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安全理念引领民航安全发展□本报记者王丽杰吴丹王诗彧“在民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安全发展。
” 这是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总结民航近年来的安全工作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民航局党组5年来引领民航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指南。
持续安全,已成为每个民航人心中时刻紧绷的一根弦。
过去的5年,在“持续安全”理念指引下,中国民航打出了前移安全防范关口、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狠抓关键技术人员的资质能力建设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组合拳”,安全管理和空防安全水平稳步提高,航空安全水平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民航安全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安全发展是民航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在民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
”李家祥的话,反映了民航局党组对安全发展与科学发展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
正确的思维方式催生了全新的、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
2008年初,民航局党组认真总结了新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了民航安全管理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不足,针对民航安全发展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民航安全管理的新理念──持续安全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安全管理的延续性和持久性,重在强化理念体系、规章体系、队伍体系和责任体系建设,着眼于建立确保安全的长效机制,力求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常态化、实现长效益,体现了民航系统安全工作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与时俱进。
“在持续安全理念提出后,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开始逐渐摒弃安全评比、安全大检查、安全大整顿等突击式、运动式的工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审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常态化的系统安全管理手段,实现了安全管理由单一向系统的推进。
”民航局安全总监、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吕尔学告诉记者,“以前民航安全管理中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和‘一人得病、大家吃药’的情况得以改变。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民航抓安全的路子、方法、手段也随之更新和转变:2008年,民航局首次召开了全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简称“27条”),首次对全民航军转民飞行员进行全面普查;2009年,提出并狠抓九方面的安全防范关口前移,突出制度和责任的结合,围绕安全各项要求的落实,深入开展安全监管;2010年,针对我国航空运输市场持续旺盛的形势,提出“三个力戒、三个防止”,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巩固和提高行业安全裕度,并在全行业部署安全大检查,重点开展“八查”;2011年,重点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和机长资质建设,印发《民用航空运输机长职责》,在各航空公司机长和教员队伍中深入开展理论和技术排查;2012年,重点强调实现民航安全发展要把握好“八个关系”。
5年来,这些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抓手,有效促进了安全监管效能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国民航凭借良好的安全纪录跻身世界民用航空安全先进国家行列。
2008年~2011年,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05(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其中美国为0.18),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1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5,其中美国为0.27),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03(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01)。
为表彰中国民航在飞行安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2009年国际飞行安全基金会将全球唯一的“世界民航安全杰出贡献奖”授予中国民航。
如此骄人的安全成绩,恰恰是在我国民航飞机拥有量快速增长、飞行总量节节攀升的形势下取得的。
据统计,5年来,我国飞机拥有量年均增长212架,其中运输飞机年均增长119架。
截至目前,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1853架,总量比2008年增加了近50%。
“十一五”期间,民航运输飞行总量达到2037万小时,接近“十五”期间的2倍,超过“十一五”前55年运输飞行总量的总和。
事实证明,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念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以“持续安全”理念为指引,民航的安全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要把持续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实现民航的安全发展,必然要求民航各级监管部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树立新思路、破解新难题、驾驭新形势、开拓新局面。
5年来,民航向高效监管要安全——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曾多次强调:“安全监管是民航行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确保民航安全的重要屏障。
”5年来,各级监管部门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监管,完善行业规章体系,创新安全监管手段。
全行业安全生产基础日益牢固,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目前,我国民航已初步建立了完备的安全法规规章体系,实现了对国内所有民用航空活动的全覆盖。
在以118部行业规章标准为主体的中国民航法规规章体系中,有关安全监管的规章标准就达到91部,且绝大多数规章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民航各级监管部门通过创新监管手段、严格管理等,使得在全行业范围内形成了落实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保证了规章标准的有效执行。
行政约见制度、安全问责制和挂牌督办等制度是近几年民航各级监管部门在安全监管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针对安全形势滑坡的企业,监管部门及时约见其主要负责人并进行问责,综合采取削减飞行总量、提高运行标准、建议更换企业负责人等措施,确保安全保障能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同时,行业安全监管变得更为严格:2008年,针对泛美航校飞行教员、学员经历造假的违法行为,果断对其予以取缔;针对四川朗克航空科技公司生产销售“假航材”的违法行为,吊销了其维修许可证。
民航局更加重视对安全信息的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以信息为驱动的行业安全监管体系和企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收集、把握、分析安全信息,加强安全风险管控,从而对全行业的航空安全形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研判,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
5年来,民航向全面统筹管理要安全——社会需求旺盛与关键资源不足、行业发展快速与保障能力不强始终是近年来我国民航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民航局党组意识到,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实现民航安全发展,就必须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正点等方面的关系。
从2008年开始,民航局连续3年暂停审批新成立运输航空公司,并提高设立分(子)公司的门槛。
2008年~2011年,对行业飞机引进计划进行压缩,全行业减少引进飞机149架。
对不顾自身安全保障能力,存在超裕度运行、超能力发展的航空公司,坚决采取削减航班总量、暂停航线运行等行政处罚措施,巩固了行业的安全基础,提高了行业的安全裕度。
2011年,《民航安全保障财务考核暂行办法》实行,通过打分、评比等方法对民航企业的安全保障财务状况进行考核。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民航发展基金更多地向与保障安全有关的基本建设倾斜的投入导向。
5年来,民航向核心队伍建设要安全——航空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保证航空安全的复杂链条上,“人”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
如何确保最关键的环节“不掉链子”,民航局抓住了“牛鼻子”——狠抓飞行、机务、签派、空管等关键岗位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据吕尔学介绍,早在2008年,民航局对查处出来的学历、飞行经历不实的飞行员,采取了吊销飞行执照、补充飞行训练、降低飞行等级等强制性措施。
2011年,民航局专门印发《民用航空运输机长职责》,推动机长队伍建设。
并继续开展全国范围内机长资质排查工作,共排查机长10092名,通过率98.2%。
对未通过的机长,分别采取补充训练、降级使用、重新检查等措施强化提高。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了机务、签派、空管等关键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能力排查。
今年,民航局已把飞行、机务、空管和签派等关键专业人员资质能力管理作为持续监察项目。
这些有力措施,对促进全行业安全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2011年,在运输飞行量同比增长9.4%的情况下,全行业人为原因航空运输严重事故征候同比减少46.7%、万时率同比下降51.7%,飞行安全品质明显提高。
“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随着我国民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民航安全工作开始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
让每个运行主体承担起并落实好应尽的安全责任,成为行业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系统地落实安全责任,持续安全才能胜券在握”。
正如李家祥所说,落实安全责任也有系统性。
其中,落实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是根本,落实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是保证,落实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是关键,落实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是基础。
近几年,全行业落实四个责任、把握好四个责任间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一套主体责任更为强化的安全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2010年3月23日,厦航总经理车尚轮从民航局副局长李健的手中接过安全管理体系(SMS)“运行规范”,厦航成为中国民航首家通过SMS补充合格审定的运输航空公司。
“厦航SMS的建成运行,不仅标志着厦航的安全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更对全行业SMS建设具有示范推广性意义。
”李健告诉记者,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民航局近年来在全行业大力推进SMS建设。
“SMS建设是推动各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到事前、从开环到闭环、从个人到组织、从局部到系统的转变。
”厦航仅仅是中国民航SMS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所有运输航空公司都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了SMS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全国57%的机场使用手册修订通过局方审查;空管系统SMS建设也进入到审定阶段;航空保安管理体系(SeMS)进入试点阶段。
“这些常态化的系统安全管理手段,为民航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供了一个长效管理模式和重要支撑平台,促进了行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和安全水平的稳步提高。
” 吕尔学介绍道。
足够的安全投入是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体现。
这几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尝到了加大安全投入的“甜头”。
2010年,浦东机场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总体规划范围45.6平方公里、长达27.1公里的围界。
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总经理陆建华透露:“我们使用的国内唯一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飞行区围界安防系统,实现了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对机场安防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企业主动地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行业各级监管部门也更为主动地落实着安全监管责任,并在安全保障政策引导、安全财政资金投入导向以及协调各方创造良好的安全运行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民航华北局航安办主任朱为民说,为更好地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华北局从2009年开始编写《航空安全管理手册》,梳理各项监管工作流程。
最近3年来,以《航空安全管理手册》为基础的管理局安全监管体系在监管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稳定了华北地区的航空安全形势。
在“四个责任”中,企业领导者的安全领导责任和员工的安全岗位责任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