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内经》所悟中医是一门尚礼的学问
读《黄帝内经》所想,中医是一门尚礼医学一个“和”字,药王孙思邈说过“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邢治.我想到一个问题,医的目的是什么?是健康、是不生病、还是…………在这一点上中西医是一致的,何为健康、不生病?《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者,不病也。
”平人就是健康人。
啥样的人叫平人呢?医家王冰说:“如是则应天常度,脉气无不及太过,气象平调,故曰平人也。
”换句话说平人就是“和”的人,是尚礼的人。
健康人是因为为人处平、处和、尚礼。
疾病是因为失平、失和、失礼。
所以疾病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人体处于失平状态,处于失平状态就应该调治,《素问·三部九侯论》“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无论啥病统统以平为期。
中医治病实际上是解决从非平人迈向平人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掉太过、不及。
太过泻之,不及补之,一阴一阳,中医的治法有千法万法,总结起来不外乎这两法,正如人身为小太极。
中医的治法暗和天道,故为长久之道。
中医学问涉及天、地、人。
《素问》“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所以失平、失和就是天地人失平、失和。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故与天失和就是与五气失和,与寒热温凉失和。
怎么以平为期呢,就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与地失和就是与五味失和,与酸苦甘辛咸失和。
怎么以平为期呢,《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给出五味的补泻原则,如木失和就要以辛来补,以酸来泻,土失和以甘来补,苦来泻,等。
五味互治,这是与地失和的解决方法。
与人失和怎样以平为期呢?《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与人之间生气时间久了就会生病,所以又应了《论语》“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焉。
”故为人得“和”,何病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