的“退一步,进两步”是指()A.允许中小企业私人经营,引进外资 B.恢复市场和贸易,建立市场经济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为工业提供基础33.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