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目录一、校园文化及德育建设的含义‥‥‥‥‥‥‥‥‥‥‥‥‥‥‥‥‥‥3(一)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4 (二)加强校园文化舆论建设‥‥‥‥‥‥‥‥‥‥‥‥‥‥‥‥‥‥4 (三)加强师生沟通交流‥‥‥‥‥‥‥‥‥‥‥‥‥‥‥‥‥‥‥‥4 (四)创造和谐人际关系‥‥‥‥‥‥‥‥‥‥‥‥‥‥‥‥‥‥‥‥5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德育功能‥‥‥‥‥‥‥‥‥‥‥‥‥‥‥‥‥5(一)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团结学生‥‥‥‥‥‥‥‥‥‥‥‥‥5 (三)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约束‥‥‥‥‥‥‥‥‥5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陶冶调适作用‥‥‥‥‥‥‥‥‥‥‥6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6(一)抓好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6 (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6(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6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摘要:生活中育人,活动中育德。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

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期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一、校园文化及德育建设的含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校园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以特写的学校历史和传统为基础。

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

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治着全体成员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在我们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品牌就是特色。

“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终极追求。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人才为目标,加强多个方面的文化建设,如学生课余文化、环境舆论文化、师生沟通交流、学生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其载体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课外读物、名人名言、校容校貌、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等等。

主要内容如下:(一)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

如果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学生们整天只是囿于“教育—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会使他们感到乏味、沉闷,甚至有可能造成热衷上网聊天,虚拟游戏、旷课玩耍等有害活动,在沉迷中寻求放松和解脱。

因此,学校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成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进行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体汇演、社会实践等,或者设置一些全校性的传统活动,如学雷锋活动、田径动力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二)加强校园舆论文化建设。

学生生活在校园集体环境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特别是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极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舆论文化的建设,创设积极向上、严肃活泼的校园氛围,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良好的环境培育人”。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通过各种会议、学习,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校史校规等,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校集体主义责任感。

第二,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秀环境。

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三,强化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建设,要求领导以身作则,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强化老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使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四,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

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等,在培养正确的舆论氛围。

第五,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

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六,抓好宣传阵地。

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

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学校到处充满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三)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亲其师”才会“信期道”。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育就很对学生施加影响。

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勤学守纪,具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四)创造和谐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

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

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使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德育功能(一)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处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要求和特征,也必然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与时代精神相一致。

因此,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确立和行为的产生发展起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导向作用。

斥异扬弃功能。

校园文化从本质上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和对积极文化的摄取,即对社会文化“扬弃”后的精华沉淀,这种文化一旦在校园确定后,反过来也就对异质文化具有排异扬弃功能。

只要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使他们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以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以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文化对他们的侵蚀。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团结学生。

校园文化的这种凝聚团结作用主要是通过借助环境优美整洁、设施齐全规范的物质媒介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精神纽带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融合他们的信念情操,唤起、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分散力聚合成凝聚力,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使师生员工有着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氛围。

(三)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约束。

校园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主要通过“硬”规范和“软”约束两种形态来实现。

“硬”规范主要是通过校园内的制度文化的建设表现出来,通过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对学生进行“硬”规范。

“软”约束即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使他们自觉地受到启发和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完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进而使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范和“软”约束。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陶冶调适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

校园文化环境都是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的,校园整齐有序,充满文化气息,师生置身这样的环境里,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

而优良的学校风气、校园舆论、人际关系状况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构成一种群体心理氛围,对个体精神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调适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调适和慰藉,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

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