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浅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浅谈汉语对英语的影响
作者:游琳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01期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层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关注中国。

近年来,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和交流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之后,汉语也在不知不觉中对英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英语;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层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关注中国。

最近出现的含有中文渊源的单词是chengguan(城管),谷歌搜索中有接近100万次的引用,远远超出机构对新词要求出现的最少引用次数。

该机构数据显示,每年新增英文单词1万个左右。

目前全球大约18.3亿人在使用英语,包括母语、第二语言使用者以及用于商业或技术用语。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英国广播公司(BBC)还专门为Tuhao(土豪)一词做了一档节目,给英国人介绍“土豪,让我们做朋友吧”(“Tuhao,let’s be friends!”)。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末。

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记载,silk是经丝绸之路通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于公元888年进入英语的,而频繁借词汉语始于近代。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汉语对英语词汇方面的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

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

这些外来语很多就来自汉语,如,“孔夫子(Confucious)”、“中国功夫(kungfu)”、“麻将(mahjong)”、“豆腐(tofu)”、“丝绸(silk)”、“茶(tea)”、“风水(Fenggshui)”、“纸老虎(paper tiger)”、 Dingho顶好,Ginseng人参,主要指北美一带出产的“花旗参”,又称“西洋参”,koolie苦力,Kowtow极其卑顺的态度,来自中文的“磕头”,Lao-tzu老子,Mah-jong麻将,Sampan指单帆或需用桨划的小船,来自“舢板”,Tai—chi(chuan)太极或太极拳,Tao道,道教,TaoTeChing《道德经》,Yinyang阴阳等等。

二、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Chinglish),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人使用的不地道的英语,不符合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说话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

它的典
型代表就是“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这个中式英语已经被正式收录进英语词典当中。

除了這个典型代表之外,还有license-plate lottery车牌摇号,leftover women and men剩男剩女,1eft behind kids留守儿童,to be expelled from CPC and public office双开,Chinese-style leftover banquet中国式剩宴,Chinese-style vacation中国式暑假,Princess class公主班,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marry-rich women秋收女,mass line群眾路线,master ant硕蚁,Clear your plate campaign光盘行动,Flash sale限时抢购等。

这些中式英语很大程度反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习俗等各个方面的现状和特色。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各式各样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涌现在各大英文媒体和网站。

例如,央视的英语网站将在海外的中国消费者译成“chinsumer”,是用Chinese(中国人)与consumer(顾客)合成的单词,意指出国旅游时挥金如土的“中国购物狂”;“antizen”译为“蚁族”,是把“ant”(蚂蚁),加上英文后缀“izen”,用来形容80后大学生低收入聚集的群体;“don’train”译为动车,是把与汉字“动”发音暗合的英文“don't”(不要)”与“train(火车)”的合并而成。

2013年国际金价连日走高,外媒把此归功于中国大妈的超强购买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直接把大妈的汉语拼音“dama”转成英语单词。

一些网友在微博上惊呼:中国dama“转正”了,走向了世界!
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富有中国特色事物的英语词汇大量涌现在英语中,成为世界英语的一部分,在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好”、“谢谢”、“再见”等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及表达方式将会成为国际通用语。

参考文献:
[1]国际在线,2012年3月17日
[2]http://overseas/2012-04/26/c-123040092_3.ht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