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0 —— 200 学年第 学期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试题 课程号: 2000068 □ 考试 □ A 卷 □ 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某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刘某故意伤害案时,被害人孙某提出,该法院院长是被告人刘某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回避。
对孙某的这一申请,有权作出决定的主体是:( ) A 、 本院审判委员会 B 、 上级法院 C 、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 D 、 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2、李某,2015年6月24日因故意杀人罪被某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服刑期间,2017年4月,李某发烧不退,病情日益严重。
如果李某申请保外就医,开具证明文件的医院应当是:( ) A 、 监狱指定的医院 B 、 省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医院 C 、 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医院 D 、 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 3、2014年7月4日,张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拘留。
本案中,如果没有妨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拘留后,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张某的家属的期限是:( ) A 、 24小时以内 B 、 48小时以内 C 、 3日以内 D 、 7日以内班级:姓名: 学号:试题共页加白纸张密封线GDOU-B-11-3024、钱某和赵某是邻居,因为两家的小孩在一起玩耍产生矛盾,钱某闯入赵某家中,用拳头打击赵某的头部,致赵某颧骨骨折,右眼失明,经鉴定为重伤。
在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赵某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钱某赔偿医药费、误工费共计5000余元。
对赵某的赔偿请求,审理的原则应当是:()A、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 C、同刑事案件由同一审判组织先后审判B、同刑事案件分别审判 D、同刑事案件同时由两个审判组织审判5、1996年10月,在某市火车站站前广场有人放置了一枚土炸弹,爆炸后致一人当场死亡,十余人受伤。
在侦查中,公安机关经过现场勘验,并以现场遗留的物证进行检验,确定这是一起自杀性的爆炸事件,即携带炸弹的人就是当场被炸死的人。
经进一步侦查,发现被炸死的人是该市的一名无业青年,因对现实不满,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采取这种行为完全是其个人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应当采取的处理方法是:()A、不起诉B、移送审查起诉C、撤销案件D、交付审判6、1997年9月4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市检察院起诉的张某强奸一案进行了审理,认为本案中证明张某违背被害人吴某的意志的证据不足,于是判决宣告张某无罪。
被害人吴某对这一判决不服,于是决定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吴某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请求的期限是:()A、 10日以内B、5日以内C、3日以内D、7日以内7、在一起杀人未遂案中,公安机关收集到了下列证据。
其中,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是:()A、杀人凶器B、血迹C、指纹D、被害人陈述8、王某杀人一案由某人民法院进行了第一审,合议庭经过评议,认为王某的行为不构成杀人罪,判决被告人无罪。
在判决宣告后,对被逮捕的王某,应当:()A、继续羁押B、立即释放C、改为取保候审D、改为监视居住9、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被告人冯某的申诉,决定对原县人民法院认定冯某犯的抢劫罪的判决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重新审理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不当的,应当作出的处理是:()A.发回原审法院重审B. 应当改判C.维持原判D. 退回补充侦查10、刘某因涉嫌受贿被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刘某取保候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A.15日B.一个月C. 六个月D.十二个月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当事人有:()A、公诉人B、犯罪嫌疑人C、辩护人D、被害人2、人民法院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况有:()A、被告人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B、被告人是盲、聋、哑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C、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D、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3、进行人身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以下情况:()A、生理状态B、某些特征C、伤害情况D、姓名、住址4、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的事项有:()A、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B、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人C、是否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D、侦查活动是否合法5、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对公诉案件进行审查时,决定是否开庭审理的条件有:()A、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B、附有证据目录C、附有证人名单D、附有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6、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有:()A、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B、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C、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D、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7、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的案件有:()A、所有公诉案件B、所有自诉案件C、告诉才处理的案件D、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8、一审终审的案件有:()A、判处死刑的B、危害国家安全的C、最高法院一审的D、已过法定上诉、抗诉期限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9、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享有独立上诉权的人有:()A、被告人B、自诉人C、被告人、自诉人的法定代理人D、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10、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人有:()A、当事人B、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C、当事人的近亲属D、当事人所在单位、团体的代表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是指除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外的,参加刑事诉讼并在诉讼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的统称2、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被怀疑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指控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推定或假定其无罪,或者说,不得被认定为有罪的人。
3、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4、回避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5、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或者证责,指的是当事人承担的向法院提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以期得到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避免对自己不利的诉讼后果的责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案例一:张某因抢劫罪被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
宣判后张某不服,以自已有法定从轻情节、原审法院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二审。
问:1、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的方式有哪些?开庭审理审查讯问2、二审的审理是否限于对法律适用的审查?是否需要审查原确定的事实和所根据的证据?2、不限需要3、如果二审发现了一审违反回避制度的,是否应当发回重审?3、应该4、如果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判量刑过轻,能否改判张某更重的刑罚。
为什么?能法条某区人民检察院根据举报,立案侦查马某贪污一案。
2003年4月6日,人民检察院对马某决定拘留,并于4月14日决定对马某进行逮捕。
问:5、贪污案件应由哪个机关立案侦查?5、检察院6、人民检查院是否有决定拘留的权力?有7、人民检察院是否有执行拘留的权力?没有8、人民检察院是否有决定逮捕的权力?、有9、本案在拘留羁押期限上是否违反法律的规定?是五、案例题(本大题共2个案例,每个案例16分,共32分)。
案例一:段锋(1981年12月出生)于1997年8月与李琳(1980年10月出生)相识,建立恋爱关系后不到两个月,两人即在段锋的工厂单身宿舍同居。
同居后,两人常因琐事争吵。
1997年11月14日晚,李与段又发生争吵。
段欲外出躲避,被李拉住不放。
二人争吵时,住隔壁的赵某、韩某、王某三人前来劝架。
段因李不松手,恼羞成怒,威胁李再不松手,就将其衣服扯光。
李仍不松手,段把李身穿的睡衣及内衣裤全部扯掉,赵某见状扔给李一件外衣。
李因穿衣而松手后,段即走出宿舍。
以后,两人继续同居,并仍因生活琐事经常争吵。
1998年5月27日,两人争吵时,段打伤了李。
李去医院诊治,县医院诊断为轻伤。
李为治疗而花费了2000余元医药费。
李因感到与段不能再继续维持同居关系,于1998年6月13日向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所提诉讼请求共两项,即要求段锋赔偿全部医药费,解除与段的同居关系。
所提请求的主要理由,一是段锋系致伤责任人,医药费理应由其承担;二是两人经常争吵,并曾受当众扯光衣服之侮辱,两人同居无法维持。
县法院经审查认为,被告人段锋打伤李琳及当众扯光妇女衣服的侮辱行为,已构成犯罪,因此决定将本案转刑庭处理。
刑庭认为,本案系自诉案件,故在决定采用独任审判后,由审判员通知李琳作为刑事诉讼自诉人,并将其民事诉状作为刑事自诉书。
同时告知段有权聘请辩护律师。
但段表示不请律师。
法院决定于1998年7月20日公开审理本案。
开庭前一天,李琳告知法院,她不愿控告段犯罪,仍只想通过法院解除与段的同居关系并让段赔偿医药费。
因开庭日期已定,县法院刑庭决定如期开庭。
开庭审理时,只有段锋一人到庭。
法院审理时,只是对段进行了讯问。
讯问后,由于事实清楚,段锋亦全部承认,故未让段锋作最后陈述,随即当庭作出判决,对其以伤害罪和侮辱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二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告知段锋有上诉权及上诉期限,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未作出处理。
请指出县法院在受理本案阶段、法庭审理过程中以及判决时,哪些做法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案例二:1997年5月初,某市检察院接到举报某省国有外贸公司经理苏庆挪用公款20万元的信件。
检察院经立案审查认为,苏庆的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依法应予逮捕,即派本案侦查员将苏庆逮捕。
同年7月,该案侦查终结,市检察院以挪用公款罪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1997年8月,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辩护律师在庭审时申请传唤公司的知情人出庭作证。
合议庭同意该申请,决定中止审理,并传唤证人到庭作证。
证人到庭作证时,公诉人在质询中发现,苏庆还有以虚报差旅费的方式贪污公款的行为,且已构成犯罪。
公诉人随即当庭指控苏庆另犯有贪污罪。
辩护人以公诉人增加了控诉为由,请求延期审理。
合议庭接受辩护人请求,决定延期审理。
经重新开庭对检察院所指控的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进行审理后,合议庭认为,指控苏庆挪用公款罪证据不充分,因而不能定罪,担心对此罪不予认定,检察院可能会提出抗诉,为此,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决定,挪用公款罪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成立,但贪污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认定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