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猫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三只猫,第三只
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文章用朴实
(3)对于第二只猫
(4)对于隔壁周家的丫头
(5)对于那个捉走第二只猫的过路人……
课堂小结
第一只猫:生命的新鲜与块乐忧郁酸辛(略)
猫第二只猫:提心吊胆怅然愤恨(较详)
第三只猫:若有若无怒气冲天刺我良心的针(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