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测量精品PPT课件

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测量精品PPT课件


任务三 平面控制网
MKS根据需要把地球表面正形投影到设计和计算平面上, 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长度变形限定在以大灵敏度投影 时对于保长影响不大的一个数量级上,并满足以下几方 面的特殊要求:
(1)标志质量——不冻地基,定心精度一致; (2)一 致 性——同期建立,等效观测,内部精度高; (3)邻近原则——几何邻近关系的质量要求高; (4)点 密 度——适合于设计、定线、验收和计算; (5)网 形——适应测设的要求。
2
L
W
2 2
任务三 平面控制网
如果不能维持最大横向距离a ≤ 25 km的条件,则 规定若干个MKS区段,每个区段包含足够的重叠 部分(至少各包含高一级固定基准点矩形区域的3 个点,约6 km)。除了上述投影特性外,在测定 固定基准点和施工时,必须对经密仪器和大气修 正的测距值进行几何学简化,即简化为水平线和 建筑地平线,并考虑地球的曲率。剩余的长度变 形(长度比差)可以量化如下:
三角网和导线网可以在不具备GPS测量条件时采用。三角 网已经很少用于桥梁控制,这里的三角网其实是边角同测 的边角网,观测网中的全部内角及所有边长。导线网与边 角网的测距边进行加、乘常数改正和气象改正后,还应归 算至墩顶或轨底平均高程面上。 2、高程控制测量 复杂特大桥的高程控制网统一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 而高速铁路的线路水准基点的等级为二等,因此,在对其 进行施工复测后,可直接利用和同精度扩展加密。
2
L
W
2 2
任务三 平面控制网
表2-2 偏离投影中线的长度变形
任务三 平面控制网
高速铁路的平面坐标宜引入1954北京坐标系。在测区内投 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宜大于 10m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 位置和线路高程情况,可按下列方法选定坐标系统:
我国高速铁路的设计,为了节省耕地及基于安全 方面的考虑,大部分采用桥梁施工。一座特大桥 的长度动辄几十千米,但它都属于一般特大桥的 范畴。而一般桥涵可以直接利用线路控制网(CP I、CP II和线路水准基点)作为特大桥的施工控 制网。
任务一 桥梁施工测量的概念
我国高速铁路坐标系统的投影长度变形值小于10 mm/km,而对于复杂特大型桥梁,由于其施工精度要求 高,不允许出现长度变形,而且对施工控制点的密度和 位置均有严格要求,因此,复杂特大桥应建立独立的施 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
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测量
学习目标
1. 掌握桥梁施工测量的概念; 2. 掌握桥梁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法; 3. 掌握桥梁高程控制测量; 4. 掌握桥梁施工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 5. 掌握墩台定位测量; 6. 掌握桥梁架设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 7. 掌握竣工测量。
项目一 概述
桥涵测量分为一般桥涵施工测量和复杂特大桥测 量。一般桥涵是指一般特大桥、大桥、中桥、小 桥和涵洞。复杂特大桥是指水面较宽且有高墩、 大跨、深水基础或基础施工难度较大,梁部结构 类型复杂,测量定位、放样精度要求较高的特大 桥、大桥。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对于桥长小于800 1TI的桥梁,当桥址 两岸已有足够数量的CP I、CP II控制点且点位分布合理,投影变形不大, 不至于影响施工放样精度时,可以直接量包括:桥梁的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控制网的 复测、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等。而我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工程 测量要求铁路的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 必须统一坐标系统和起算基准,即“三网合一”。高速铁路 在勘测阶段设计单位已经布设了基础平面控制网CP I、线路 平面控制网CP II、线路二等水准基点控制网,精度已经满 足一般桥涵的测量精度,施工单位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 网加密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即可。而对于复杂特大桥,独 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一般也由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单位只进 行复测即可。因此,高速铁路桥梁的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就是 控制网的复测、墩台的放样及竣工测量等。
任务二 特大桥施工控制网建立
特大桥由于其施工精度要求高,不允许出现长度变 形。因此,不能使用勘测设计阶段的线路控制网进行施 工放样工作,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而施工控制网的建 立一般由设计单位完成。 一、坐标系及投影面的选择 复杂特大桥施工控制网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施工放样 的高精度服务,为了保证不出现长度变形,就应建立满 足施工需要的桥梁施工独立坐标系,保证放样距离与实 地距离(墩顶或轨底高程面)的一致。
任务二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及质量标准
1、零类设计:就是基准的选择问题,即评 查的参考系选择问题。
2、一类设计:是解决网形优化问题。 3、二类设计:第二类设计或控制网观测值
最佳权变量问题 。 4、三类设计:三阶段设计指的是旧有控制
网的改造方案设计问题。
任务二 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及质量标准
二、质量标准 1、精度标准:纯量精度标准、准则矩阵标准 2、可靠性标准:可靠性是衡量网的抗差能力,包括内
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因为这些都与观测量的多余 观测分量有关,因此目前均采用多余观测分量作为可 靠性的度量。 3、费用标准:费用标准是建网费用的经济指标,有两 种原则,即最大原则(费用一定,网的质量最好)和 最小原则(网的质量标准满足要求,费用最小)。
任务三 平面控制网
一、平面控制网设计及技术指标 平面控制网设计技术指标和要求主要是根据《新
二、点位的布设要求
图形尽量简单刚强。布网时应在桥轴线上测设两中线点作为 控制网中的两点,两点连线即为桥轴线;或在两岸联测线 路控制点CP I、CP II,建立桥梁控制网与线路控制网的 关系。控制点的埋设,应便于观测和保存,尽量避开施工 区、堆放材料及交通干扰的地方,宜埋设强制归心观测墩。
1、布网方法 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是桥梁施工控制网测量的首选方法,
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技 术暂行规定》以及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的 《无砟轨道设计技术条件》(送审稿)制定。 《无砟轨道设计技术条件》是在我国无砟轨道系 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为了满足遂渝线无砟轨道 综合实验段的设计需要,借鉴国外无昨轨道的相 关技术标准,并结合试验段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