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方案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方案

土建工程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方案1定位和测量放线方案测量工作是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创优工作的必要保证。

项目测量管理运行程序如下:1.1工程测量总体规划: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两级测设,首级为场区平面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各建筑物轴线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

场区平面控制网在第一施工区建筑四个角共布设8个基准点分别为P1~P8。

二级控制网依据场区平面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各建筑物控制轴线。

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工程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为依据,引测到现场场区平面控制网P1~P8控制点,建立水准基准组。

使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基准点资料,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这样控制点P1~P8组成测量总控制网。

±0.000m以下结构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经纬仪投测各控制轴线,标高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0.000m以上结构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标高采用50m钢卷尺整尺向上传递。

控制点多次往返复核校正,确保测量作业精度。

1.2施工测量仪器本工程应用的测量仪器必须是经法定计量检测单位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

测量仪器的配置如下:1.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3.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a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b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c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d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详见场区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

场区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e根据《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的技术要求,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详见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g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1.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使用电子全站仪根据测量总控制网的成果资料,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建筑物所需要的轴线控制桩,经复核无误后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结合本工程单体建筑物多,比较分散的特点,测量控制网拟采用分不同的坐标系进行单体控制。

各个坐标系之间建立相互转换关系,作为单体组合及单体之间相互校核的依据。

1.4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4.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a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

b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国家二等水准精度。

c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总控制网控制点P1~P6,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d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m。

详见高程基准点埋设示意图。

金属标志(铜1、直径700mm的铸铁井盖2、金属标志(铜芯)高程基准点埋设示意图1.4.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表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平地闭合差(mm)二等≤30≤1.0≤3.0≥0.3≤0.34L1.5 ±0.000m以下结构施工测量1.5.1平面控制测量(1)垫层轴线投测a在垫层上进行基础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

b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详见细部放样示例图。

(2)楼层轴线投测将经纬仪架设在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细部放样示例图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3)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4)轴线允许偏差详见轴线允许偏差表。

轴线允许偏差表(5)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a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b柱模板垂直度检测柱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是否正确。

(6)高程控制测量a标高引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b标高基准点的建立采用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校核不少于3个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

c标高控制线的建立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立柱上抄测结构+1.000m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

1.6 ±0.000m以上结构施工测量1.1平面控制测量根据本工程建筑物的楼层高度及结构形式。

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将采用激光垂准仪竖向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a内控点布设: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以此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布设依据。

b铁件埋设: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预埋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φ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c预埋件作法: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2钢筋,预埋件作法详见预埋件图。

预埋件预埋件埋设剖面示意图d 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使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楼层平面控制依据。

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平面控制网的精度。

(3)轴线内控点竖向投测 a 仪器简介在进行内控点的竖向传递时,采用仪器为“苏一光DZJ2型”激光垂准 仪。

该仪器精度高,向上投测精度1/45000。

详见“苏一光DZJ2”型激光垂准仪图。

(4)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详见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表。

“苏一光DZJ2” 型激光垂准仪图苏一光DZJ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表项目允许误差(mm) 每层±3高度(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 ±20(5)轴线竖向传递详见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6)施工层放线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

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下列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图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

1.2高程控制测量(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0.000m以上标高引测,应在首层建立3条+1.000m的标高基准线设置于柱立面相应位置,使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

(2)标高传递各层的施工标高采用50m钢卷尺从测量基准点直接量取,量取时,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3)抄测精度详见标高抄测精度表。

(4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引测标高。

方法是: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前视则用铅笔直接在钢筋或钢柱上标出视线高。

这种测法与一般的塔尺标记测法相比,精度可以提高1~2mm。

1.7装饰施工测量1.7.1前期准备(1)轴线的恢复和引测a轴线恢复前应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卷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检查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

b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需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

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

c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并用红油漆标识。

d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设计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并用墨线弹出。

(2)标高的抄测a楼层建筑+1.000m标高线抄测前应先校核结构施工过程中从首层传递到各楼层的标高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标高抄测标高水平线。

b楼层建筑+1.000m标高抄测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抄测标高,各标高点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标高数据。

1.8质量控制加强过程控制,具体如下:a测量负责人要按照施工进度和测量方案的要求,安排现场测量放线工作,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b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c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的精度要求。

d测量放线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作业人员在每次测量放线完成后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立即进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检记录。

复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检:由施工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组织进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2静压桩工程办案和专业技术用房工程采用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桩型为PHC-A400型,桩径400mm,其中A区桩长5m,597根,B区桩长5.0m,138根。

桩端持力层为第6层强风化泥岩砂岩层,且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000mm。

2.1设备选择采用湖南山河智能机械厂生产ZYJ680型静压桩机,每台每天施工60根,考虑工期10天(不含桩机安装及订货),本工程共有桩735根,则需桩机:758÷60÷10=1.25台,取两台2.2施工顺序本工程2台静压桩机从办案及技术用房东侧自东向西施工。

2.3压桩施工2.3.1工艺流程:测量定位—桩机就位—桩机调平—吊桩—测垂直度—压桩―送桩—记录在压同一根桩时,桩机就位、吊桩、压桩、送桩等工序应连续施工,避免停机时间过长造成送桩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