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关于砌筑砖柱、砖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砖柱应选用整砖砌筑,断面宜为方形或矩形B. 砖柱砌筑应保证砖柱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3砖长C. 砖垛应隔皮与砖墙搭砌,搭砌长度应不小于1/3砖长D. 砖垛外表面上下皮垂直灰缝应相互错开1/4砖长关于砌筑空心砖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心砖墙底部宜砌2皮烧结普通砖B. 空心砖孔洞应沿墙呈水平方向,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2/3砖长C. 拉结钢筋在空心砖墙中的长度不小于空心砖长加240mmD. 空心砖墙的转角处,应用烧结普通砖砌筑,砌筑长度角边不小于200mm分析:空心砖墙空心砖墙砌筑时,空心砖孔洞应沿墙呈水平方向,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1/2砖长。
空心砖墙底部宜砌筑3皮烧结普通砖。
空心砖墙与烧结普通砖交接处,应以普通砖墙引出不小于240mm长于空心砖墙相接,并于隔2皮空心砖高且在交接处的水平灰缝中设置2根圆6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在空心砖墙中的长度不小于空心砖长加240mm。
空心砖墙的转角处,应用烧结普通砖砌筑,砌筑长度为角边不小于240mm。
空心砖墙砌筑不得留槎,中途停歇时,应将墙顶砌平。
空心砖墙中不得留置脚手眼,不得对空心砖及墙进行砍凿。
关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龄期不足30d及表面有浮水的小砌块不得施工B. 砌筑施工前,遇天热可提前喷水湿润小砌块C.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80%D. 小砌块砌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方向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髙度的1/2解析: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不需对小砌块浇水湿润;如遇天气干燥炎热,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应提前浇水湿润,块体的相对含水率宜为 40%一50%。
雨天及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砌筑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时,按净面积计算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最小值是()%。
A. 80 B. 85 C. 90 B. 95关于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上下皮砌块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并不小于100mmB. 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90%,宽度宜为20mmC. 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宽度宜为10mmD. 加气混凝土墙上不得留设脚手眼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砌筑面上应提前适量洒水润湿。
砌筑时宜采用专用工具,上下皮砌块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并不小于150mm。
如不能满足时,应在水平灰缝设置2φ6的拉结钢筋或 4网片,长度不应小于700mm。
3.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90%,厚度宜为15mm;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宽度宜为20mm。
关于钢结构构件生产工艺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平直矫正、边缘及端部加工、滚圆、煨弯、制孔、组装、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B.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平直矫正、边缘及端部加工、滚圆、煨弯、组装、制孔、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C.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边缘及端部加工、平直矫正、滚圆、煨弯、制孔、组装、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D. 放样、号料、切割下料、平直矫正、边缘及端部加工、制孔、滚圆、煨弯、组装、焊接、摩擦面的处理、涂装高强度螺栓目前广泛采用的基本连接形式是()A.收缩连接B.摩擦连接C.张拉连接D.承压连接关于紧固高强度螺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或略大于初拧扭矩,终拧扭矩等于施工扭矩B. 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或略大于施工扭矩,终拧扭矩等于施工扭矩C. 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3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或略大于初拧扭矩,终拧扭矩等于施工扭矩D. 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3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或略大于施工扭矩,终拧扭矩等于施工扭矩关于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吊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从中间或某一对称节间开始,垂直方向由下至上组成稳定结构,同节柱范围内的横向构件,通常由上向下逐层安装B. 平面从中间或某一对称节间开始,垂直方向由上至下组成稳定结构,同节柱范围内的横向构件,通常由上向下逐层安装C. 平面从两边节间开始,垂直方向由下至上组成稳定结构,同节柱范围内的横向构件,通常由下向上逐层安装D. 平面从两边节间开始,垂直方向由下至上组成稳定结构,同节柱范围内的横向构件,通常由上向下逐层安装关于先张法预应力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且不得大于构件界面短边边长的4%B. 单根张拉时,其张拉顺序宜由下向上,由中到边(对称)进行C. 设计无要求时,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60%D. 超过10h尚未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检查A.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的4%;B. 单根张拉时,其张拉顺序宜由下向上,由中到边(对称)进行;C.设计无要求是,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D.超过24h尚未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检查。
P139 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孔道灌浆。
宜用5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调制的水泥浆,水灰比不应大于0.45,强度不应小30N/mm2。
于后张法预应力(有粘结)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平卧重叠构件张拉顺序宜先下后上逐层进行,每层对称张拉的原则B. 预应力筋的张拉以控制张拉伸长值为主,以预应力筋张拉力值作校核C.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孔道灌浆。
宜用5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调制的水泥浆,水灰比不应大于0.45,强度不应小30N/mm2D.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65%后张法预应力(有粘结)施工: A.对于平卧重叠构件张拉顺序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每层对称张拉的原则; B.预应力筋的张拉以控制张拉拉力值为主,以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作校核; C.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孔道灌浆。
宜用5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调制的水泥浆,水灰比不应大于0.45,强度不应小30N/mm2; D.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后张法预应力(无粘结)施工:1.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中的张拉顺序是先张拉楼板、后张拉楼面梁; 2.板中的无粘结筋可依次张拉,梁中的无粘结筋可对称张拉; 3.当曲线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超过35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4.当长度超过7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
关于后张法预应力(无粘结)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中的张拉顺序是先张拉楼面梁、后张拉楼板B. 板中的无粘结筋可依次张拉,梁中的无粘结筋可对称张拉C. 当曲线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超过20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D. 当长度超过3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A,(3)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是:先张拉楼板,后张拉楼面梁。
B,(3)板中的无粘结筋可依次张拉,梁中的无粘结筋可对称张拉。
C,(3)当曲线无粘预应力结筋长度超过35m时,宜采用两端张拉。
D,(3)当长度超过7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
正式张拉之前,宜用千斤顶将无粘结预应力筋先往复抽动1~2次后再张拉,以降低摩阻力。
安装准备工作包括( )A.技术准备B.机具准备C.构件材料准备D.现场基础准备E.劳动力准备关于钢筋冷拉伸长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 HRB335级钢筋,不宜大于1%B. HRB400级钢筋,不宜大于1%C. RRB400级钢筋,不宜大于2%D. RRB500级钢筋,不宜大于2%E. HPB300级钢筋,不宜大于4%钢筋代换可采用等面积代换原则的情况有()。
A.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B. 构件按最小配筋率的C. 同钢号钢筋之间代换的D. 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E. 构件配筋受材质限制的关于钢筋代换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当构件配筋受强度控制时,按钢筋代换前后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B. 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按钢筋代换前后截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C. 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D.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肘,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E. 同钢号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用钢量相等的原则代换关于钢筋安装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框架梁钢筋一般应安装在柱纵向钢筋外侧B. 柱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C. 楼板的钢筋中间部分可以相隔交叉绑扎D. 现浇悬挑板上部负筋被踩下可以不修理E. 主次梁交叉处主梁钢筋通常在下关于混凝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划分强度等级的依据是立方体标准抗压强度B. 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试件三块为一组C. 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D. 采用钢绞线、钢丝作预应力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E. 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关于泵送混凝土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混凝土泵可以将混凝土一次输送到浇筑地点B. 混凝土泵车可随意设置C.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相同D. 混凝土泵送应尽量连续工作E. 混凝土泵送输送管宜直,转弯宜缓关于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位置的做法,正确的是()。
A. 柱的施工缝留置在基础的顶面B. 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长边的任何位置C.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主梁跨中1/3范围内D. 墙体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E. 墙体留置在纵横墙的交接处1)柱: 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2)与被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l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 0 m 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于混凝土自然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有()。
普硅、矿渣七天,其余十四天A. 掺有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dB.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8~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C. 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D. 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E. 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关于振捣器振捣施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有(快插慢拔,移动距离1.5倍,模板距离0.5倍,深度5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