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5李清照词36张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5李清照词36张
15 李清照词二首
5
二、写作背景 《鹧鸪天·桂花》:北宋末年受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
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摆脱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 离开了都市的喧嚣,悉心研究金石书画,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 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他们忘名远利,双双 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 “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致是何等的相似。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这首词是李清照特定情怀的反映,是一种寄寓和隐喻。
15 李清照词二首
9
(9)捻金雪柳:_用__素__绢__或__银__纸__搓__成__的__柳__枝__状__装__饰__物__ (10)簇带争济楚:__漂__亮__ (11)怕见夜间出去:_懒__得__ (12)谢他酒朋诗侣:_谢__绝___ (13)不如向、帘儿底下:__在__ 3.名句背诵 (1)_暗__淡__轻__黄__体__性__柔___,情疏迹远只香留。 (2)落日熔金,_暮__云__合__璧___。 (3)元宵佳节,_融__和__天__气___,次第岂无风雨? (4)何须浅碧轻红色,_自__是__花__中__第__一__流____。
15 李清照词二首
13
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 流”,这是第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李清照一生酷爱梅 花,咏梅词达五首之多。“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 家傲》),这是写其柔媚洁丽之娇态;“红酥肯放琼苞碎”(《玉楼香》),这是 写其苞蕾红润晶莹,如琼玉缀枝。但她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却 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菊花在李清照的笔下,“清芬酝藉”,“雪清玉 瘦”(《多丽》),然而,面对“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也只有掩面含羞, 自叹弗如了。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画栏开 处”暗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诗句“画栏树悬秋香”。
第三单元——
15 李清照词二首
1 温馨晨读 2 自主积累 3 合作探究 4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哲思品悟
不要对他说不行
美国洛杉矶道奇棒球队领队汤米·拉索达谈怎样应付 状态不好的球员,他说:
提示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 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 别开生面。
除句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花自以红为美,而碧牡丹、绿萼梅尤名贵,这是一般人的审美观点。在李清照 看来,品格的美、内在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
提示 “如今”句:词人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少女变
为老妇,而且心灵也衰老了,对外面的繁华提不起兴趣,懒得夜间出去。表
现词人内心悲苦、自我约束封闭苦闷之状,以及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命
运无常的无比伤感和慨叹。
15 李清照词二首
18
“又恐”句,写出了词人愁意盈怀、孤苦填胸之感;难以控制的满 腹忧愁,无法承受,无法摆脱。
通过对比描写,反映的是一种感时伤今之情,一种忧国哀民、自伤自叹之情。
15 李清照词二首
17
三、下列语句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请细加品味,说说它们各自表现了什么
样的情感。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剪不断”句:一种无法摆脱的怨情和离愁,一种复杂凝重的感悲 伤时之痛。此时词人愁情万端,有伤感,有忧虑,有凄苦,有哀思,别 是一番愁苦滋味却不可言传,这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之人最真切的体验。
“竹杖”句:通过写不怕风雨、泰然自若之状,抒发了一种搏击风 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15 李清照词二首
15 李清照词二首
21
(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品评 这里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词人在此浓墨重彩地描绘元夕绚丽的 暮景,前两句对仗工整,辞彩鲜丽,形象生动。这清朗的暮景预示着今晚的 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宕了开去,这是 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我如今在哪里?我在异乡漂泊啊!这里包含着 词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 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 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这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 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动,看似突兀,实则含蕴丰富,耐人咀嚼。
15 李清照词二首
3
佳句咀华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赏读:人总是要死的,但为国捐躯,光照史册,那么虽死犹生。
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赏读:男儿何不佩挂刀剑从戎,为国家平定被割据的五十州。抒发了为统
一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3.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勒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借以抒发自己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
15 李清照词二首
11
结构图示
咏物:突出桂花“香”
《鹧鸪天·桂花》
一层:以群花作比
议论二层:以梅菊陪衬
三层:评说古人
上片:写今
盛衰之感
《永遇乐》
今昔对比
下片:忆昔 伤今
身世之悲
15 李清照词二首
12
师生探究
一、咏物诗词中对物的吟咏除了生动的描写之外,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议论,达 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鹧鸪天》就是一例。这首咏桂词除开头两句外,其他都 是议论的句子。请分析这些议论对表现所咏之物及作者情志的作用。
15 李清照词二首
20
(2)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品评 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姿态万千。 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忌妒之意;菊 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 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 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这里以梅、菊来陪衬, 表明了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19
名句品评
(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品评 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重在赋“色”, 兼及体性;后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暗淡轻黄”四字写出了桂花 的光泽和颜色:光泽不鲜艳耀眼,颜色也是淡黄色,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 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人。“体性柔”则说这种花的外在特征和 性质,“情疏迹远只香留”,说明桂花不追求繁华炫目,不追求万人敬赏, 虽“情疏迹远”却将香气留给人间,这是作者所尤为欣赏的品质。
15 李清照词二首
6
《永遇乐》:此词是“靖康之变”后,作者流寓江南时所作。(宋)张 端义《贵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 《永遇乐》词。”可见本篇当是词人晚年流离南宋都城临安期间所作。靖 康之变后,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 病死,建康形势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间,孤身一人,漂 泊无定,境况极为悲惨,最后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这一时期,李清照的 作品较前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忧国怀乡的情绪, 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的命运。 这首词即是在临安寓居时所作,表达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其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 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作者那超尘脱俗的 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
15 李清照词二首
15
那么,李清照为何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如此推崇备至呢? 言为心声,其中自有特定的情怀。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 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摆脱了官场 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 易安室中畅怀对饮、唱和嬉戏,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 无穷的乐趣。他们忘名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 情此景,和桂花那种“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求馥香自芳的韵 致是何等的相似啊!
15 李清照词二首
7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情疏迹远( shū ) (3)梅定妒( dù ) (5)暮云合璧( bì ) (7)捻金雪柳(niǎn )
画栏开处冠中秋guàn (9)冠
冠冕堂皇guān
15 李清照词二首
(2)何须浅碧轻红色( bì ) (4)落日熔金(róng ) (6)闺门多暇( xiá ) (8)簇带争济楚( cù )
赏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
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
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15 李清照词二首
4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作者视窗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
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历史上与济南历城
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
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
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
擅长书画,兼通音律。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作品有《漱玉词》等。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夏日绝句》等。
我记得有个球员来问我:“干吗不派我上场?”要是 我对他说“小伙子,不派你上场是因为你这不行,那也做 不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对他说不行,而对 他说:“小伙子,我现在派上场的是本队最好的球员,也许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