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理低价中标问题的探讨
摘要合理低价中标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招投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合理低价中标的意义与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以期望对当前建设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启迪。
关键词合理低价中标问题
合理低价中标是在各投标人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经评标专家参照标底,对各投标人的报价与基准价进行对照评审,择优选择合理低价投标人作为中标侯选人的方法。
一、合理低价中标存在的意义
合理低价中标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评标方式,在于该制度本身具有一系列优点。
1、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采用合理低价中标,通过竞争承包商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在次基础上如果承包商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成本核算方式,必将导致亏本,企业难于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为了生存企业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整个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会大幅度提高。
2、有利于节约投资和投资效益的实现
通过合理低价中标法的竞争行为,目的是保证预期投资效益的实现,并且节省投资。
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工程项目上,采用合理低价中标都节省了投资,而且工作的公开程度和效率水平有了提高。
3、有利于调节建筑市场买卖双方供需平衡和遏止转包以及挂靠等行为
合理低价中标就是在充分尊重价值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投标人之间的有效实力竞争,使建筑行业中的虚高利润大大缩水,也使建筑产品的价格向更为真实合理的市场价格靠拢,并与其他行业的利润水平趋近。
以往建筑行业利润高,而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导致建筑市场买卖双方供需平衡被严重破坏,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所起作用的必然表现形式。
采用合理低价中标以后,利润水平的下降,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欲望,也迫使所在企业提高自身的质量,从而减少该行业企业的数量,促使建筑市场买卖双方供需平衡;另一方面,给转包、挂靠等不良行为的利益空间减少,使双方无利可图,也就从根本上抵制了这些不良的行为的发生。
4、有利于防止国有资金项目中的腐败行为和增强企业树立风险意识,也相应的促进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的发展
合理低价中标以企业实力为竞争基础,遵循低价原则压缩了虚高利润,相应也就减少了实施腐败行为所必须的大量金钱,无利可图的事企业不会去做,这样就从根本上遏止了腐败行为。
建筑产品由于自身的特点,比如建筑产品的用途、性能、建设地点的差异性、
建筑生产的不可逆性以及建筑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等,它不同与一般的工业产品,致使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企业必须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主动寻求防范与规避风险的措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也就促进了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的发展。
二、合理低价中标在招投标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串通投标行为
串通投标是一种违法行为,近年来,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曾采用了包括法律技术等不少手段,虽然串通投标有所收敛,但是仍然难于有效彻底消除。
1、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的串通投标
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的串通往往是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一些陷阱,比如相关条款故意含糊不清,针对评标办法在材料控制单价中埋下伏笔,在招标文件的工程量清单中多计工程量等,这些都为日后的串通留下操作空间。
为防止串通发生,可发挥潜在投标人、中介机构的监督质询作用,建立投标人诚信体系,以及委托第三方复核工程量清单。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串通。
2、投标人与评标专家的串通投标
在合理低价中标制度下,投标人要想中标,首先价格要低,其次不合理报价累计值要小于规定的限值。
通常投标人超限报价往往采用调整定额消耗量、故意选错定额等方法;而一个工程项目定额
子目少的几十条,多则几千条,按当前评标工作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制度,要想查找出全部投标人的报价疏漏非常困难,这样就会出现大多数投标人的标书都是超限的废标。
于是评标专家不想要哪份标书中标,只要认真评审就能实现,相反则能实现中标。
这就给投标人与评标专家的串通创造了条件。
为了有效遏制投标人与评标专家的串通,可以采取小于1/3的专家名额经随机抽取产生,评委进入评标阶段,只需按事先已经按不同专业分解的评标单元,不同专家只负责评审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单元;标书的分解,不合理报价的累计由联网的电脑自动完成,一旦产生合乎要求的中标候选人,计算机将自动停止评标。
3、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
投标人之间通过结成不法利益同盟,相互串通,就投标的报价预先相互协商,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投标报价,达到避免相互竞争,高价中标,共同获取利益的行为。
可以有效制止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新方法是推行资格后审法,基本思路是在开标前将所有投标人的相关信息保密,切断串通投标的信息,达到遏制串通投标的发生。
三、合理低价中标后在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合理低价中标后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常常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1、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分包行为,导致低价低质工程
实施合理低价中标后导致的一个最大的隐患就是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降低了工程的标准和质量。
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常常以低于企业成本价格的方式追求中标,中标后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利用偷工减料的行为来降低成本或者又以更低的价格进行分包,而分包单位又再次将工程分包给技术水平差的民工队伍,最终,工程的直接建设者多为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民工,其施工水平低下,质量难于保证,从而出现低价低质工程。
2、一些投标人采用低价抢标,再通过设计变更等方式高价索赔以牟取暴利
承包商低标价中标后,为赢得利润并且弥补其低价中标的损失,有时也会以各种手段增加设计变更机会,如修改设计、改变单价或增加工程量现场签证等来增加工程造价,进而获得高额利润。
3、另外还会出现:中标人和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想方设法利用合同中某些不明确的条款为其谋取额外利益的行为;利用招标文件对分包工程的约束不足恶意转包、拖欠分包工程款,转嫁工程风险的行为;出现合同难以全面履行的“烂尾”工程。
出现以上状况,究其主要原因,是业主和承包商双方自身的原因。
1、业主首先应做好招标前期的准备工作,强化施工图设计深度,编制翔实、具体的招标文件;其次要严密地签定合同条款,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和设置足额的投标保证金。
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近则关系到报价的准确度,远则关系到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设计变更,必然导致中标后,设计变更过多,价格当然就调整比较大;招标文件是工程管理的纲领文件,盲目地不从工程项目实际出发,按照固定模式套编招标文件,可能导致工程投资失控,给业主带来重大损失。
合同签订时一定要将项目内容、标准、质量和工程量清单等内容予以再次明确,更要防止合同漏项;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中标单位钻合同的空子,采用不平衡报价、高价索赔等手段,达到获得高额利润的目的。
设置足额的投标保证金可以预防投标人先以较低的价格取得中标资格,在合同谈判中争取抬高合同价款或改变工程范围等实质性内容,当达不到目的时拒绝签订合同,给业主造成招标失败损失。
2、承包商应在充分的成本分析基础之上,优化施工方案,进行投标报价;构建智力集中、高效灵活的组织机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承包商在报价时,应首先考虑成本分析,以实际市场价格确定最低成本价,再考虑招标条件、环境及企业投标策略,自身的经营优势,另外施工方案的优化也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只有牢牢把住技术领先、方案优化这个关键,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成本流失的口子,提高企业的收益,作出有竞争力的报价。
四、结束语
合理低价中标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当前建设市场的
发展和完善,建筑行业整体素质提高,必将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