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节选自:《华图公考十年蓝皮书·申论策略精华》作者:崔守军三、廉政观1、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2、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4、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5、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6、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7、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8、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9、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10、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1、做官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12、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13、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14、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15、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16、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
17、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19、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扶正祛邪,造福百姓;也能聚财猎色,中饱私囊。
权力越大,双刃剑越锋锐,因此,掌握好权力就能把握住命运。
20、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2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爱国篇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
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14、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
(宋·谢枋得)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
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16、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
(元·萨都刺)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17、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韩愈)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明·张家玉)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好名声。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
(管仲)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
(宋·陆游)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21、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
(清.徐骧)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戚继光)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
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2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明·杨继盛)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24、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
(清·丘逢甲)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2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南朝 .鲍照)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
(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唐·陈子昂)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27、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
(宋·李伸之)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29、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
(近代·宁调元)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宋·陆游)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
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
治国篇1、天下为公。
(孙中山)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引《物理论》)释: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安危篇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释: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六十四章)释: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3、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释:浚,开浚,疏通。
5、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管子•版法》)释: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
——巴金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
——白求恩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邓小平7、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
——拜伦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
——周恩来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
——拜伦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
——林肯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白居易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
——当代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
——当代20、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21、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23、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24、轻诺必寡信。
《老子》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26、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29、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31、祸莫大于无信。
——傅玄3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3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
——宋•朱熹3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3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3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