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名高校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回顾PPT

知名高校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回顾PPT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石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石
吸水性
软化性
可溶性
透水性
抗冻性
膨胀性
水理 性质
岩石与水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石
抗压 强度
抗剪 强度
抗拉 强度
点荷载 强度
岩石 强度
岩石在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应力。
河流阶地 类型
侵蚀阶地 由被侵蚀基岩构成, 只有很少沉积物。
基座阶地 由两种物质组成, 上部为河流的沉积 物,下部是基岩。
冲积阶地
全由河流沉积物 组成。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河流)
河流地质作 用之产物-
冲积物
1.分选性好; 2.磨圆度高; 3.层理清晰; 4.成份复杂;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
52~45

产状主要结主构岩要石构名称主造要矿物
石英 正长石
正长石
角闪石 辉石 斜长石 角斜闪长石石
火山碎屑 气孔状
玻 璃 质 流纹状
喷出岩 斑 状 杏仁状
流纹岩
粗面岩
安山岩
玄武岩
隐晶质 块 状
浅成岩
显 斑

质 状

状 花岗斑岩 正长斑岩 闪长玢岩
辉绿岩
深成岩 显 晶 质 块 状 花岗岩 正长岩 闪长岩 辉长岩

0. 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2. 矿物和岩石 3. 地质年代 4. 地质构造 5. 地质图 6. 地下水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8. 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 运动
岩浆 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能源所引起岩石 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 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泥质 (d<0.005mm)
隐晶质或结晶粒状 隐晶质或结晶粒状
泥质
砾石碎屑多为坚硬岩石和硬度较高的矿物
碎屑多为耐风化的矿物颗粒如石英和长石, 少量以岩石碎屑为主
碎屑多为如石英、长石及白云母颗粒,很 少岩石碎屑
粘土矿物和粒径<0.005mm的其他矿 物碎屑 粘土矿物和粒径<0.005mm的其他矿 物碎屑,薄层理构造
风化节理
原生节理
成因 分类
构造节理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节理)
剪节理
张节理
力学性质 分类
劈理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断层)
断层线
断层面
断层破碎带
下盘
上盘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断层)
正断层
断层 类型
逆断层
平移断层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断层野外识别)
01
地层重复或缺失 ➢ 倾斜岩层中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现象,是断层存在的重要标识。
整体结构 A
岩体结构 分类
C 层状结构
散体结构 E
D 碎裂结构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体(力学性质)
应不 力连 分续 布性
岩各 体向 强异 度性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RQD 分类
岩体结 构分类
RMR 分类
其它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体(风化带划分)
岩层产状测量方法
4. 地质构造-褶皱构造



背 斜
向 斜



4. 地质构造-褶皱构造
✓ 按


直倾 立斜 褶褶 皱皱



倒平

转卧 褶褶
皱皱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
节理 岩体沿破裂面没有明显 位移,或仅有微量位移。
断层 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 明显的位移或较大的错动。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节理)
风化
夹层风化
产状与岩层一致,或受岩体产状制约,风化带内延续性好,深部风化 减弱。物质松软,破碎,含泥,抗剪强度低
次 夹层 生
断裂风化
沿节理、断层发育,产状受其控制,延续性不强,一般仅限于地表附 近,物质松散,破碎,含泥,抗剪强度低
软 弱
夹层泥化
产状与岩层相同,沿软弱层表部发育延续性强,但各段泥化程度不一。 软弱面泥化,呈塑性、面光滑,抗剪强度低
2. 矿物和岩石 -岩浆岩(产状)
岩基
岩床
岩 盖 岩墙
2. 矿物和岩石 -岩浆岩(结构和构造)
结构
➢ 显晶质 ➢ 隐晶质 ➢ 玻璃质 ➢ 斑状
构造
➢ 块状 ➢ 流纹状 ➢ 气孔状 ➢ 杏仁状
2. 矿物和岩石 -岩浆岩(成份与分类)
岩石类型
酸性
中性
基性
SiO 2 含量(%) 颜色
>65

65~52
风化作用 之产物-
残积物
1. 原地堆积形成; 2.碎屑物成分大小不均,棱角分明; 3.无分选性,无层理; 4.由外到内与基岩逐渐过渡; 5.成份与基岩有密切关系。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河流)
剥蚀
搬运 沉积
河流中下游沉积物(二元结构)
① ③②
➢ 阶地编号越大,形成年代越老。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河流)
内容
基 工础 程知 地识 质回

0. 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2. 矿物和岩石 3. 地质年代 4. 地质构造 5. 地质图 6. 地下水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8. 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5. 地质图
5. 地质图
平行不整合接触 B
整合接触 A
地层 接触关系
角度不整合
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 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
内动力 地质作用
耦合(相互作用)
外动力 地质作用
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 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内容
基 工础 程知 地识 质回

0. 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2. 矿物和岩石 3. 地质年代 4. 地质构造 5. 地质图 6. 地下水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8. 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夹 层
次生 夹层
次 生
层面
产状受岩层制约,延续性差,近地表发育,常呈透镜体,物质细腻, 呈塑性、甚至呈流态,强度甚低
夹 层
断裂面
产状受原岩结构面制约,常较陡,延续性差。物质细腻,结构单一, 物理力学性质差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资料)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体(结构分类)
块状结构 B
内容
基 工础 程知 地识 质回

0. 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2. 矿物和岩石 3. 地质年代 4. 地质构造 5. 地质图 6. 地下水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8. 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超基性
<45
辉石 橄榄石
橄榄岩 辉岩
2. 矿物和岩石 -沉积岩(结构和构造)
结构
➢ 碎屑 ➢ 泥状 ➢ 化学 ➢ 生物
构造
➢ 层理 ➢ 层面 ➢ 化石 ➢ 结核
2. 矿物和岩石 -沉积岩(结构和构造)
泥质 结构
粉砂状 结构
砂状 结构
砾状 结构
2. 矿物和岩石 -沉积岩(结构和构造)
交错层理
波痕
泥裂
2. 矿物和岩石 -沉积岩(结构和构造)
灰岩中的燧石结核
2. 矿物和岩石 -沉积岩(分类)
类型 名称
结构
主要成分及其他特征
碎 屑 岩 类
粘土岩类
化学及生 物化学岩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泥岩 页岩 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
砾状(d>2mm) 砂状
(d=2-0.05mm) 粉砂状
(d=0.05-0.005mm)
C
接触
沉积接触 E
D 侵入接触
内容
基 工础 程知 地识 质回

0. 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2. 矿物和岩石 3. 地质年代 4. 地质构造 5. 地质图 6. 地下水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8. 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6. 地下水 -埋藏类型分类
包气带
包气带水
变质 作用
地震 作用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大气
外部 营力
气温
生物
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硬结成岩作用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
▪ 岩性
▪ 气候
含泥质条带石灰岩
▪ 地质构造
风化作用 (影响因素)
▪ 地形
断层破碎带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断层野外识别)
02 构造不连续 ➢ 岩层、岩脉沿延伸方向突然错断;褶皱核部错断等。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断层野外识别)
03 断层破碎带及构造岩
断层破碎带
断层角砾岩
断层泥 断层糜棱岩
4.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断层野外识别)
04
擦痕、阶步及磨光镜面
磨光镜面
擦痕
擦痕和阶步
绢云母和绿泥石
内容
基 工础 程知 地识 质回

0. 工程地质与工程建设 1.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2. 矿物和岩石 3. 地质年代 4. 地质构造 5. 地质图 6. 地下水 7. 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8. 斜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