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D邻区频点扰码规划指导手册

TD邻区频点扰码规划指导手册

一、邻区规划1.1TD-SCDMA几个基本原则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载频把B作为邻区,B也要把A作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如当高层室内覆盖的窗口室外宏小区的信号较强,为了避免UE重选到室外小区起呼后往室内走产生掉话,配置室外到室内小区的单向邻区,这样可以降低室外宏小区的负荷。

对于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5~1.5公里),邻区应该多做。

目前对于同频、异频和异系统邻区理论最大可以配置32个(但是目前在LMT-R只能配置24个),所以在配置邻区时,需注意邻区的个数,把确实存在相邻关系的配进来,不相干的一定要去掉,以免占用了邻区名额,把真正的相邻邻区没有配置而在某些区域形成干扰。

实际网络中,既要求配置必要的邻区,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

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虽然站间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切换,避免掉话。

因为TD-SCDMA的邻区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而且检测周期比较短(一般32个同频邻区只需要320ms的测量周期),所以只需要考虑不遗漏邻区,而不需要严格按照信号强度来排序相邻小区。

由于仿真模型误差或者人工参照mapinfo添加邻区主观上的误差会造成重要邻区的漏配等,可参考2G H1表,来避免重要邻区的漏配。

页脚内容11.2GSM-TD的邻区配置原则邻区配置原则配置总体策略1)TD-GSM网络同PLMN2)空闲状态用户优先驻留TD网T D<->GSM双向重选3)连接状态C S业务进行TD->GSM单向切换,挂机后通过小区重选返回TD网络P S业务进行TD<->GSM双向重选TD->GSM相邻小区配置规则建议邻区数量控制在6个以内;GSM->TD相邻小区配置规则目前23G操作策略为CS单向切换(TD->GSM),IDLE/PS双向重选。

通话过程中发生TD->G 网切换在通话结束后UE若检测到TD网络,则尽快发起由G网到T网的重选。

为了保证能及时回到T网,需要给现网中大多数的GSM小区配置TD邻区,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页脚内容2在23G互操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当用户驻留在G网时,网络侧在系统消息2quater中发给UE 的TD信息只有频点,再由UE根据TD频点得到小区电平等信息,若发现满足网络侧设定的异系统重选条件则会发起对该小区的重选,而不考虑是否设定邻区关系。

为此我们选取了单站及BSC120进行试验,给每个GSM宏小区配置T网的全部5个频点,扰码及RNC、LAC等信息人为随意设定。

试验结果完全正常,UE从网络侧获知TD频点信息后,若检测满足重选条件,均会发起对该TD小区的重选,没有发生失败。

GSM->TD相邻小区配置规则为:GSM宏小区添加5个TD宏站频点,附近有TD室内站的添加所有7个TD频点GSM室内站添加2个TD室内站频点GSM-TD邻区策略试验大唐区域频率配置原则:主要使用2010-2025MHz 频段;室内使用2010-2015MHz 频段;(F1~F3)室外使用2020-2025MHz 频段;(F7~F9)2015-2020MHz 频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F4~F6)宁波全网,宏站使用6个频点(F4-F9),室内分布使用3个频点(F1-F3)F3做为室内分布的固定HSDPA频点;页脚内容3F4~F6做为室外站点的固定HSDPA频点;F7~F9做为室外站点的固定R4站点;室内分布系统有4载波或4载波以上需求时,借用室外HSDPA频点,做为室内分布系统的HSDPA 频点;室外频点能满足3个HSDPA频点的需求,当某个基站需要4个HSDPA频点时,借用室内F3做为HSDPA 频点;F1和F2固定做为室内频点,根据需要既可以做为R4频点也可以做为HSDPA频点;具体不同站型的频率分组方案和HSDPA载波配置参照下面的EXCEL表格NPS软件频率规划方法:根据站型选定相应的频率分组,进行自动规划(NPS软件算法会自动规避正对的小区,使得正对小区主频点异频)扰码配置原则:码资源规划注意事项:考虑邻区和频点配置下,码规划需要注意和规避的问题。

表中约定如下一些定义:页脚内容4本站间:同一个基站下互为邻区的两个小区;第一邻区间:互为邻区的两个小区;第二邻区间:假设小区A有两个邻小区B和C,而小区B和C之间不是邻区关系,则小区B和C就是第二邻区间所指的两个小区。

页脚内容5NPS软件码规划方法:利用NPS进行自动扰码规划。

扰码规划时,需要预留一部分码字不参与自动规划,以便后期进行网络优化时调配使用。

宁波项目预留的码字如下表所示:1页脚内容61811---页脚内容7----码字预留表其中0扰码用来标识新开的未规划扰码的站点,或者供一些临时站点使用。

5,9,12,16,22,25这六个扰码是为优化预留的扰码,它们分属不同的下行导频码组,优化时可以根据周围下行导频码分布的状况酌情使用。

126扰码是预留给以后MBMS业务专用的扰码。

并且NPS软件在规划扰码中,会考虑复用距离,也就是在后续自动码规划过程中,进行每个主小区的码规划时,将会把复用距离范围内的小区都作为主小区的邻区,分配扰码时保证主小区与它们不出现扰码相同且不出现同频同下行导频码的情况。

邻区规划原则:页脚内容8采用NPS软件做自动规划,对于室外宏站小区,规划了3Km以内距离最近的邻区(单小区最大邻区为31个,包含室内外);对于室内分布小区,规划了1Km内距离最近的室外邻区(单小区最大邻区为31个,室内小区的邻区不规划其他室内邻区)。

室内外邻区之间全部规划为双向邻区。

后期通过网优组的路测分析,也添加了部分邻区关系,使得切换关系得到优化。

华为区域1.6 邻区规划1.6.1 邻区规划分析1.6.1.1 邻区规划原则对于TD-SCDMA 邻区规划,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地理位置上直接相邻的小区一般要作为邻区;·邻区一般都要求互为邻区,即A扇区载频把B作为邻区,B 也要把A 作为邻区;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要求配置单向邻区,如当高层室内覆盖的窗口室外宏小区的信号较强,为了避免UE 重选到室外小区起呼后往室内走产生掉话,配置室外到室内小区的单向邻区,这样可以降低室外宏小区的负荷。

·对于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由于站间距比较近(0.5~1.5 公里),邻区应该多做。

目前对于同频、异频和异系统邻区理论最大可以配置32 个(但是目前在页脚内容9LMT-R 只能配置24个),所以在配置邻区时,需注意邻区的个数,把确实存在相邻关系的配进来,不相干的一定要去掉,以免占用了邻区名额,把真正的相邻邻区没有配置而在某些区域形成干扰。

实际网络中,既要求配置必要的邻区,又要避免过多的邻区。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2页·对于市郊和郊县的基站,虽然站间距很大,但一定要把位置上相邻的作为邻区,保证能够及时切换,避免掉话。

·因为TD-SCDMA 的邻区不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而且检测周期比较短(一般32 个同频邻区只需要320ms 的测量周期),所以只需要考虑不遗漏邻区,而不需要严格按照信号强度来排序相邻小区。

1.6.1.2 异系统邻区规划分析在TD-SCDMA建网初期或者建网过程中,并不是全覆盖的网络。

为了保证网络的连续覆盖需要为TD-SCDMA 系统小区配置异系统邻区。

异系统邻区规划主要考虑UE 的异系统重选和切换。

一般需要将TD-SCDMA小区附近的2G 邻区配置为异系统邻区。

考虑到TD 建网初期GSM的覆盖要优于TD-SCDMA 的网络覆盖,没有必要将正在GSM 系统中进行的通话通过系统间的切换转移到TD-SCDMA系统,因此可以不将该2G小区配置为异系统邻区,页脚内容10但是,一般建__________议仍然将这些2G小区配置为异系统邻区,但是设置不同的相对切换门限,这样,既能够获得这些2G小区的测量报告,又灵活控制切换的发生。

另外在TD-SCDMA 建网初期,可能在室内或者地铁只有2G覆盖,为了保证覆盖的连续性,需要将这些室内或者地铁内的2G小区配置为相应3G小区的邻区。

1.7 频点规划1.7.1 频率复用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概念,也就是相隔一定距离的小区内的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大大增加频谱效率。

频率复用的机理是基于无线电波传播路径损耗特性,即假设两个基站之间的距离足够远,那么用于一个基站的频率可以在另一个基站上复用。

使用相同频率的蜂窝小区称为同频小区,这些同频小区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使得同信道干扰电平足够低,从而不会降低系统的服务质量。

1.7.1.1 频率复用距离频率复用距离指得是在满足通信质量要求下,允许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的最小距离。

频率复用的最小距离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中心小区周围邻小区数目、地形地貌类型、每个小区基站天线高度、发射功率、调制方式及所要求的可靠通信概率等等。

页脚内容111.7.1.2 同频复用比为了减小复用距离D,必须充分降低设备的发射功率。

通过调整移动台和基站的功率使C/I保持不变。

但是D/r 的最小值取决于系统可以接受的最低C/I 值。

比值Q=D/R 称为同频复用比。

该量是传输质量和话务量的一种表示,该比值越大,潜在的干扰电平越低。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3页1.7.2 干扰对移动网络的影响1.7.2.1 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在一定的距离之间使用相同频率进行复用工作时产生的干扰,它是决定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根据TD-SCDMA 系统测试情况及网络仿真的分析结果,在同频组网时,系统性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测试中,集中体现在覆盖距离的减小,在网络仿真中,则体现在掉话率的提高。

1.7.2.2 异频干扰在TD-SCDMA 系统中,在采用QPSK 调制模式下,误码率要求不高,考虑到系统具有较好的邻频抑制性能,所以邻频的影响不大,可暂时不考虑,如果在将来的HSDPA中,由于调制方式采用了16QAM 或者更高阶的调制方式,在扩频增益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在频率复用设计中加以考虑。

页脚内容121.7.3 频率规划原理频率规划是指在建网过程中,根据某地区的话务量分布分配相应的频率资源,以实现有效覆盖,减小同频干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1.基站站型的确定基站的站型是进行频率规划的前提。

结合规模估算的结果,可以确定基站的站型,得到单小区的载波数配置。

2.确定各基站小区的规划优先级和可用频点的配置方案对一个地区进行频率规划的时候,一般是以邻小区信息来确定小区规划的优先级。

市中心地区话务量比较大,基站比较密集,基站的覆盖面积比较小,邻区却比较多,这些小区的规划顺序就比较优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