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史和规模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史和规模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史和规模
摘要:简述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程,从三个方面比较清晰地介绍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规模。

关键词:中国天然气工业历史规模
一、发展历史
公元前 250年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兴修水利、钻凿盐井。

而后在临邛(今邛崃)的盐井中发现了天然气。

当时称之为“火井”。

从公元前200年起,在邛崃境内就开始用气熬盐。

1041年
在北宋仁宗庆历、皇祜年间(1041~1053年),中国的钻井工艺技术有一次大的革新,出现了“卓筒井”。

这是从大口径的浅井向小口径的深井发展的标志。

当时在世界上,中国的钻井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促进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并传到西方各国。

当时,火井正式列入国家税课,天然气业开始从盐业中独立出来。

1600年
公元16世纪中国四川自流井盐田的天然气投入开发利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发的气田。

1815年
嘉庆二十年(1815年)自流井构造的井已钻穿侏罗纪地层,达到三叠纪的顶部。

在此之前,桂炶(盐)井的井深已达797.8米。

道光十五年(1835年),燊海(盐)井的井深达到1001.4米,采盐的同时,获得天然气。

据《川鹾概略》记载,这样的井需钻三年。

1990年
四川北半环输气管线正式投产。

管长297.8公里,管径720毫米。

台湾岛成为太平洋地区第三个LNG进口者。

从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运进20年合同的第一批LNG
1994年
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已完成。

初步评价中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

建成崖城13—1气田到香港海底输气管线,全长787公里,直径711毫米,管道埋于水深109米。

设计能力为29亿立方米/年。

建造成本11.3亿美元。

1996年
海南岛发现东方气田,含气面积229.6平方公里,预计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

1997年
从陕西省靖边到北京管线建成。

全长860公里,管径660毫米。

1998年
塔里木盆地发现克拉-2气田,预计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以上。

2001年
陕甘宁盆地北部发现并探明四个大气田。

长庆油田中部气田获探明储量2766.28亿立方米,榆林气田获探明储量1132.8亿立方米,乌审旗气田已探明储量1012.4亿立方米,苏格里气田已探明储量6025亿立方米。

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迪那-2号气田,预计天然气地质储量将超过1500亿立方米。

二、发展规模
1.天然气气源
(1)天然气探明储量
根据最新资源评价结果,截至2014年底,全国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8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40万亿立方米,与2007年评价结果相比,分别增加了33万亿立方米、18万亿立方米,增长了94%和82%;已探计探明地质资源量12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18%。

当前已基本形成八大天然气主要探区,包括陆上六大天然气主探区: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松辽、柴达木和准噶尔盆地;以及近海天然气主探区:莺-琼、东海。

中国的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勘探程度较低,资源探明率只有18%左右,预示着还有非常大的储量增长潜力。

(2)天然气产量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329亿立方米,净增长1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7%。

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1280亿立方米,净增长1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连续4年保持1000亿立方米以上。

随着储量的快速增长和我国经济发展对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促使一批整装气田相继投入开发,我国的天然气产量将呈现跨越式增长。

预计2020年
产量突破2 000x108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基本相当;2030年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2 500x108立方米左右,加上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总产量有望达到3 000x108立方米,之后将会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稳产阶段。

(3)国外气源
中国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全是采取多来源多渠道的方式,供应中国天然气最多国家依次为土库曼斯坦(43.72%)、卡塔尔(占15.71%)、澳大利亚(占5.96%)、马来西亚(占6.98%)、印度尼西亚(占5.96%)、乌兹别克斯坦(占4.17%)。

这6个国家占进口总量的82.50%。

从格局上看,中俄天然气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后,中国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格局已成,包括中亚管道天然气、中缅管道天然气、中俄管道天然气以及沿海进口液化天然气。

2.天然气输配
(1)管道运输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天然气管道还是主要分布在川渝地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天然气管道的发展步伐开始加快,相继建成了崖城至香港、靖边至北京长输管道。

进入21世纪,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涩宁兰输气管道、东海平湖气田至上海输气管道、西气东输管道、忠武线、陕京二线等相继建成投产。

截至2014年底,中国己建成天然气管道8.5万公里,形成了以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等为主干线,以冀宁线、淮武线、兰银线、中贵线等为联络线的国家基干管网,干线管网总输气能力超过2000亿立方米/年。

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管道长度年均增长约0.5万公里,进入2015年,天然气管道业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未来中国将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三线、西气东输四线、西气东输五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陕京四线、新粤浙管道、鄂安沧管道等为主的主干管网和地区联络线为主的联络管道,全面建成更加合理完善的全国性管网系统,实现国产气与进口气,常规气与非常规气等不同属地、不同气源间的联通。

(2)LNG储运
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即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

LNG是通过在常压下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162℃,使之
凝结成液体。

天然气液化后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而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

在进口LNG方面,2006年5月我国第一个进口LNG接收站——广东深圳LNG接收站建成投产,2007年进口量达到8.7x108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近3倍。

发改委预计到2020年,中国要进口350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万吨/年,是广东省接收站的总量的7倍。

中国对LNG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中国正在规划和实施的沿海LNG项目有: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辽宁、宁夏、河北唐山等,这些项目将最终构成一个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管网。

3.天然气应用
(1)天然气消费量
2000—201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4.4倍。

2011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294亿立方米,比2010年增长224亿立方米,增速达到20.9%,增量占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四分之一。

2011年,西藏拉萨第一座天然气站建成投产,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消费已覆盖所有省会城市。

全国用气人口达到1.7亿,首次超过液化石油气用气人口,中国成为居美国、俄罗斯和伊朗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天然气消费国。

在2014年11月4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
通知,要求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要全面完成,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利用量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

这意味着,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2)天然气消费结构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燃气比重不断上升,工业燃料和化工作气下降,发电用气上升。

2010年城市燃气占36%,工业燃料占29%,化工占18%,发电占17%。

中国天然气市场已经形成以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主罚体的市场竞争格局。

三、结束语
天然气作为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天然气产业已迈入黄金发展时期。

未来8~10 年,天然气地质储量将高幅增长,天然气产量将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攀升,天然气消费量随进口规模的逐渐扩大,增长速度将更快。

作为将来可能从事燃气行业的我们任重道远,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抓住这个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为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陆家亮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形势及发展建议.天然气工业,2009,29(1):8-12.
刘小丽.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现状与特点.天然气工业,2010,30(7):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