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唱低吟——中考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第一讲“主题思想”授课教师:福州第十九中学林中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1 )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考场答题能力。
2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做好初高中衔接。
3 .过程与方法目标:2 通过具体的赏析技法的指导,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初步领悟诗歌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性,加深对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赏析技法的指导,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教学课时】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 4.讲练结合法1.启发点拨法 2.诵读法 3.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的人说读诗如春日赏花,于春浓花重间赏其瑰姿;有的人说如午间品茗,于澹远宁静处觉其滋味;如秋日听琴,高山流水觅知音;又如踏雪寻梅,怀抱雅致寻梅格。
然而,古典诗歌作为文学中的精粹,读来容易,读懂不易。
所以,很多同学在面对诗歌鉴赏题时常常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就来雪中送炭来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有效的解决诗歌鉴赏的问题,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先大致把握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就好比我们做一篇阅读文章,我们首先要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进一步的把握文中的其它内容。
所以,读诗也只有在把握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深一步地去鉴赏诗的用词、造句及艺术手法,从而真正感悟古典诗歌的魅力。
同学们,那么我们该如何领悟一首诗的主题思想呢?下面就让我带你们一起解密这文学精灵吧!二、技法指导(一)读题目,明诗类,初悟主旨师:我们欣赏一首诗,最先接触的肯定是标题。
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时还可以从题目中看出诗歌类别,所以题目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
诗歌的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什么样的着装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职业,什么样的题目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诗歌,不同类型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所不同。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亦是表现生活的,诗歌作为文学中的一种亦是如此。
而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所以诗歌所展示的内容也是丰富的,老师就我们初中阶段最经常接触的诗歌做了个归类,下面几类就是我们初中阶段较经常接触到的诗歌的分类,同学们,你们能根据题目判断后面的几首诗分别属于它们中的哪一类吗?猜一猜:A山水田园类 B边塞军旅类 C赠友送别类 D羁旅思乡类 E怀古咏史类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C②《从军行》(唐·王昌龄) B③《静夜思》(唐·李白) D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E⑤《归园田居》(晋·陶渊明) A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
请问,你们是如何判别的呢?1《从军明确:从题目中的一些关键字眼中可以看出。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有“送”这个字眼。
行》中有“军”这个字眼等。
师:说的很好。
那么你们知道这几类诗歌分别表达怎样的主题吗?我们不如再来猜一猜吧!猜一猜:山水田园类1.不与世俗同流,,或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者对官场仕途的厌恶这类诗往往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等思想感情。
(要求学生记录)“村居”等字样,此外很多以景物为题的诗歌也常常属于这一 ,题目常常有“田园”、山水田园类类。
如:《归园田居》、《游山西村》、《竹里馆》等。
”2.“边塞军旅类这类诗往往表现戍边的艰辛、对战争的厌恶、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要求学生记录)(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出塞》“军”“征”等字样。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诗题中常常有“塞”)教胡马度阴山。
羁旅思乡”类3.“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有的也会透露出郁郁不得志之情或对朝廷的不满之情。
(要求学生记录)、.秋思》常常在题目中就体现“思”这个主题,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马致远的《天净沙李白的《静夜思》等,此外,有的诗歌因为抒情主人公是被贬赴任,或者久戍边关,因此也会透露出郁郁不得志之情或对朝廷的不满之情。
如我们刚学过的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等4.“赠友送别”类这类的诗歌往往表达对亲人、友人的留恋、依依不舍、关怀,或对亲人、友人的宽慰、互相勉励,或对亲人、友人的思念等。
有的还会表达自己的志节,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要求学生记录)莫愁(“常常在题目就有“送”“别”等字样,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别董大》”表达了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的思想。
)等。
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怀古咏史类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沧海桑田的感慨,建功立业的雄心这类诗往往借古讽今,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 当时统治者的讽谏。
(要求学生记录)对·有怀”等字样。
、“·诗题中有“··怀古”归纳练习——连线题:热爱自然、闲适归隐山水田园类(1)建功报国、壮志难酬边塞军旅类(2)思乡怀人、孤独寂寞3()羁旅思乡类不舍伤感、宽慰劝勉4)赠友送别类(借古讽今,忧国伤时5()怀主题都有不小的作用。
歌的主旨,就必须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
如我们刚学过的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现在,先请大家一起来朗读下这两首诗: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时届重阳佳节,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这首词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已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
师:根据注释,谁能说一说这两首词分别抒发诗人怎样的“愁”?《武《醉花阴》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孤枕难眠,思念在外做官的丈夫的孤独寂寞的愁怀,明确:抒发则的是自己在丈夫死后孤独地漂泊在外的沉重的哀愁,还有金人南下北宋灭亡河山破碎的感陵春》慨。
所以,分析李清照的词,必须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同时从中还透露出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题材,可见,只有在了解诗人创作背景的情况下读诗,我们才有可能准确的把握诗歌的主旨,在答小结:题过程中不会犯贴标签的错误。
在考试中,这些重要的信息往往都会在注释中显现,所以,同学们在考试时切不可忘了看注释,它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却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小试牛刀——真题演练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宋朝赵匡胤灭南唐,李年(开宝八年),五代时期南唐后主。
975【注释】李煜(937——978)煜亡家败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李煜忍屈负辱地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后被赐酒毒死。
这是诗人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问: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说说诗人在词中展示了怎样的愁?答: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三)析意象,赏意境,领悟主旨师:题目、作者、注释这些都只是辅助我们理解诗歌的,要真正理解一首诗,还得深入到诗歌本身。
这时我们可以找一找解读诗歌主题思想的第三个密码——意象。
那么何为意象呢?这是个很复杂的概念,今天是无法深入跟你们讲的,等到下一讲“咬文爵字”时我会再具体拓展。
今天我暂且把它简单的归结为“景或物”。
中国近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为诗歌中诗人常常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志向,这些景或物都会带上主人公的情感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这些景或物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
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载体。
比如我们学过的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读“意象”呢?老师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关注意象本身的象征意义。
师:在古诗中,有些意象有着被普遍认同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来领悟诗歌的内涵底蕴。
比如,这是几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3月亮:思乡、怀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渭城朝(王维)“柳”与“留”谐音,故“柳”蕴含着朋友间的离情别意。
(《》柳树:送元二使安西,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昏、夕照: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落红(花):常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梅花:象征了不媚俗、坚持独立人格、鄙视俗流的高洁品质。
(陆游:”)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浮云:漂泊的游子。
(可让学生试着回答。
)师:所以,拿到一首诗,如果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其中的意象,在鉴赏时就会得心应手。
因此,平时同学们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对自己所学过的诗文中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进行归纳总结、积累,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读懂诗歌。
(注重积累)第二,关注景物的修饰语及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师: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诗中的景或物都有象征意义,如果只是一般的景物,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就请你关注景物前后的一些修饰语,然后通过联想、想象,感受到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了解诗人在景物中流露的情感。
秋思》比如我们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鸦,树昏枯藤老小桥流水人家,瘦马。
古道西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曲所写的只是一般的景,请大家齐读这首曲,注意景物前的修饰语,体会这些修饰语所营造的氛围。
在赏析这些修饰语时,可以注意色彩、动静、词语的冷暖色调、情感色彩,词语所展现的画面是明丽的,还是黯淡的,营造的氛围是欢快、愉悦的,还是哀伤、凄凉的。
问:找一找主要有哪些修饰语?。
“西”“瘦”“枯”明确:“老”“昏”“古”问:这些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冷落、黯淡、凄苦、幽静、萧瑟、荒凉的氛围。
师:这样我们就能从诗人所写的景物中感受诗人的心境:悲苦、凄凉的。
再结合诗人的经历: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而此诗就写于他在羁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