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江苏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2011-12-6目录1 填空题 (1)2 单选题 (9)3 多选题 (17)4 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23)1填空题1. 劳动者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用人单位有告知义务。
2. 按化学性爆炸根据瞬时燃烧速度的不同可分为轻爆、爆炸、爆轰。
3. 直接氯化法用苯直接氯化制氯苯的方法,是英国于1909年首先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有气相法、液相法两种。
4. 干苯、氯气在装有钢质催化剂的氯化器中,经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部分苯与氯气绝热反应生成氯苯、氯化氢气体、少量二氯苯,反应热由加入氯化器内的过量干苯气化移出,并经冷凝冷却循环使用。
5. 因苯比重比水小,只能用蒸汽泡沫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灭火。
6. 氯化苯密度1.118g/cm3,比水大,故氯化苯着火除用干粉、泡沫、四氯化碳灭火机灭火外,还可以用水灭火。
7. 氯化工序是苯与氯气生成氯化苯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氯化需在降温条件下进行。
8. 苯氯化工艺主要原辅料列入重大危险源物质名单的有氯气、苯、氯化苯、氯化氢。
9. 苯氯化工艺主要原辅料列入重大危险源物质名单的有氯气、苯、氯化苯、氯化氢。
主要分布在氯化反应器、装置贮存区单元、输送单元内。
装置贮存单元内存贮了大量的原料苯、反应产物氯苯以及中间产物是氯化工艺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分布区域,燃爆危险性大。
10. 氯气压力高的原因有液化倒槽泄压,阀门、管道堵,缩料。
11. 氯化液碳化物多,太脏的处理方法:降低反应温度、防止碳化。
12. 吸收液排放不畅的原因:管道堵、吸收液循环泵不上料、泵压低。
13. 氯化槽压尾压俱高的原因:尾气管内有水或物料、盐酸下料管堵副产吸收塔淹塔。
14. 副产鼓风机停的原因:鼓风机故障、电机故障。
15. 压力容器定时、定点、定路线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6. 受压元件发生裂纹、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时,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17. 安全阀应每年至少要进行定压检验1次,其内容包括清洗、研磨、零件更换、定压、气密试验、耐压试验,并做好详细记录,出具安全阀定压报告,经过检验合格的安全阀必须有日期的铅封,由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和安全部门人员参加试验。
18. 安全阀应每年至少要进行定压检验1次,其内容包括清洗、研磨、零件更换、定压、气密试验、耐压试验,并做好详细记录,出具安全阀定压报告,经过检验合格的安全阀必须有日期的铅封,由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和安全部门人员参加试验。
19. 安全阀应每年至少要进行定压检验1次,其内容包括清洗、研磨、零件更换、定压、气密试验、耐压试验,并做好详细记录,出具安全阀定压报告,经过检验合格的安全阀必须有日期的铅封,由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安全部门人员参加试验。
20. 由于技措技改、基建投产带来的变化,各装置应对GC1、GC2、GC3类管道数量每年修正1次,要做到数字准确,资料档案齐全。
21. 设备润滑的五定”管理:定点、定人、定质、定时、定量。
22. 操作人员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设备必须做到四懂”: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
23. 操作人员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设备必须做到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工艺故障。
24. 氯化苯生产重点监控工艺参数有初馏塔、精馏塔、氯化器、副产及储存系统的运行基本控制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液位、物料流量等。
25. 凡是金属材料制作的屏护装置,应妥善接地或接零。
26. 吹扫:对设备和管道内没有排净的易燃、有毒液体,一般采用以蒸汽、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的方法消除。
27. 对置换和吹扫都无法清除的粘结在设备内壁的易燃、有毒物质的沉积物及结垢等,还必须采用清洗和铲除的办法进行处理。
避免因为动火时沉积物或结垢遇高温迅速分解、挥发,使空气中可燃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大增加而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事故。
28. 采用化学清洗后的废液应予以处理后方可排放。
一般将废液进行稀释、沉淀、过滤等,或采用化学药品中和、氧化、还原、凝聚以及离于交换吸附等方法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
29. 动火作业分特殊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几类。
30. 凡进入石油及化工生产区域的罐、塔、釜、槽、球、炉膛、锅筒、管道、容器等以及地下室、窨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称为设备内作业。
31. 阻火装置又称为火焰隔断装置,包括安全液(水)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等,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人存有燃爆物料系统、设备、容器及管道内,或者阻止火焰在系统、设备、容器、管道之间蔓延。
32.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
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
33. 氯化岗位配备防毒面罩、滤毒罐、空气呼吸器等气防装备。
34. 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呼吸器,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35. 过滤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劳动环境(即环境空气中氧的含量不低于18%)和低浓度毒污染环境中使用,一般不能用于罐、槽等密闭狭小容器中作业人员的防护。
36. 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权利的规定有8项权利:保障权,知情权,培训教育权,建议权,批评、检举、控告权,拒绝权,权赔偿权(赔偿请求权)和紧急避险权。
37. 经医疗机构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诊断,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8. 经医疗机构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诊断,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39. 对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职业病人除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对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40. 对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职业病人除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对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
41. 如果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的,对职业病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人依法享受的待遇不变。
42. 氧氯化法反应是在275 C和常压下于气相中进行的。
43. 氧氯化法反应是在275 C和常压下于气相中进行的。
为了抑制多氯苯的生成,所用的苯需大大过量。
44. 气相法反应温度400〜500C,成本高于液相法。
45. 液相法通常用三氯化铁催化,但在生成氯苯的同时,还伴有多氯苯生成。
46. 国内普遍采用塔式沸腾连续氯化法工艺。
苯与氯气在钢催化剂催化作用下连续氯化生成氯化液及氯化氢,从塔顶出来后经冷凝、冷却下来的苯、氯苯回氯化塔循环使用,氯化氢气体进入回收装置用水吸收得副产盐酸。
所得氯化液经水洗、中和、食盐干燥,再经初馏脱苯、精馏蒸出氯苯。
塔釜中残留物为二氯苯及多氯化物。
47. 苯的干燥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大颗粒食盐吸水的原理,将原苯及回收苯经过装有食盐的干燥器脱水,使之成为含水小于等于0.06%的干苯。
48. 干苯、氯气在装有钢质催化剂的氯化器中,经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部分苯与氯气绝热反应生成氯苯、氯化氢气体及少量二氯苯,反应热由加入氯化器内的过量干苯气化移出,并经冷凝冷却循环使用。
49. 用干苯泵将干苯罐中的干苯输送至苯高位槽,从苯高位槽底部流出的干苯经苯分配台分配并经流量计计量后连续加入氯化器,来自离子膜装置的合格氯气先经过氯气缓冲罐缓冲,然后经氯气分配台调节从氯化器底部通入,与苯同向顺流而上。
50. 氯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加入的过量苯气化带走,氯化器顶部出来的含苯盐酸气经一段冷凝器、二段冷凝器冷凝冷却,冷凝下来的酸性液体进入酸苯分离器,经酸苯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酸苯返回氯化器,酸苯分离器底部排出的废酸去粗氯化液贮罐。
51. 氯化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尤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氯化,反应更为剧烈,速度快。
52. 多数氯化工艺采用液氯生产是先汽化再氯化,一旦泄漏危险性较大。
53. 氯气中的杂质,如水、氢气、氧气、三氯化氮等,在使用中易发生危险,特别是三氯化氮积累后,容易引发爆炸危险。
54. 氯气为黄绿色,窒息性气体,有剧毒,发生漏氯或跑氯时,处理应佩戴氧气面具或防毒面具。
无防毒面具或氧气面具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离开氯气泄漏点,不能顺风离去。
55. 盐酸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能烧伤皮肤和眼睛,液碱同样能烧伤皮肤和眼睛,液碱渗透性较强,故接触盐酸和液碱时,除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戴好防护眼睛,不慎溅上盐酸或液碱,应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再去医院治疗。
56. 使用苯的车间或工段均为甲级防爆车间或工段,严禁烟火。
57. 氯化苯的闪点为29.4 C、是乙级防爆,严禁烟火。
58. 氯化苯密度1.118g/cm3,比水大,故氯化苯着火除用干粉、泡沫、四氯化碳灭火机灭火外,还可以用水灭火。
59. 氯化工序是苯与氯气生成氯化苯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氯化需在降温条件下进行。
60. 氯化工序是苯与氯气生成氯化苯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氯化需在降温条件下进行。
61. 在氯化反应中,倘若稍有疏忽,如冷却介质供应不良、加料速度过快等,都会使温度猛增,容易引起着火和爆炸事故。
62. 氯气的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63.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4. 在进行酸苯切换之前必须适当增大加苯量以避免氯化中温上升过快,做好准备工作后先关闭已开氯化塔酸苯进塔阀门,再开启酸苯过桥阀门及新塔酸苯进塔阀门,至出料视镜有物料流动后,关闭新塔酸苯进塔阀门及过桥阀门,开启已开氯化塔酸苯进塔阀门,浸泡1h后由塔底部阀门放空,再加入干苯置换一至两次,放清待用。
65. 开车前必须使尾气吸收系统正常投运,首先打开尾气吸收塔进吸收液阀门,启动次品泵,打开次品泵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当尾气吸收塔塔釜吸收液液面达到1/2时,停次品泵,关闭进吸收液阀门,关闭次品干燥器出口去尾气吸收塔管线上的阀门,打开次品循环干燥阀门,启动次品泵使次品进行循环干燥;打开吸收液循环泵进出口阀门,启动吸收液循环泵进行吸收液循环,同时打开吸收液冷却器进、出水阀门对吸收液进行降温处理。
66. 当氯气分配台压力达到0.20MPa后,开启分配台上相应塔号的氯气阀门。
通知副产吸收岗位适当打开副产吸收加水阀门,然后缓慢开启进塔氯气阀门,刚通氯时特别注意观察进塔氯气弯头的温度变化情况,如温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可适当加大氯气阀门开启度以确保氯气顺利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