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类作文指导

情感类作文指导

亲情类作文训练
常见作文类型
• 情感类(表现对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的回忆、
发现、反思、感悟、感恩、赞美)
• 学习类(反映学习生活中酸甜苦辣) • 文化类(展现深厚的文化积淀,如《赤兔之死》《心
中的风景——写给李清照》)
• 颂扬类(赞美生活中平凡人的闪光点) • 励志类(表现自己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 • 哲理类(以小见大表现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奶奶带我散步。很温馨美好的画面。
• 记忆中您头上的银丝与黑发掺杂着,手上肆虐的 老年斑与树枝上的节点相似,但却依然灵巧。记 忆的长河中,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碌,您便成了我 们整个世界。您总爱带我到沿河路散步。那时, 我聒噪得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嚷嚷着讲故事, 不讲就像胶水一样粘在您的身上,您奈何不了像 小麻雀一样的我。大手挽着小手慢悠悠笑吟吟地 讲起年轻的趣味,您对乐。
• 我歪了歪头,咧开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我又僵住了 嘴角的笑容,就像有一抹丝绸划过心间,想抓住,但又无 可奈何。我又解开了之前的疑团。 • 原来母亲想着,她用着自己尽可能的光阴,来弥补那几个 缺少她身影的日子。而她——一个母亲能做的,也只有处 处关爱着我,时时呵护着我。 • 她最期待的,只是我肯定的微笑,感恩的微笑。终于,母 亲满脸的光彩,看着我离开了。我想,这时母亲心中的波 浪也许要平静了。 • (第四次采用了议论的方式,来表现对母爱的理解。有细 腻的动作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悟,有节奏感,不突兀。议 论和抒情有文采,精练而深刻。)
• 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 • 2013年,如我所愿离开了老妈,我终于不用再在 她的天空下苟延残喘了。那时,我每天呼吸着自 己天空下的清香,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芬芳。这, 可能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吧!果然,连第一个学 期都没熬过,离家的危机感已悄然而至。 • 路漫漫,经过千重万水之后,我游荡的心终于有 了归宿。 • (交待起因。尽可能略写。)
作文选材注意
1、先抑后扬的材料起因要略写,切入点要小, 描写却要细致。 2、心理活动描写要讲真实性,力求生活化, 要有起伏变化,要注意适当的铺垫,不可 一蹴而就,莫名其妙地爆发。 3、围绕主人公选材,抓住最能表现主人公的 细节。 4、积累极具画面感的写作素材,试着模仿。
极具画面感的素材
• 那年深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 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 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 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 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 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 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 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 片落叶。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作文审题
• • • • • • • • • • • • 1、幸福在很近的地方等我 • 2、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 3、沉醉在( )的世界里 • 4、我读懂了( ) • 5、心中有一道风景 • 6、给( )的一封书信 • 7、留下 • 8、感悟( ) • 9、心灵的珍藏 • 10、永不凋谢的花朵 • 11、( )为生命着色 • 12、最温暖的阳光 • 情感类(发现、感悟)、颂扬类 情感类(发现、感悟)、颂扬类 情感类(感恩、感悟)、文化类 情感类(发现、感悟)、励志类 情感类(赞美、感悟)、文化类 情感类(反思、感恩)、文化类 情感类(反思、感悟)、学习类 情感类(发现、感悟)、励志类 情感类(回忆、感恩)、学习类 情感类(赞美、感恩)、学习类 情感类(反思、感悟)、励志类 情感类(感恩、赞美)、颂扬类
• 可是,母亲还是没有停下忙绿的身影。她端出客人送的礼 盒,整整齐齐地摞在写字台上。五颜六色的包装盒,零七 零八的食物袋,就像森林中的一座宝山一样,照映着我的 房间,幸福堆积了全身。 •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但心中的疑团还没有解开。母亲 又变得不安起来了,她一遍遍地打开行李,收拾着相同的 东西。我知道,她是想让我们相处的时间,无止境的长, 来修复我们的爱。我弯下身,抚摸着母亲的眉毛,参差不 齐,深深浅浅,它们定是在我离开的时候嬉戏了一番。原 来母亲照镜子,我不是都会夸耀她是个美人胚子吗? • (第二次妈妈的描写,更加注重了细节,动作描写用词开 始讲究,神态描写更加细腻。又适时地插入自己心理活动 描写,丰富情感,并有深化,前者是迷惑,现在开始反思。
•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 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 里昧昧欲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 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 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 • 内涵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文结构
• 幸福在很近的地方等我 • 1306班曾丹萍 • 那时,天还是湛蓝的,门前的小路也是青绿的点的小石子 堆砌起来的。一个小姑娘背着淡粉的书包,进入这幅水彩 画中。多么和谐,多么幸福、温馨。 • 可小时候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离老妈越远越好。有 人说,幸福不能来得太突然,不然它顿时会被抹杀得一干 二净。 • (开篇尽可能点题。或排比或比喻采用修辞,形象生动地 解释题目。或开门见山直接抒情,点明题意。或先抑后扬 引发回忆,为下文作铺垫。本文采用记录片式的回忆叙事, 引出下文。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铺垫情感。)
• 我回过头,望着母亲欣慰的笑容,只看见 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铺满了我前行的 小路。我仿佛看见母亲的爱潮就在不远处 的泉穴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滋润着我的 心。原来,幸福就在不远处。 • (第五次描写妈妈,极富画面感的结尾, 含义深刻隽永,回味无穷。再次点题,收 速全文。)
总结
1、开篇点题,诗意解题。 2、交待起因,尽量略写。 3、第一次描写主人公,概写动作和语言,为下文蓄势,适 时插入心理活动作情感变化线索。 4、第二次描写主人公,具体写动作、神态,有关自己的内 容尽量略写,以突出主人公,再适时插入心理活动,开始 变化。 5、第三次描写主人公,采用插叙,丰富情感内容,拓宽写 作空间,为情感爆发作铺垫。 6、第四次采用议论的方式,点明主旨,提炼警句,展现文 采。 7、第五次描写主人公,采用富于画面感的电影镜头式描写, 结束全文,升华主题,点题,展现文采。
• 我的心中止不住地开始翻腾,记忆又追溯到了过去。 • 小时候,我总喜欢拉着妈妈,坐到沙发上。自己就拎着小 木凳,依偎在妈妈怀中。任凭妈妈用一根狗尾巴草般粗细 的棉签掏耳朵,她轻轻地提着我的小耳廓,慢慢地将棉签 旋进。我似乎感受到耳朵里的小绒毛伴着棉签倒下去,又 淘气地仰起来,就像秋日中风拂过的麦田。那时候是黄昏, 余晖拂过我们的身子,在地上留下了我们的剪影。 • (第三次描写妈妈,采用了插叙。表现小时候妈妈对我呵 护。拓展了时空,丰富了内容,更加深了情感。比喻很精 彩,描写得诗情画意,营造了温馨的氛围,为下文作足了 铺垫。)
• 一到家,一股温暖的芳香涌流到全身,仿佛观音瓶中的一 捧圣水浇灌着我,洗净了旅途的辛劳,洗净了心上的尘土。 妈妈一看见了我,欣喜地接过行李,一会儿要帮我拿鞋, 一会儿又嚷嚷着要来端水,后来居然说要帮我盛饭。 • 哎呦,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一下子就傻了,内心有些潮潮 的热流在心际涌动。 • (第一次描写妈妈,从动作描写和概括的语言描写入手。 自己的内心描写适时插入,丰富情感内容。有些同学写了 大量的反感情绪,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作铺垫,可 是写到后面时间不够了,就匆匆收笔。建议先抑后扬的写 法,略抑详扬。详写自己的转变、反思、感悟。之前的事 件起因、自己不理解父母、与父母的矛盾冲突这类内容尽 量一等带过,略写,不写。)
作文选材
• 几年来,母亲总是坐在最靠近电视机的单人沙发 上,那单人沙发似乎已经成了她休息时的专属座 位。等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和家务,她就会 落坐于沙发,熟练地拿出账本,借助电视机发出 的弱光,凭着记忆记下一天的账目。几年来的周 末夜晚,母亲大都伴着电视到深夜,在沙发上缓 解一天的疲惫之心,那时整个屋子静得只留下电 视机的声音。(母亲在沙发上边休息边陪伴我。 很小的切入点,很用情的描写。)
如临其境的景物描写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 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 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 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 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近,湍急 的细流汇成了湖。 • ——《文化苦旅》余秋雨 • 化抽象为形象的哲理思考
妈妈送鸡汤,我却不领情。材料好, 但我的表现表现过于生冷。
• “崽,喝点鸡汤!刚热的,吃点,别累着了。”望 着端来的鸡汤,我冷笑了一下,(改成“微皱了 一下眉,轻轻地”)将它挪到一边。“妈,以后 还是别热了,反正我也不会喝的。”抛下一句冷 冰冰的话语,(改成“说完,我便”)继续看起 了课本。妈妈默默地端回了鸡汤,散乱的发丝无 力地披在双肩,眼神中似乎黯淡了下去,独自走 回了房间。 • “每逢考试不顺,连句安慰的话都不会说,每 天就知道莫名其妙地送什么鸡汤,这算什么体 贴………” (删掉这一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