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整合分析报告

2017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整合分析报告

2017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整合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乍暖还寒,水泥行业整合进行时 (5)1.1行业触底回升,兼并重组助力 (5)1.2拉豪合并拉开行业整合大幕 (7)1.3央企“两材”合并,世界水泥翘楚诞生 (10)1.4冀东金隅重组,华北市场格局优化 (13)二、他山之石,水泥行业整合的国际经验 (15)2.1日本经验:行业自律促集中 (15)2.2法国经验:行业整合至寡头垄断 (18)2.3中国台湾地区经验:行业整合+走出去 (20)2.4 小结:殊途或同归 (24)三、供给破局,政策推动兼并重组 (26)3.1供给侧改革仍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26)3.2行业对比:整合助力钢铁、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 (27)3.2.1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 (27)3.2.1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值得期待 (30)3.3水泥严控新增产能,存量整合为大势所趋 (31)3.4小结:行业整合集中乃改革重点指向 (33)四、各倾陆海,全国性、区域性龙头终将受益 (34)4.1“两材”合并对水泥行业整合进程意义非凡 (34)4.2 冀东金隅合并将显著改善京津冀行业格局 (36)4.3 部分全国性、区域性水泥龙头推进整合进程 (39)五、相关建议 (40)图目录图1:全国P.O42.5水泥均价(元/吨) (6)图2:全国P.C32.5水泥均价(元/吨) (6)图3:拉豪2015年收入区域分布 (8)图4:拉豪2015年收入结构 (9)图5:目前西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 (10)图6:若整合完成西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 (10)图7:中材、中建材水泥业务版图 (11)图8:两材合并后区域水泥熟料产能分布 (12)图9:两材合并后区域产能集中度 (13)图10:重组前后股权结构变化 (14)图11:冀东金隅重组资产以及交易对价 (14)图12:预期整合后水泥产业链将更加完整 (15)图13:日本水泥生产指数80年代末从高位下滑 (16)图14:日本建筑业投资下滑趋势与水泥生产指数基本一致 (16)图15:两轮整合后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7)图16:日本水泥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18)图17:法国水泥销量较高峰期大幅下降 (19)图18:整合后法国水泥行业高度集中 (19)图19:法国水泥出口量不断提升 (20)图20:台湾建筑业固定资产形成自高位开始回落 (21)图21:90年代后台湾水泥产量呈下降趋势 (21)图22:台湾水泥出口逐步上升 (22)图23:台湾水泥行业进入成熟期后集中度不断提升 (23)图24:四大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2010年前后) (23)图25:国内水泥产量大概率进入顶部区域 (24)图26: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难以为继 (25)图27:国内水泥出口数量近年来有所提升 (25)图28:粗钢产量以及同比 (28)图29:全国、河北、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 (28)图30: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三步走” (29)图31:原煤产量以及同比 (30)图32:煤炭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同比 (31)图33:新增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及增速(单位:亿吨,%) (32)图34:水泥产能及增速(单位:亿吨,%) (32)图35:中材、中建材集团下属水泥业务板块对应的上市/非上市公司 (35)图36:西北三家水泥上市公司PB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35)图37:目前西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 (36)图38:若整合完成西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 (36)图39:冀东金隅股份合并前后熟料产能分布 (38)图40:冀东金隅股份合并前后京津冀市场份额变化 (38)图41:华北水泥价格逐步回暖 (38)表目录表1: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对比 (7)表2:拉法基豪西蒙合并大事记 (8)表3:两材合并后水泥前五企业 (11)表4:两材合并后商品混凝土前五企业 (12)表5:80年代前后多家水泥企业倒闭 (22)表6:多家水泥企业被兼并 (23)表7:供给侧改革有关政策、会议 (26)表8:近期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历程 (27)表9:钢铁行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 (29)表10:水泥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并购重组及转型活动 (33)表11:近年来龙头水泥企业收购非上市水泥资产时有发生 (33)表12:京津冀地区企业熟料产能分布情况 (37)表13:水泥企业交叉持股情况 (39)目前国内水泥行业的兼并重组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这种情形的出现究竟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现象还是各国水泥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国内其他周期行业尤其是供给侧改革中领跑的煤炭、钢铁行业格局的演进对水泥行业是否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当前水泥行业并购重组进程,对比国际水泥行业整合的历程和经验以及对比国内钢铁、煤炭行业近期演变的情况,探寻国内水泥行业在行业格局方面的发展方向。

一、乍暖还寒,水泥行业整合进行时目前国内水泥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从价格角度来看水泥价格从2014年开始一路下跌,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行业陷入产能严重过剩、盈利低迷的泥淖,在此背景下,以金隅冀东重组、“两材”合并、华新水泥收购拉法基水泥资产为代表,水泥龙头企业已开始整合重组之路,这种行为对于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来说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从现实情形来看,水泥巨头拉法基、豪西蒙企业的合并拉开了全球水泥行业整合序幕,事实证明重组对于水泥供给侧的控制和水泥价格的协调大有裨益,2016年的水泥行业也在行业整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触底回升。

长期来看,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仍将继续推进,未来水泥行业潜在的整合仍将持续。

1.1行业触底回升,兼并重组助力2016年的水泥行业经历了年初的凌冬,水泥价格降至3月初的历史冰点,随后水泥价格经历了年度级别的反弹,截止2016年四季度,主要品种水泥价格的上涨均超过80元/吨。

图1:全国P.O42.5水泥均价(元/吨)图2:全国P.C32.5水泥均价(元/吨)回顾2016年的水泥价格,二季度和四季度出现了两波上涨。

第一波是一季度由于房地产和基建的需求尤其是房地产需求超预期,主要由需求拉动的价格上涨;第二波价格上涨从7月份开始,上涨的斜率明显比第一波要大,这一轮上涨我们认为主要是供给侧改革拉动,通过区域企业之间的协同控制供给推动价格上涨尤其是河南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同时还叠加了旺季需求向上、煤炭价格上涨、环保治超趋严等因素共同推动水泥价格上涨。

受益于水泥价格的回升,水泥行业的运营指标尤其是收入和利润有所回升。

2016年1-10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52亿元,同比下降1.87%,降幅进一步收窄;实现利润总额332亿元,同比增长47%;从我们重点研究的18家水泥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情况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242.27亿元,同比增长 4.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6亿元,同比增长32.40%。

整体来看,水泥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同比增长率较上半年-28.96%有大幅提升。

由于价格上涨幅度较大,销量增长幅度不大,利润端的增速高于收入端的增速。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2016年全年利润总额有望超过500亿元。

表1: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对比总结 2016年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对水泥行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稳定水泥价格方面。

其中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无论是拉豪合并中华新水泥的整合、“两材”合并带来的国内水泥资产的潜在整合还是冀东金隅整合带来的区域行业格局的优化,都对国内水泥行业 2016年的触底回升和未来行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2拉豪合并拉开行业整合大幕早在2014年4月7日,全球建材行业巨头拉法基和豪西蒙宣布启动合并计划,形式合并已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

两大全球水泥巨头的合并对于中国国内水泥行业的整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表2:拉法基豪西蒙合并大事记根据协议,豪西蒙与拉法基通过了以9股豪西蒙股兑换10股拉法基股的新换股方案。

在公司治理层面,合并后的新集团首席执行官人选将由拉法基集团董事会提名并经豪西蒙集团董事会认可,在合并交易完成后予以任命。

豪西蒙董事长沃尔夫冈·雷次勒和拉法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乐峰成为董事会非执行联合主席,推动合并项目的完成。

图3:拉豪2015年收入区域分布图4:拉豪2015年收入结构资本市场对本次并购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在正式公布合并之前,拉法基和豪西蒙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了明显上涨,幅度超越同期大盘指数(拉法基股价涨幅25%,豪西蒙股价涨幅15%,同期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涨幅2%)。

强强联合对于逐渐迈入成熟期的水泥行业来说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也是行业发展必将经历的一个阶段。

全球两大建材集团联合,更有效的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属于建材行业的经典并购案例,也为后续的行业并购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模板。

当前国内水泥行业并购主要以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为主,拉法基和豪西蒙的并购为国内水泥龙头企业之间的并购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拉豪合并也对中国国内水泥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华新水泥大股东和四川双马原大股东均为合并后的拉法基豪西蒙集团。

两家公司的市场重叠区域较小,不过由于外资大股东背景的关系,两家公司同其他大型水泥企业之间进行并购重组的难度相对较高。

豪西蒙在国内的水泥产能主要就是华新水泥,8月3日公司以14.14亿元收购拉法基在西南地区非上市水泥资产,本次收购水泥资产吨成本远低于行业水平,与拉法基西南地区盈利不佳有关,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新增 2000万吨熟料产能,拉豪中国区域的同业竞争问题得到解决,会推进西南区域水泥资产整合,企业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将有望提升,区域竞争格局明显改善。

图5:目前西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图6:若整合完成西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1.3央企“两材”合并,世界水泥翘楚诞生2016年8月22日,国资委宣布中建材集团与中材集团实施重组,"两材"合并进入实质操作层面。

中材、中建材旗下拥有8家大型水泥企业,覆盖全国六大水泥区域市场,均为各区域的龙头企业。

合并前中建材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水泥产能规模,中材集团名列第四;两材合并后熟料产能将超过38000万吨/年,为全球第一,行业产能集中度上升至约20%,混凝土产能接近24000万方/年,成为行业的绝对龙头,对于过剩产能的出清和区域议价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同时,“两材”合并有助于协调两大水泥巨头之间的竞争关系,从集团内部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中材水泥、天山股份和南方水泥在理论上可能在华东、中南地区实现水泥生产线的整合,祁连山和宁夏建材则有望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

图7:中材、中建材水泥业务版图“两材”合并之后,无论在水泥领域还是商品混凝土领域都将成为国内无可争议的龙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