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XX学校智慧管理应用系统深圳市宝安区XX学校XXXX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二零二零年八月修订历史版本更新状态:用大写字母代替。
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第 1 页,共64 页目录1 引言 (3)1.1编写目的 (3)1.2背景 (4)1.3定义 (4)1.4参考资料 (5)2 设计概述 (5)2.1需求规定 (5)学生个人中心 (7)校园生活管理 (10)候课室管理 (16)健康信息管理 (17)生涯指导管理 (21)生涯发展手册 (27)2.2运行环境 (30)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1)2.4结构设计 (33)2.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35)2.6人工处理过程 (36)2.7尚未解决的问题 (36)3 接口设计 (36)3.1用户接口 (37)3.2外部接口 (37)3.3内部接口 (37)4 运行设计 (38)4.1运行模块组合 (38)4.2运行控制 (38)4.3运行时间 (38)5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9)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39)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63)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65)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5)第 1 页,共64 页第 1 页,共 64 页6.1 出错信息 ........................................................................................................................................................... 65 6.2 补救措施 ........................................................................................................................................................... 66 6.3 系统维护设计.. (66)1 引言引言是对这份软件系统概要设计的概览,是为了帮助阅读者了解这份文档是如何编写的,并且应该如何阅读、理解和解释这份文档。
1.1 编写目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设计。
首先是系统构架设计,用于定义组成系统的子系统,以及对子系统的控制、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环境等;然后是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的设计,用于定义构造子系统的功能模块、模块接口、模块之间的调用与返回关系,以及数据结构、数据库结构等。
概要设计要求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之上,软件需求文档是软件概要设计的前提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应用需要。
实际上,概要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将需求分析之中产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行为模型等 分析结论进行转换,由此产生设计结论的过程。
在从分析向设计的转换过程中,概要设计能够产生出有关软件的系统构架、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等设计模型来。
这些结论将被写进概要设计文档中,作为后期详细设计的基本依据,能够为后面的详细设计、程序编码提供技术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概要设计所能够获得的还只是有关软件系统的抽象表达式,需要专心考虑的是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至于软件系统的内部实现细节如何,则被放到以后详细设计中去解决。
例如模块,概要设计中的模块只是一个外壳,虽然它有确定的功能边界,并提供了通信的接口定义,但模块内部还基本上是空的,诸多具体的功能加工细节则必须等到详细设计完成以后才能确定下来。
因此,在有关软件设计的全部工作中,概要设计所提供的并不是最终设计蓝图,而只是一份具有设计价值的具体实施方案与策略,用于把握系统的整体布局。
尽管概要设计并不涉及系统内部实现细节,但它所产生的实施方案与策略将会最终影响软件实现的成功与否,并影响到今后软件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
1.2 背景学校日常运转产生大量的数据,目前尚无相关应用支撑学校科学管理主要体现在:数据难以利用、系统孤立形成信息孤岛、缺乏公共服务与决策支持、信息无法实时共享与交换、数据标准不一难以形成有效统计与分析、数据价值难以体现、缺乏监控与预测;以信息化建设与业务规范建设(业务流程规范)为捉手,遵循僵化(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优化(实践指导迭代、优化)、固化(固化到统一平台形成软件资产,知识资产)原则,理顺学校常规业务,并实现信息化赋能,进而提升我学校日常管理精准度,并提供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服务,辅助管理决策。
1.3 定义第 1 页,共64 页1.4 参考资料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申报单位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4、深圳市政府投资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南;5、《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书》(2012版);6、《软件工程基础》赵一丁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7、《软件需求》劳森(作者), 刘晓晖(译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8、《软件需求工程:原理和方法》金芝,刘璘,金英科学出版社9、《实用软件工程》第三版殷人昆清华大学出版社2 设计概述大型的综合应用系统大都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
一般来说,这些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有自己专门的服务任务,并可能需要部署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工作。
应该说,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子系统之间又有着联系。
例如,有共同的数据源,相互之间需要通信,并可能需要协同工作。
系统架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需求规格中的需求基本框架,把组成系统的这些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需要的数据通信等确定下来,并把它们工作时所需要的设备环境、网络环境和数据环境等也一同确定下来,由此对系统作出一个合理、符合应用需要的整体部署。
需求分析中的需求框架是基于用户应用域建立的,概要设计时可以通过需求框架来映射系统架构。
2.1 需求规定依据XX学校第一期建设总体架构,开发现内控管理系统。
总体架构如下:第 1 页,共64 页第 1 页,共 64 页平台化的软件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 独立性是指软件为开发者或者用户提供一个完全独立的开发或者运行平台。
◆ 开放性是指软件具有标准的接口和规范,对合作伙伴开放,合作伙伴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增值开发,实现软件提供商和合作伙伴(渠道商)的双赢。
◆ 可管理性是指软件必须具备相关的集成能力、安全性等内容,并且易于管理。
◆ 可扩展性为平台化软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过去,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应用软件三层软件产品结构对应着三层软件厂商生态结构。
软件的平台化趋势改变了这一结构:部分应用软件向平台迁移,应用软件厂商之上又萌生出更多的增值开发商。
未来的软件厂商生态结构将是四层结构,包括平台软件厂商、中间软件厂商、应用软件厂商和应用软件增值销售商。
本次系统所设计采用的基础软件平台应用集是业务驱动和导向的,是建立在更高级的、基于业务层面的基础平台上的应用系统,它有别于目前大部分直接建立在技术平台上的应用软件。
学生个人中心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学生信息管理—管理者班级墙信息—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班级墙管理我的人际关系第 1 页,共64 页校园生活管理活动与奖惩—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活动管理—管理者奖惩管理—管理者第 1 页,共64 页集体劳动和风采—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集体劳动和风采—管理者第 1 页,共64 页家访记录—学生/家长家访记录管理第 1 页,共64 页我的在校表现第 1 页,共64 页学生在校表现—管理者候课室管理候课室管理第 1 页,共64 页健康信息管理就医记录管理—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就医记录管理—校医第 1 页,共64 页体质健康管理—学生/家长体质健康管理—校医第 1 页,共64 页体育健康管理—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管理—心理教师第 1 页,共64 页生涯指导管理学期计划管理—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学期计划管理—班主任课堂情况管理—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学习能力自评—学生/家长第 1 页,共64 页学习能力自评—管理者学生表现—管理者第 1 页,共64 页选修课管理(结课管理)第 1 页,共64 页出勤管理(学生请假)第 1 页,共64 页成绩信息管理——管理者生涯发展手册学生基本信息第 1 页,共64 页成绩健康信息第 1 页,共64 页学期计划和寄语信息获奖和表现信息第 1 页,共64 页贡献和活动信息第 1 页,共64 页2.2 运行环境主机系统和存储备份方面,需提供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易维护性、易管理性、高扩充性、开放性、先进性、冗余性等技术支持。
建议配置至少2台服务器作负载均衡,缓解数据集成及用户访问的压力。
硬件服务器基本要求:2.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软件结构设计涉及模块功能、模块接口与模块调用关系等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能够集中清晰地表达出来,软件结构设计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图形工具来建立设计模型,例如软件结构图、HIPO 图。
表2-1 软件结构图的基本图形符号第 1 页,共64 页软件结构优化需遵循如下原则:(1)使模块功能完整。
(2)使模块大小适中。
(3)使模块功能可预测。
(4)尽量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5)使模块作用范围限制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6)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应当适当。
变换分析是软件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大部分软件系统都可以按照变换分析方法进行设计。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仅使用变换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采用其他方法,事务分析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商业数据处理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就往往使用事务处理方法进行设计。
软件系统也可以是变换流与事务流的混合,如图2-4所示为典型的变换流与事务流的混合。
对于这样的系统,通常采用变换分析为主、事务分析为辅的方式进行软件结构设计。
其一般设计思路如下:第 1 页,共64 页图2-4 变换-事务混合型数据流(1)首先利用变换分析方法把软件系统分为输入、变换和输出三个部分,由此设计出软件系统的上层构架,例如顶层和第一层模块。
(2)然后根据数据流图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适当地选择变换分析或事务分析,由此设计出软件系统的下层构架。
如图2-4 中的混合数据流,即可以根据上述设计思路进行软件结构映射,由此可以产生出如图2-5 所示的软件结构初始方案。
图2-5 由混合型数据流映射的软件结构第 1 页,共64 页2.4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对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进一步分解与规划。
例如,将子系统按照其功能要素分解成具有一定的功能边界的模块,然后以模块为单位来构造软件。
显然,需求分析阶段已经建立起的有关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或状态机模型,可以作为软件结构设计的前提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