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刘亦文摘要: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阅读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找点子,以“四流动”推进课外阅读;想法子,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搭台子,以“四推动”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可持续发展;循路子,让阅读课外书成为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四流动四推动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当前,受应试教育、多种媒体、功利化阅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家长对学生阅读的目的持功利性观点的居多,大量的书写作业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导致可供其独立支配的阅读时间更是微乎其微,再加上电视媒体的消极影响,现在电视、网络媒体兴盛,那是因为看电视、上网很轻松啊,不像阅读需要动脑筋。

但是,这两种媒介无法使我们产生一种主动阅读的意识。

所以网络媒体不应该成为阅读的主流。

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完整的阅读习惯培养体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我们去家访了部份学生,大部分学生家中除了《小学生图解字典》、《小学生同步作文》及几部漫画,人文类和科技类的书籍却一本都没有!与城市学生相比,乡镇的孩子可谓称得上是“三无产品”。

一无有效阅读指导,二无充足的书源,三无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育界人士认为,课外阅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关系密切,老师和家长应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小学生增加阅读量并扩大阅读面。

下课了,我们经常听到男同学聊的是昨天的卡通片或者是玩游戏机的情形,女同学就围着看《老夫子》和《机器猫》。

文学名著的少人问津从另一角度反映出,阅读“快餐化”、“功利化”已影响到少年儿童的课外阅读。

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趋奔向小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读书出人头地,但观念又迫切需要更新、方法也需要科学指导;由于很多城镇没有像样的书店,学生没地方买书,这也成了影响小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急待改善。

如何解决学生课外书藏书量少、乐读有益书籍、乐于分享阅读的心得这个阅读难题呢?在2006年9月,我校在四年级开展“小学生图书流动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的读书活动。

我班有幸选为试验班,更是认真实践,经过三年的经验摸索,我班渐渐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乐推荐,乐接受的读书氛围,打破了相对静止的传统课外阅读读书局面。

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一)找点子,以“四流动”推进课外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各类网络游戏的侵袭,能让学生们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达到《课程标准》中“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这一目标,我认为,必须转变过去相对静止的阅读观念,必须转变过去教师疏于指导的做法。

只有转变过去相对静止的阅读方式为流动的阅读方式,只有调动学生、班级、教师、家长四方面的阅读的积极性,还学生一个充分的阅读时间,宽松的阅读空间,课外阅读才会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1、流动方法之一:生生流动,你来我往传统的阅读方式是教师课堂布置学生阅读何种书籍后,学生们通过各种方式寻找书籍进行阅读。

教师对学生读书的过程,结果及方法虽然有指导,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工作繁琐,来不及检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此外,一部分学生常常在书海中茫茫然旋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书来阅读,那些高深的书籍总是让学生望而却步。

每当学生们走进书店,跨进图书馆,走马观花者甚多,看漫画者甚多,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作品者甚少。

生生流动的阅读方式是一种阅读方式的变革,它悄然改变了上述弊端。

生生流动,即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学生中流动传阅。

学生们阅读的完全是自己喜好的优秀的儿童书籍,如《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安妮日记》《贝多芬》《昆虫记》等书籍,这些书籍在学生中流动传阅,经久不息。

其流程简单明了:如学生A 阅读了《爱的教育》一文后,填写阅读记录卡,将此书传阅给B ,B 将《爱的教育》阅读完毕之后,同样填写阅读记录卡,将此书传阅给C ……如此循环,你来我往。

(见流动关系图)。

流动关系图“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与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

”学生们在生生流动的阅读氛围中阅读成长,他们既是与书在对话又是与同龄人在对话。

一本本充满智慧的书籍在同一个班,同一个级流动传阅,流动的是书籍,传阅的是情谊,交流的是心灵的共鸣。

2、流动方法之二:班班流动,促进交流班级的藏书始终有限,“一人快乐,两人分享,那么就有了两份快乐”,我们打破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阅读习惯,每个班里都设有《图书流动登记簿》,下课了,同学可以通过推荐人的带领进入其他班借书,但必须在《图书流动登记簿》填上本班推荐人的姓名,这便于追踪图书的下落。

同时班里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读比赛、阅读交流手抄报比赛、书签设计比赛等,评委大都是邀请其他的班的同学,这做可以让各班的同学们有了进一步的沟通与了解,同时也极大地锻炼了同学们的交友能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丰富了)B(你大家的课余生活,促进了班与班之间的交流。

3、流动方法之三:师生流动,教学相长教师如果只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远远是不够的,教师也必须和学生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教师节代表座谈会上殷切希望教师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他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倘若教师不加强学习,不阅读经典,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对课外书不屑一顾,怎么能培养自己的学生爱看课外书?更固然谈不上与学生共享阅读的乐趣!师生流动,即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传阅书籍。

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推荐的书籍中有选择性地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

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学生们不能只停留在自己喜好的某一类书籍上,教师应该做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分享者,解惑者。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书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作出不同的阅读指导和要求。

如四年级学生必读《爱的教育》《少年周恩来》等书籍。

五年级学生必读《城南旧事》《昆虫记》等书籍,六年级学生必读《红岩》《铁道游击队队》《袁崇焕》(简明版)等革命书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终生阅读,知识在不断更新,观念在不断刷新,课堂因“师生流动”而美丽,生活因“师生流动”而芬芳。

4、流动方法之四:亲子流动,共同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亲最大的心愿。

阅读是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经,亲子流动传阅是童年乃至少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成功的亲子流动传阅秘诀,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以书为纽带,让孩子热爱阅读,让父母亲热爱阅读,让亲子流动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的终身。

家长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写读书笔记,填阅读记录卡,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阅读的书籍中窥视孩子的所思,所感,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从孩子阅读的兴趣中了解更多有关孩子的最新动态。

“亲子阅读”提倡共同成长,即通过与孩子的对话,使父母检视自己的过去,加深人生的感悟,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亲子阅读”分为“互动式”和“感悟式”两个版块。

互动式——通过亲子的讨论来完成;感悟式——通过孩子的背诵及独立理解来完成。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只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良好的阅读伙伴关系,开展生生流动阅读,师生流动阅读,亲子流动阅读等实践活动,学生定会在书的海洋里找到乐趣,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

(二)想法子,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地建设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完善书香家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走进课外阅读中去,我们从“四个抓”着手,努力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1、抓认识。

重点解决三个认识,一是认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课外阅读的阐述;二是认识多读书,少做机械重复练习的重要性;三是认识教育科研是发展教育的源动力。

2、抓活动。

学校定期开展大型的图书流动阅读研讨活动,开展“推介会”,开展“读书交流汇报会”和“阅读沙龙”等活动。

3、抓评比。

每学期评选“阅读之星”“读书接力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4、抓竞赛。

每学期开展“阳光下的阅读现场作文竞赛”“在阅读中成长手抄报竞赛”“故事大王”“暑假(寒假)读一本书,写一则读书笔记”等活动。

(三)搭台子,以“四推动”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可持续发展。

小学生图书流动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题实施两年多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课题的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题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校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探索出图书流动阅读的“四推”策略。

1、推动方法之一:评选推流动为了使图书流动阅读能长期有效地开展,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提高阅读的质量,我们主要采用四种评选方式:(1)评选“优秀图书流动阅读卡”。

我们了设计“图书流动阅读记录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撰写读书心得。

通过检查学生填写阅读记录卡的质和量进行评比。

(2)评选“图书流动阅读之星”。

以学期为时段,以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50万字)填写阅读记录卡的质量和参与各项征文比赛为评分标准,实行量化评分,以100分为满分,达到90分的评为“阅读之星”。

(3)评选“图书流动书香班级”。

课题组的教师以学期为时段,根据《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图书流动书香班级评估指导体系》及班级图书的藏书量、阅读量、流动量、读书态度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具体的做法是:a、建立一个图书角,书由学生自己提供,每个学生提供一本以上,确定班级图书管理员,制订班级图书借阅制度;b 、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例如新书介绍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等活动,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懂得该如何买好书, 读好书,荐好书;c、定期举行阅读手抄报评比;d、定时出黑板报和展示“图书流动阅读记录卡”;e、按季度开展“季度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4)评选“图书流动书香家庭”。

以学期为时段,根据如下的标准进行量化评价:a、家中有书房、书桌、书柜或书架;b 、藏书量不少于50册(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人文类、科普类书籍);c、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不少于2份;d、家庭中有读书的氛围,家长和孩子都喜欢读书、看报,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经常与亲子共读,每周累计至少有两小时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读书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