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行教学设计.doc

山行教学设计.doc

《山行》教学设计-《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掌握车字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

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自由背)4.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2)背一背《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1.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

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

另外,生与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

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山行》教学设计-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3、配乐背诵(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指名读(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3)配乐齐诵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21.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寒山石径(斜)枫林(红)白云(生处)人家《山行》教学设计-同学们,前天是农历24个节气中的白露,白露过后天渐渐变凉了,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物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写秋天景物的,(出示)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两位读,相机点评:读准字音。

)2.朗读古诗要讲究节奏和韵味,听我来读一读这首诗。

(配乐范读)一起读。

(简介杜牧)(课件:杜牧)3.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作者唐朝诗人,杜牧。

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他刻苦学习,写诗,25岁就参加考试,金榜题名。

杜牧的诗立意新奇,语言优美。

他又熟悉兵法,文武双全。

他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有一首诗以它幽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

这首诗就是──(出示山行)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长沙市区,最高峰海拔297米。

山上有一座亭子名叫爱晚亭,四周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最妙的地方。

那年深秋,杜牧就来到了岳麓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岳麓山观赏枫叶,好不好?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1.来到岳麓山,我们首先看到了什么?(出示古诗)请同学读第一句诗,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

★⑴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带有寒意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弯弯曲曲。

请大家结合词义来说一说第一句诗句的意思。

我们按现代人说话的习惯把诗句顺序变一下:寒山石径斜远山(指名说诗意。

)★⑵沿着山间石头小路行走,我们抬头远望又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

(白云人家)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⑶嗯,这时候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不走了呢?坐是什么意思?(因为)晚是什么意思?(傍晚)第三句是什么意思?我们也改变一下句子顺序:停车坐爱晚枫林(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

这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夕阳的映照下,)请大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上这样的句子。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吧。

(播放枫树林的画面)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想不想夸夸它呢?(教师点评:对枫林的热爱。

)★⑷难怪大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霜叶是什么意思?(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二月花呢?(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3.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说。

)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2.集体交流: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爱五、指导诵读诗句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堂作业《习字册》《山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资料提供者:《山行》教学设计-《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