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财政法律制度案例
乡级政府:编制权、报告权、执行权、决定权
57 17
三、预算收支的范围
(一)预算收入 税收收入。最主要 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
产股息收入、国有资产转让、出让收益等。 专项收入。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而由有权收 取的部门筹集的有专项用途的资金,专款专 用。排污费、电力建设基金等。 其他收入。包括捐赠、罚没收入等。
报告权 执行权
各级财政部门
本级预决算草案及预算调整方 案
具体编制——
本级政府和上一级财政 部门:本级总预算执行
本级人大—本级总预、 决算
组织执行本级总预算 决定权—提案权 动用本级预算预备费
监督权 变更撤销权 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 执行 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 决算的不适当决定、命令
同左
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57
4
57
5
(三)财政的职能
1.分配收入 收入、支出和管理,即集中部分社会财富而
后再进行分配→分配收入是财政的最原初、 最基本的职能,能调节国家、企业、居民等 各分配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57
6
2.配置资源
通过资源分配,引导人力和物力的流向,实
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把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 进行分配; 能够根据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原则,调节积累 和消费等比例关系。 税收、预算支出、国债、转移支付等为手段
57 12
第二节 预算法律制度
一、预算和预算法概述
(一)预算和预算法的概念 预算,国家对会计年度内的收支的预先估算。
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预算法,调整国家在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 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57 13
(二)预算法的地位
财政法的体系中,预算法是核心法、骨干法。
57 15
二、预算管理职权 (一)各级权力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
各级人大 各级人大常委会 审查权、批准权:审批本 审批权审批本级预算的调 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 整方案及本级政府决算
执行情况报告。
变更撤销权:撤销或者改变本 撤销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省
级人大常委会、县级以上本级政府 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没有预算就没有财政。
57
14
(三)预算体系的组成 预算体系,是依据国家的政权结构形成的国家预算 的协调统一的整体。划分各级预算管理权限和收支 范围的前提条件;同时为预算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五级预算: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预算;乡、民族乡、镇预算。 还可进一步分两大类,即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57 7
3.保障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建立在上述 两项职能基础之上,且是它们实现的结果。
经济层面,通过有效地分配收入,配置资源,有助 于保障经济领域的公平和效率,从而有助于保障宏 观经济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社会层面上,财政上述两项职能的实现,有助于保 障经济公平,更有助于保障社会分配领域里的社会 公平,保障基本人权,从而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57 11
财政法调整对象
财政管理体制关系,在相关的国家机关之间进行财 政管理权限的横向和纵向划分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社 会关系。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关系、国库经理关系和 审计监督关系等 财政收支管理关系,即财政收入、支出及管理关系。 主要包括税收征收、资产收益、国债发行、费用征 收;政府采购、财政贷款、财政投资、财政转移支 付等关系 财政活动程序关系,在依法定程序进行财政活动的 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57
2
(二)财政的特征
1、基本特征 财政的主体:国家,以国家的强制力为保障,
同时,财政活动需以国家的法律为依据。
财政的目的:满足公共欲望,实现公共需要。 财政的内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
理。
57 3
2、引申特征 强制性。以强制、无偿取得为主,而非私人
经济中的完全平等、自愿。 非营利性。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永续性。“国家不死”的理论假设
57 18
(二)预算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 事业发展支出:教科文卫体等。 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家权力、行政和司法机关行 政管理费支出等。 国防支出。国防、国防科研事业、民兵建设等。 各项补贴。粮油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等 其他支出。包括对外援助支出、财政贴息支出、国 家物资储备支出、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等。
第七章 财政法律制度
57
1
第一节 财政与财政法概述
一、财政的一般原理 (一)财政的概念 国家和其他公共团体为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 和管理资财的活动的总称。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 政。 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历史范畴,与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形影相随的。没 有国家,就没有财政;无财亦无政
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违宪、违法的预、 决算法律文件、决议;地方人大常委会—— 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 决算的不适当决定、命令和决议。
监督权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乡、民族乡、镇,不设常委会,人大预算管理职权 包括审查权、批准权、撤销权、监督权。
57 16
(二)各级政府能的关系
★总结:三个职能之间的递进关系 分配收入:一切收支活动都涉及各经济主体之间的 利益关系。分配收入的职能是前提、基础 配置资源:建立在分配收入的职能基础之上,并日 渐受到重视。
保障稳定:有效的资源调控有助于促进经济的稳定 增长,保障经济与社会的稳定。 以前两者为基础
57 19
57
20
57
57
9
(四)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公共物品理论: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市场
失灵,公共欲望不能同私人欲望一样通过市 场主体的活动来得到满足。
57
10
二、财政法的概念
调整在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
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国家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过 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亦即财政收入、财政 支出、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