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

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6127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湖南湘绣艺术特色研究①许 凡(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徐青青(西安工程大学 艺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摘 要]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吸取苏绣、粤绣、京绣等绣系的精华发展起来的,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分析了楚汉文化、湖湘文化以及湖南民间刺绣等文化氛围对湖南湘绣艺术特色形成的影响,并从湘绣与绘画的结合、针法、材质与色彩以及现代包装理念的融合等方面着手,揭示了现代湘绣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湘绣;艺术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08)06-0127-04收稿日期:2008-08-20作者简介:许 凡(1980— ),女,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服饰文化。

徐青青,女,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湖南湘绣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苏绣、粤绣的精华,逐步形成了以国画为蓝本,集诗、书、画、绣、金石为一体的,具有极强艺术特色的现代高雅刺绣。

特别是双面全异和狮虎题材的出现,使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达到极致。

成为湖南最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并被列入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因此,可以说湘绣在我国甚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湘绣艺术特色形成的文化底蕴1.楚汉文化对湘绣艺术特色的影响我国刺绣历史悠久,而湖南刺绣有实物可考证的是在1958年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廓楚墓出土的楚绣,另外,在1982年湖北江陵出土了同时代的大量楚绣,两地楚绣的题材均以图腾、巫术、祈福等为目的,显示出浓烈的楚文化及浪漫色彩的艺术特征。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楚汉不可分,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依然保持了它的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

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部来自楚地……楚汉文化(至少在文艺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不同先秦北国”[1]。

因此,楚国刺绣也深深影响到汉代刺绣。

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刺绣品种来看,主要有信期绣、乘云绣和长寿绣三种,其它还有茱萸纹绣、云纹绣、方棋纹绣、铺绒绣和贴羽绣等,均显示出楚汉浪漫、奔放的艺术风格。

不管是楚绣还是汉绣都具有明显的湘楚文化特征。

图案写实与抽象变形共存,呈现出浓厚的巫神文化艺术特色。

在现代湘绣的创作中,这种浪漫、神秘的楚汉文化精髓一直是湘绣艺人至高的追求,并深深的影响了湖南的民间刺绣和现代刺绣的艺术风格。

2.湖湘文化对湘绣艺术特色的影响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而屈原则是“开楚南风气之祖”,此后直至唐代,这种精神或者思想文化的薪火虽在湖南几乎找不到明显的著名传承者,但也一直流传下来。

直到北宋的周敦颐以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将其发扬光大,随后由胡安国、胡宏父子传到湖南并创立了湖湘学派,再由张械向外传播,而到了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黄兴、毛泽东等人,湖湘文化达至巅峰。

综观湖湘文化脉络,可谓蕴涵丰富。

从广义来看,湖湘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一直繁衍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开创出的具有独特个性的风俗民情、科学文化乃至物质意识等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是指从古至今湖南的原住民、各个时代的移民及流寓者所共同创造、发展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6C254) ;湖南工程学院院级资助项目(0763)图1 毛主席去安源图2 饮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6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积淀起来的文化精神。

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革新气魄、坚韧勤奋的意志品格。

而湖南刺绣艺术一直置身于湖湘文化之内,深受湖湘文化影响;在湘绣发展历程中,众多的湖南湘绣艺人充分的发挥了湖南人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发明了掺针体系,奠定湘绣的针法体系,创造了绝世针法——鬅毛针,成就了狮虎题材极品刺绣的伟大创造,并将双面全异绣的针法、题材等发展到极致。

湖湘文化对湘绣艺术特色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湘绣整体艺术风格上,湘绣狮虎题材一向以霸气、磅礴著称,与苏绣题材中的猫的小巧精灵恰好形成极强的反差;而湘绣作品中的大型刺绣《毛主席去安源》、《伟大的会见》、《张家界》、《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等作品同样用大气、磅礴的手法进行了艺术作品的诠释。

这与湖南人本身的性格品质所影响的,湖南人自古骁勇善斗,更有一股子的坚韧、蛮劲和霸气。

这也是湖南、湖北地区自古出英雄的原因之一。

3.湖南民间刺绣对湘绣艺术特色的影响湖南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根据清嘉庆庚午年《长沙县志》及光绪丁丑年《善化县志》记载,当时长沙地区的妇女普遍从事刺绣作业,但只限于自绣自用。

随着市场态湘绣的发展,湘绣成为家家户户的农村副业,农村妇女在劳作之余,开始把绣花也作为谋生的手段。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短短10多年间,在长沙一带新设立的湘绣绣庄就达40多家,大大推动了湘绣的刺绣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表现手段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湘绣的流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自绣自用到市场经济中的手工作坊的发展过程中,湖湘文化特有的那种古老而神秘、荒诞而不失浪漫的巫风色彩,使湖南民间刺绣的创作和表现方法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浪漫气息,形成了瑰丽多姿、奇幻诡异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因此,湖南民间刺绣在艺术特色上更强调装饰效果,其造型生动大胆,针法多变,风格也更热烈、奔放。

同时,湖南是少数民族的集中地,有苗、土家、瑶、侗、白等少数民族,均有爱美善绣的习俗,她们利用土产材料,绣制具有民族民间风味的刺绣实用品,其艺术的创造才能是惊人的,使湖南民间刺绣呈现出多品种、多题材、多针法艺术面貌等特点。

不管是宗教巫术寓意的刺绣题材,还是吉祥祈福寓意的刺绣题材,我们都可以看出湖南民间刺绣保留着楚、汉刺绣神奇浪漫的风韵,又融入了劳动人民新的创造意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朴实健康的审美观。

这些内在的精神显现直接影响着今后现代湘绣艺术特色的发展。

二、现代湘绣艺术特色体现1.湘绣与绘画和设计的完美结合在历史发展中,刺绣的起源原因已经不能确切的给予肯定,学术界最多的说法是代替古代的“文身”之说。

因此,刺绣从发展开始就与服装密不可分,直至清代,刺绣在服装上的运用达到顶峰,促使了各地刺绣的发展。

而在宋代就出现了大量以观赏为主的画绣,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临摹古人或当时的名画,在绣地上进行绘画,然后进行刺绣;一种为绣画结合,二者互相融会,互相衬托。

这种以国画为蓝本的刺绣形式后来成为湘绣的一种主要题材选取方式。

因此,湘绣在艺术特色的表现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湘绣与绘画的完美结合。

在北魏时期的我国就出现了欣赏性绣品,唐代佛像题材的刺绣主要运用辫子针法,还创造了大量其他针法,增强了绣品纹理和质感,丰富了刺绣的艺术,至宋时刺绣艺术更趋完美。

以后的明代顾绣及近代四大名绣的“画绣”,皆继承了“绣画结合“的这种技艺,并发扬光大,把绘画图形纳入工艺的构造中,但并不是书画作品的单纯模仿再现。

湘绣“以针代笔”、“以线润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

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图3 《花木兰》图4 《望月》128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美术与设计版FINE ARTS & DESIGN 2008/06129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它不但让人欣赏到中国画的意境美,还让人欣赏到刺绣的工艺美。

近代湘绣自如的运用两百多种针法来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它可以融传统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为一体,具备了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湘绣与绘画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进行临摹,它同时在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了自身的设计与创造。

宁乡的著名画家杨世焯开馆传艺、办绣庄,把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刺绣上。

之后,更多的文人、墨客、绘画大师融入湘绣艺术的创作,出现了湘绣独特的艺术特色,使湘绣从众多的地方刺绣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绣”之一。

在艺术创作中除了对湘绣艺术题材的创作和设计,还有对针法、以及画面布局的设计等等。

在题材上,湘绣作品除了继承以往的传统题材,也一直在保持了创新设计,在市场经济年代,湘绣遭受很大的市场冲击,湘绣研究所开发的楚锦、蜡染绣、灯光立体绣,即是将传统与现代艺术、艺术与现代科技很好的结合起来;在针法上,湘绣一直在试图更好的表现不同题材的作品,自行设计出独特的针法,从掺针针法体系的确立,到狮虎题材的鬅毛针针法的创新,以及双面全异题材针法的研制,均体现了湘绣发展的设计性和独创性。

尤其是在双面全异绣的题材选取和构图形式的设计上尤其明显,比如著名的湘绣名师黄淬锋将中国古典对联,上下联互相对仗,两者又相辅相成,共同表达同一主题,深化同一艺术意境。

这种在对立中求统一的表达方式也被运用到双面全异绣的艺术形式设计上,他先后设计了一面是“万里赴戎机”的英姿勃发,一面是“当窗理云鬓”的儿女情意的“花木兰”(图3);一面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幽怨,一面是“一朝选在君王侧”的杨贵妃。

另外黄淬锋大师还将画面设计的巧思与制作绝技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如双面全异绣《望月》,以李白《玉阶怨诗》为立意构思。

设计的绣品一面为“佳人伫立的侧影,透过透明的窗帘,仰望中天明月”,而另一面“在水晶帘笼罩之下,依稀地透出丽人有丝哀怨的表情”。

其工艺设计的底料为墨绿色特立纶,透明稀薄,特具空蒙感。

运用疏密不同的牵游针刺绣人物身上的轻纱薄罗,披巾广袖,隐隐地表现了仕女的人体身段,运针用色神妙独到,几乎达到了艺术构思与工艺绝技地完美统一(图4)。

因此,湘绣作为中国最为优秀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从原来的原生态民间刺绣向以国画为蓝本的画绣过渡,并在中国许多地方刺绣中脱颖而出,不但具有绘画的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同时,通过丝线、不同针法的塑造和对题材、构图等艺术形式的设计,使湘绣达到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

2.不同针法所呈现的艺术特色湘绣是依靠针线来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色线和针法是湘绣的生命。

因此,没有千变万化的色线和针法的巧妙运用,就没有湘绣的高超艺术。

不擅长用各种色线和针法,就绣不出优秀的湘绣作品。

湘绣针法多变,传统的针法就有5大类72种,其中平绣类32种,织绣类15种,网绣类11种,扭绣类8种,结绣类6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