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人物、作品及言论和著作中: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虚实有无的统一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保持空明的心境。
中国描述移情现象的第一人。
(《庄子•秋水》) “物我同一”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道存在于万事万物诗人、哲学家、儒学家、政治家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文学家、国学大师、考古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现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
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
《去毒篇》一文便说:“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也。
”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宗白华、《美学散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美是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情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世界。
“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谈美书简》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境界是直觉的产物,是每个人独特的创造。
“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谈美》:“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而艺术家所见到的仅为幻象。
《文艺心理学》:“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
” “心理距离说”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丰子恺、“艺术的绘画中的两只苹果,不是我们这世间的苹果,不是甜的苹果,不是几个铜板一只的苹果,而是苹果自己的苹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极目千里兮伤春心。
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外:哲学家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在理式”说+《文艺对话集》【“美在理念”】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诗学》美是“秩序、匀称与明确”艺术表现了普遍性,比历史更真实《诗学》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悲剧理论的“过失说”悲剧理论建立在《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摩仿。
悲剧快感是由悲剧引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而形成的。
思想家、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鲍姆加通、《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默想录》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判断力批判》 “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哲学家、思想家黑格尔、《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 (维纳斯)它是纯美的女神,它所变现的是由精神所提升的感性美的胜利,是秀雅、温和和爱的魅力。
艺术不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 / 现代市民社会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理念内容的空虚。
哲学家、诗人、散文家尼采、哲学家休谟美在主观心理一、绪论:鲍姆加通首次提出美学学科名称。
西方美学历史从柏拉图开始康德的美学巨著名为《判断力的批判》黑格尔的美学巨著为《美学》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是老子、孔子、《易传》和庄子的美学奠定的柳宗元提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著作《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蔡元培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朱光潜著作《谈美》、《文艺心理学》《诗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看不看都ok)学习美学应当注意的问题:1.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2.立足于中国文化3.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4.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5.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6.要有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二、审美活动:1、狭义的美和广义的美:狭义的美指审美范畴中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
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喜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讨论美是什么,认为美是理念。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海德格尔提出“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人是万物借以显示自己的手段。
蔡仪: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在意象。
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有三层含义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马祖道一: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意象: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色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西方传统哲学的“真正的世界”有三种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世界。
三者都是永恒世界。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经人阐释为:现实具体的世界,万物一体的历史的世界,充满意义价值需要人去体验的世界,被习惯遮蔽需要用意象世界来揭示的世界。
宗白华: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2、审美态度(审美心胸)及相关各家说法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缺少诗意和美感。
为了得到诗意和美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
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
在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
想要获得美感必须从主客二分的关系中跳出来。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发源: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道”)发展: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保持空明的心境。
后世的其他说法:“平常心”(禅宗)“童心”(李贽和袁宏道)“闲”(程颢)(布洛)心理的距离:审美主体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的距离。
移情说的贡献最大的是立普斯马斯洛高峰体验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美感的五方面特性审美愉悦即美感,美感是体验。
(找不到)3、审美活动受到的影响对审美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中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是经济因素《乙瑛碑》(北方)、米芾《虹县诗帖》(南方)、李思训金碧山水画(北)、王维破墨山水画(南)审美趣味是个人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是一个人审美观的集中体现。
审美格调审美格调,又称审美品位,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在其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
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气氛。
三、审美领域:2、社会美社会美的内涵: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包括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等等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
人物美的三个层面1、人体美:形体、比例、曲线、色彩2、人的风姿和风神3、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美1、艺术美艺术的本体传统四种定义1. 模仿说2. 表现说3. 形式说4. 惯例说现代艺术白南准齐白石毕加索《斗牛》柯勒惠支《战争》柯勒惠支《面包》波提切利《春》凡高《星夜》马蒂斯:红色的和谐毕加索:一个盲人的早餐凡高《向日葵》后现代艺术安迪·沃霍尔Eg:马塞尔·杜尚《泉》维隆·杜桑《带胡须的蒙娜丽莎》约翰·凯奇《4分33秒》齐白石《柳牛图》★艺术作品的结构三个层次笔记★辩驳“艺术的终结”命题笔记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然后有特殊的规定性,就是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
科学美第一,大师们都肯定科学美的存在第二,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第三,科学美是一种理智美第四,物理世界的“美”和“真”是统一的杨振宁的观点存在着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架构之美。
技术美就是在大工业的时代条件下,在产品生产中,把实用的要求和审美的要求统一起来。
三个阶段及代表人物言论等• (一)莫里斯:手工艺运动• (二)苏利约:功能主义• (三)包豪斯 “艺术与技术重新统一”•功能美是把实用功能与审美有机地统一起来。
★日常生活审美化• 1、它指用审美眼光(态度)看待日常生活• 2、它指过去一些美学家所主张的人生的艺术化、审美化• 3、它指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把日常生活中的现成物命名为艺术品,从而消除艺术与生活(非艺术)的界限的现象。
• 4、它指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社会生活的虚拟化• 5、它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
四、审美范畴:1、优美优美的文化根源古希腊文化优美的表现德尔斐太阳神庙遗址雅典卫城米罗的维纳斯里亚切武士像拉奥孔拉斐尔的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优美的美感优美的意象世界充溢着生命活力,在形式上和谐而单纯,使得审美主体能在怡和、宁静的心态中,享受舒畅喜悦的感情体验,达到忘我的境地。
★2、崇高崇高的文化根源是希伯来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
崇高的两个阶 1.神 2.人崇高的表现歌德<浮士德> 贝多芬<英雄3> <命运5>第九交响曲雨果<悲惨世界>崇高感崇高的对象用在数量上和力量上的无限巨大,激发了主体的超越精神,主体由对对象的恐惧而产生的痛感而转化为由肯定主体尊严而产生的快感.3 、悲剧悲剧的定义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也被称为广义的悲剧。
作为戏剧样式的悲剧,则是狭义的悲剧。
亚里士多德过失说 “酒神颂” 悲剧理论建立在《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黑格尔冲突说悲剧是两种对立的理想的冲突和调解。
尼采酒神日神说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
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与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恩格斯历史进化说代表历史的必然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的实践主体,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由于对方力量还很强大,或者由于自身的局限,斗争遭到了挫折和失败,从而产生了悲剧。
悲剧的美感(三因素)怜悯恐惧振奋中国的悲剧《红楼梦》霸王别姬败走麦城《祥林嫂》2、喜剧喜剧的定义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荒谬悖理滑稽可笑的事物。
喜剧的美感同情感、智慧感、新奇感★5、丑丑的定义是一种审美范畴,并非客观物理的存在,而是情景融合的意象世界。
丑形式上最大特征是不和谐丑的审美价值第一,丑可以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实际生活中美丑并存。
第二,丑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丑感它是一种复合体验,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从而使人得到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
中国美学中的丑(几层含义)• 一、显示宇宙“一气运化”的生命力,这实际上是对日常生活用语中美丑对立的一种超越。
• 庄子提出美丑本质都是“气”,所以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