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58 学科教育论文
设计素描教学研究
现今,中国已经形成了初步适应艺术设计教育的、科学的、合理的,前瞻性的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对于设计师的培养,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一、设计素描的发展
中国最早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是在80年代初在南京艺术学院进行的。
当时装潢美术80届的学生,在冯健亲的指导下,探索了适合中国工艺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
最早践行了结构素描的教学。
在198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冯健亲著的《素描》一书,是对这次整个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这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的设计素描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了《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一书,这本书介绍了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素描训练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线体现结构,这是一种彻底的结构素描的画法。
同时它还十分强调视觉语言的发现与设计意识的培养。
教材中指出“素描的过程是一种训练,通过种种训练视觉敏感性,
对形式、节奏及抽象的感觉区别能力都得到发展。
”特别指出,书名“设计素描”是翻译词汇,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这本书受到极广的关注,很多设计院系都进行了“结构素描”的实践。
即以工业产品为写生对象,以线描绘出物体透视与结构,并通过理性分析画出看不见的结构。
但是设计素描决不仅仅是结构素描,就像邬烈炎所说:“在这类探索中,也出现了简单倾向。
如片面认为设计素描只是去描绘作为设计产品的物质对象,单纯将画石膏像,人体改为画录音机、台虎钳即可达到目的。
”1992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王中义、许江编著的《从素描走向设计》一书,正面系统地提出了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
这本书的书名再次把素描和设计联系在了一起。
全书分四个版块,即准确描绘能力训练,结构分析能力训练,明暗表现能力训练,构想能力训练四个部分为基本框架,提出了区别绘画素描的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训练方法。
第一、教材借鉴了《设计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系统深入地讲解了结构线的写生方法。
写生对象更广,分析更加详尽。
第二、大量引入抽象绘画,以抽象的形来进行素描表达,通过形与形的关系及形式法则的训练,使学生对表现性素描有所认识。
第三、教材使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构想素描的训练方法,提出了用素描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
这正是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性相吻合的。
从全书的内容来看,这是完全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训练方法,是和传统的绘画写实素描有本质的区别的。
随后的大量教材都以“设计素描”来命名。
如林家阳、冯俊熙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的《设计素描》;席跃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素描与设计素描》;徐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素描》;谢方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素描教学》。
这写教材的的出版反映了广大师生对把“设计素描”作为设计专业素描的画法和教学方法统称的认可。
在设计素描形成的初期,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样式,即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和装饰素描。
分别对应结构方式的素描训练,明暗方式的素描训练,装饰意味的素描训练。
结构方式的素描训练在改革初期被称为结构素描。
它是指用线体现结构。
和传统明暗素描不同,它舍弃了光影、质感和色调等因素,更加注重对内部结构的理解要求,观者不仅能观察物体表面形状,还要理解其内部结构。
二、设计素描的教学优势
1. 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于素描课在设计学科内的地位。
毋庸置疑,现在国内认为设计素描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是为设计学科服务的,和绘画专业的素描基础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站在绘画专业和设计专业区别的角度来看,在大多数国内教材都有介绍。
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的定位,一般认为有三层内容。
第一层认为素描是造型基本功训练。
它首要解决的是造型基础问题,即素描是一种表现设计的方式,为设计表现提供绘画基础。
第二层认为素描不仅是造型能力的训练,更是设计能力的培养。
广州美院院长尹定邦说:“今天的素描不只是基础,而且是基因。
不同的基因生长成不同的物种;不同基础的素描培养出不同的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
第三层认为设计素描课程更深的意义在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当代对设计素描所谈得最多的主题。
中央美院课程、南艺设计学院的课程都围绕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来设计课程。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当今的素描教学,应该着重十培养学生的构想能力、表现能力和造型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计素描从技能教学延伸至艺术观念的教学
教学思路完全不同。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在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观念的问题要自己去领悟。
也就是在教会了基本的写实技能以后,自己的风格、艺术观念、创造能力都在课后的学习中形成。
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只要通过长期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一般人都可以掌握基本的写实技能,而艺术创造力、艺术观念的形成却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而现在高校的素描课时量也不足以支持长期的素描训练。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应该进行素描训练方法传授,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念的教学,当然观念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
当代的多媒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一味的追求写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把各种写生的形态如何进行再创造,应是课堂的主题。
这样即使学生缺乏最深厚的功底,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手段,如多媒体,把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表达出来,这也符合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要求。
当代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都处在蓬勃的发展期,这也给设计素描的发展带来可借鉴的内容。
三、结论
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
它不仅要解决造型基础的问题,还要解决艺术设计创造力的培养的问题,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潜能的
训练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由于是入学的第一门课程,它能使学生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和审美倾向,影响以后的专业学习。
这正是设计素描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存在价值。
现今,中国已经形成了初步适应艺术设计教育的、科学的、合理的,前瞻性的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对于设计师的培养,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它可以培养设计师的造型基础,即准确描绘客观形态能力;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增强接受信息能力,即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可以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后上升为艺术修养;可以培养应用开发能力,形成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与研究的创造意识。
这些能力对于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设计素描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