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 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为主 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综合部署、齐抓共管
人本和现代取向
➢理性标准,经验建设 ➢以工作本身为本——以工作对象为本 ➢领导型——服务型 ➢说服型——启发型 ➢把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
受教育者
教育者
环境
环境发生了变化
❖ 社会变化——物质条件 ❖ 环境:国际社会的变化,国内环境的变化 ❖ 文化的压力:民族文化;舆论控制:新闻媒体的话语
权;意识形态:谁来为社会主义说话 ❖ 国内:封建文化、宗教文化、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工作 ❖ 面对环境和对象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
手段、机制的不适应 ❖ 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素质的不适应国际的思想变化
建
设
最困难的是理想信念教育
需要区别:迷信、信仰(宗教)、理想
知识追求、价值追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追求
理想信念是分层次的,志当存高远 目标对人的激励: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及,但可以象 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将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黄河九曲十八弯
最基础的是形成道德修养
如何正确、准确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民主管理与员工积极性
以利益铺垫,以思想激发 家庭——企业(德治和法治的结合)梁肉——药物 韩国、日本的法律规定:保护传统伦理关系 在唯利社会中如何弘扬正义:还“政治”以本来面 目:政者正也 兰化:员工代表大会,松下,员工参与决策
江浙非公企业:营造一种可以说了不算的氛围
因素
个体思想与行为难以预测
需要
诱因
愿望
刺激
新的需要
动机
行 为 目的 思 想
道德与教育、知识有时不成比例
中国社会道德教育: “成人化的标准、知识化的形式、课 堂化的模式”
国外一个案例: 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挽救自 己的重病的母亲,偷了药房的药,这 种行为如何理解?
一、关于人的思想 与行为发展特点
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严格执行 形式主义,任意执行,热炉法则,破窗理论 制度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载体和途径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 用 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 的重要载体 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 发挥网络的作用
三、做好国有企业的思想 政治工作
同志们好!
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 科学化水平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就是改变人的态度,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人的 思想行为的准确分析和引导
人的思想行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加了 工作的难度和精准度
分析人的思想行为变化才能使得思想政治 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
语言与行为:一种不同的操作
规范、凝聚和驱动群体行为
群体规范成为维系群体行为的无形力量。群体规范能对群体 成员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强迫感。 群体规范成为评价群体行为的标准。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便 会被群体接受、认可、鼓励;违背群体规范的行为便会受到 群体的拒绝、排斥甚至批评、攻击。 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对群体的向心 力的合力,它表明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他们分担群体 目标的程度。 个体行为变化和强度取决于个体的内部条件和环境影响两个 变量的变化。 必须花70%甚至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内部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关系
引领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
坚定一种声音:用先进文化占领
企业文化:外在形象、制度、价值观
诚和文化育人功能:亲和、未来、合作 把理想、道德和价值导向成为凝聚力 我的伊泰,我的家
创新文化载体,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文化 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形载体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渡的阶段和过程。
➢以现代科学理论武装、以现代科技装备,融入
现代社会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服从和服务于经济、业务工作
理论上: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的统一 管理思想史的发展:科学管理——人本管理 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决定劳动能力的发挥程度,
劳动态度的好坏和劳动纪律的强弱,劳动者之 间良好关系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这时 期共产党一无军队、二无政权,就靠思想政 治工作发挥特殊的作用,把宣传马克思主义、 宣传党的纲领和决议、对工人进行启蒙教育 作为中心任务,从而集合了自己的阶级队伍。
建国以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过辉煌、 衰弱和逐步回归的波折,人们对思想政治工 作的重要性始终一直,只是在落实中存在问 题。
➢以德立足社会:厚德载物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容纳力 ➢以德润身、以德节制欲望 ➢以德养成家风、教化社会:
造福一方、淳化民风 ➢以德凝聚人心:以德服人,以德树威 ➢以德昭示后人:流芳千古
文化制度支撑、德治法制结合
文化与制度互为基础、相互制约 乱世用重典 习惯成自然
制度的权威性、系统性和相对稳定性 谁来制定 体系支撑 “治大国如烹小鲜”
吸烟有益 健康
√
吸烟有害健康
有害但不重要
快乐就是健康
减轻压力社会 交往
继续
√ √ √ √
戒烟
没有任何益处
√
如何改变人的态度
劝服模式(如广告): 能够接触——能够接受——对人有利——
采取行动便利 说服人的技巧
传播者的可信度,有争议的问题如何陈述, 用哪种方式(恐惧、情感和理智)提问更具 说服力,问题排在前面还是后面更有效, 结论是明示还是暗示好,受众的个性对态 度改变有何影响。
人的认知的有意失调
人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各种解释,或者故意 美化
认识的错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认知的失调:死要面子活受罪 认知的冲突:为行为辩解,无理搅三分 社会运动中参与者的知足感和信念坚持 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减少选择
感,改变行为 角色扮演,换位思维
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冲突
二、个体和群体行为引导
➢ 人的社会性和合群性,需要增强对个体行为 的引导
➢ 在思想引导中,最核心的和紧迫的是用科学 理论武装人
➢ 思想政治工作中,理想信念、道德教育是基 础,制度是保证
➢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 施教
最
重
指导思想
要
精神支柱
统一步调
的
是
理
论
多元文化
思想混乱
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