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

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

?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

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

?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

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

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童话大王郑渊洁做客李咏主持的《咏乐会》。

现场一位观众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获得成功??郑渊洁回答得既简洁又干脆:?交好人!与好人相处,以学识水平高、有安身立命之术的人为友。

?他还引用了素来敢以直言相谏的历史名臣唐代宰相魏征的一句话:?立身成败,在于所染!??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这句话也是郑渊洁挂在自己卧室中的座右铭,他希望渴望成功的朋友,都能记住这句座右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体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写作导引】本题的关键句是?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所以考生只要抓住此关键句即可审题立意。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蕴含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交往影响着自己的未来。

一个人,如果渴望善良,就要力争多与善良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快乐,就要力争多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健康,就要力争多与健康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成功,就要力争多与成功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幸福,就要力争多与幸福的人在一起……总之,一个人,如果结交什么样的人,就很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如孔子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春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群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填其所与处者焉。

?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一、论述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二、结合当今社会现象,论述不良环境对人生的影响;三、深度解读,论述我们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存环境,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蹲下去,请蹲下去,细细观察一棵草,哪怕是一棵最平常、最弱小的草。

草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与生命相对,你不再是观察草,而是面对着另一个生命,交流、领悟;草也不再是观察你,草面对着你这庞大而复杂的另一生命,将自由地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尊严、省悟与憧憬。

蹲下去,请蹲下去……要求: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这则材料蕴涵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而其中的每个生命都自成一道风景,每个生命都是平等、伟大、厚重的,老羚羊为了托起身后的小羚羊,纵身跃入万丈悬崖的那一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生命的天平上,不应该有地位、权利、金钱这些世俗的砝码,生命没有大小之分,正如简?爱所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不是无感情的机器?,任何生命都不容藐视、践踏,那些视生命如草芥的人,将会逐步失掉爱心,所以生命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可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和谐、美好!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构思:(1)呼唤人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万物。

(2)联系现实,从反面立意,批判目前人们蔑视、践踏生命的行为。

(3)综合立意,可引申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对母女相依为命。

一天,女儿上学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

放学后,母亲敷衍女儿说吃过药了。

女儿将药瓶中的药物倒出来一粒粒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21粒,您根本没吃。

?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生活就是这样,最感人的故事往往很平凡。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生活中不可能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凡的故事,常常是最宝贵的东西。

看似?平凡?默默无闻,却能穿透人心,震撼灵魂。

女儿数药,看似?平凡?,却深含着母女深情。

读这则背景材料本身就让人感受到那绵绵不尽、如涓涓细流般的母女之情。

把握住平凡的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事物,等到有一天将所有的记忆拿出来晾晒,你会发现平凡的色彩也可以如此悦目,平凡的人生也值得你去自豪。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一向以?中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讲究?与世无争?。

因此,?韬光养晦?也成了无数人立身处世的原则。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冲击,时间观念的加深,许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崭露锋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于是,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事物……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二十七岁的时候才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最终成就了诸葛孔明在历史上传奇的人生;北宋的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四十七岁才得到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走上仕途,但年龄并不能阻挡苏洵闪亮的文采,最终他成为了北宋最有名的策论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韬光养晦的典范,正是有了他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问世。

同时,那些崭露锋芒的新星也不在少数。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传说六岁能做诗,那首《鹅》相传就是他孩提时代的作品;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幽并游侠儿,连翩西北驰?便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少年得志的英雄模样;民国女子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到如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因此,一个人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自己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善于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

诸葛孔明的传奇是建立在自己潜心钻研,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上;苏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闭门苦学上。

脱离努力奋斗,单单来谈是韬光养晦好还是崭露锋芒好,本身就是可笑的。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一、赞同韬光养晦的人生态度,因为那是立身之道,没有实力何谈名气;二、结合当今现实,赞同崭露锋芒的人生态度。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也有一定的弊端,宣扬自己,张扬个性,也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三、辩证地看待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的关系,侧重谈二者的利弊;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管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

由此谈成功的根本之道,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力。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广告:?你想卓越不凡吗?请到××学校来?;?在××楼盘,与世界顶级人物为邻,非凡生活视等闲?;?要想日进斗金,成就不凡吗?请加入××公司行列?……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瑞典精算师对此深有感慨地说:?在瑞典,我们把‘平凡’当成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而这似乎比不凡的财富、地位更难追求!?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以“尊重平凡”为题,选准角度,自选文体,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作为一则带有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审准题目,而材料只是对题目的补充说明。

?尊重平凡?关键词是平凡,尊重是对平凡的态度,因此本题可就此展开联想。

在眼下这样一个浮躁风气弥漫的社会,追求成功和卓越不凡、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精英成为一种毋庸臵疑的时尚,?平凡?已经被人混同于平庸,甚至成为无能的代称。

人们对平凡之事,往往不屑一顾或不屑为之,认为那是庸常人的事情。

但是,对于社会和人生而言,?平凡?真的是无所谓吗?生活中,平常的人和事,常常会凭其突然闪现的人性的光芒和存在的价值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低首心折,感叹不已。

再者,我们也看到一些很不平凡的名人、伟人,他们的为人处世又是那么平凡与普通,正是在这种平凡普通中折射出灵魂的安定、精神的充实、内在的和谐。

因此本题把?平凡?和?尊重?这两部分联系起来看,就是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对平凡的人和事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发掘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进而点燃?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凡也是伟大?,?平凡最值得我们尊重?等思想的火花。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宿构。

【写作导引】这则材料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故事《断箭》,作为一则材料作文,我们可通过抓关键句或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儿子为什么当初英勇非凡而后来却惨死阵前,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突然发现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所有的意志,勇气、信心便轰然坍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