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成长分析

自我成长分析

自我成长分析一、自我成长分析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小时候是在母亲身边中长大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基本很少见面,一年就一次左右,记得每次见面时我都觉得很陌生甚至觉得有点尴尬。

上小学时,我开始慢慢的董事觉得母亲在家照顾我们挺不容易。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母亲的确很辛苦,一个人得做那么多事情。

虽然我也有爷爷、奶奶、叔叔他们,在我印象里这所谓的大家庭并不是那样的和睦,虽然那时年龄小但是和现在的感受基本是一样的。

那段时光,我觉得不快乐因为那时我看到母亲经常流泪,母亲的不幸福也让我感觉不到生活的不幸福。

农村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身边的那些人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勤劳、朴实、善良的言传身教让我学会了勤奋、善良、真诚、宽容;我自己的家庭成长环境,让我觉得自己缺乏爱而不仅仅是让我吃饱穿暖就够了,所以这让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也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这些从小的成长环境,有时让我觉得有些自卑也不爱主动去交往,性格中沉稳的部分多些。

升入初中,为了让我接受良好的教育,母亲一直很鼓励我,记得有一次我是真的觉得上学没有了意义,当时是考虑了很多才下这个决心的,就很坚决的和母亲说了这事,记得母亲狠狠地打了我一顿她自己也哭了。

其实这时母亲已经病了,印象中挺厉害的,那是真的特别害怕死亡,每当母亲病的特别厉害在睡觉时,我总会去凑近听有没有呼吸......,现在头脑中依然还保留着那种场景。

初中三年,我也真的自己很努力学习,知道怎么努力,但我仍然觉得自己不快乐,一直觉得家庭对我的影响很大,而当时只能去想其他的我什么办法都没有,那时真的觉得太矛盾了。

一边上学一边担心母亲,利用周末放假总会尽量多的做些农活,与同龄人比那时我真的觉得很不幸福,心目中充满了自卑感。

进入了高中,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大家都很重视成绩,成绩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对我来说更是这样,因为我强烈的想在成绩中得到补偿。

那时也的却在我的成绩中得到了很多满足,好的成绩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自尊心,特别是老师也很喜欢我,开始觉得有勇气去和大家说话了。

高中三年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众多的考试真的让我觉得很疲惫,有时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也经常去想这些。

高中其实最让我觉得幸福的是,我的家都开始慢慢的变得好了,搬了新家,特别是妈妈的病也有所好转。

这一下了,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也许我的生活开始好转了,然而高考又把我的心情带向了低谷。

高考过后我没打算复读,在那两个的两个月,我一直在想我的生活,很想总结我这生活的十几年,很想弄清楚这些不想那么困惑那么累。

在最后的填报志愿期间,我选择了心理学的学习,那时对心理学还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只是期待着从中找到幸福感。

后来我来到了开封教育学院,两年多的大学生活,我过得非常充实。

除了认真学好专业课知识外,我还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真的觉得自己收获了不少。

教育学院和我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很大,大一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开始我是失望的,我觉得我的理想被破坏掉了。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一切都得自己去慢慢的构建,来自于农村的我觉得大一第一学期是不顺的,我的独自去处理很多事情特别是与人的关系,学校小的有时想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学习都难,学校的图书馆也很不像大学,这些带给了我很多负性情绪。

后来环境熟悉了,可以一个人去做一些事情了,也交了很多同班朋友,也认识了很多老乡。

最重要的是空闲时间我有地方去了,我喜欢黄校,喜欢黄校的自习室。

大学的心理学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个性中的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我开始接纳了自己身上那些由于成长经历而不易改变的问题。

大学快毕业了,下面是我学习专业时的一些感受:对于心理咨询,两年半了我得到仍感觉很微薄,于是当初的设想是期望太高了,回归现实体验到要走的路是不会那么容易看到尽头的。

也许是学的知识特殊,或许是这个专业激发了我们的内在的想象,其实真正的还是我们内心的需求,我们需要独自面对那些无法用人类语言来表达的情绪情感,它们来自死亡、孤独、生命的意义、自由!如今的社会不禁让人觉得尴尬起来,我们活着却时时思考怎么才算活着,这个社会一直被操纵着建构着!最后森田悟出了真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最后他自己的病好了成了心理学家被众多人推崇,紧接着众多人从中获益,看到这我在想如今社会顺应自然已经显得艰难了,在设想如果这个社会让众多心理学家来领导,那我们这个世界也就真正的太平了,希望某一天可设想以实现!每个人都有困惑,烦恼,痛苦感,这都源于现实受阻,我们本性会排斥焦躁感!面对矛盾,面对抉择,面对承受,心理学帮助我们的不是消除这些感觉,而是帮助我们允许自己带着这些感觉去生活!什么是健康什么是问题,紧随其后的有很多定义性的描述,因为存在的不是那么深刻所以我们才尽力的描述是什么,就像很少有人给水、石头、红薯下个定义,所以这些标准意义是不大的,它的意义只是扩展我们的思维!心理学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发展我们爱的能力,首先是爱自己其次是他人,一个不尊重自己去讨好别人的人骨子里并不是奉献而是索取,大爱即恶!爱自己是一种善的行为,我们对别人的感受都是源于自己对自己体验,所以我们首先不妨学会“自私”,允许自己的各种想法存在,然后把我们对自己的爱拿出去交换得到的仍然是爱!两年半的时间里,遇到最多问题就是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学习这些知识?简单地说我是来寻找幸福快乐的,并想把这种愉快的感觉保持在每时每刻,为我自己为我身边亲近的人,特别是我的妈妈;另一个就是希望获得理解人的一生;最后就是相克服强烈的内疚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选择是对过去的解读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强烈的关注!现在去回想这些,不在那么急切的去排除什么了更多的想着去接纳!并不是爱并不是喜欢让我选择了它,是我觉得它有作用,事实证明了这个,我也喜欢上了它!对于未来的心理咨询,觉得应该得依靠学校教育教学来推广最终来让社会受益,可目前不得不说它在我国是多么的薄弱即使是设置有这个专业的大学,所以觉得现在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性很重要,不然从小就破坏了他们很多的感觉,这在以后是很难修复的!我选择这个专业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其中李子勋老师的书给了我很多新生的感觉,带给了我很多新的观念!以上是我生活经历中自我成长的总结,我的成长过程总的来说是幸福的,尽管童年的生活有些心酸,但后来环境的改变及自己的努力,我依然成长为真诚、积极向上、善解人意的人。

本文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阐述了个人从懵懂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审视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从而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

二、未来职业行为的分析选择心理咨询专业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及个人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我的学习、工作及个人生活中,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过内在心理危机,为了从痛苦中走出来,我不断寻找、不断学习、探索,不断了解自己,经过了一个痛苦与欢乐并存的心路历程,学着理解生活与社会,学着去建设好自己的生活,然后逐渐走出了那种困境。

我一直喜欢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与自己对话,喜欢感受自己的成长,并热衷于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成长过程。

同时由于自己的童年阴影和感情挫折,感到心理健康和成熟对人的一生意义重大。

自己曾在这些方面走过太多弯路,深知人们面对困境时的痛苦煎熬和内心挣扎,了解他们是多么迫切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心理从业人员的帮助。

在我自己的经历中,让我想到了还会有人与我当年一样,那样的孤独、无助、迷茫困惑,我想能够给遇到困难的人一些帮助,能够通过进一步不断的学习,具有助己助人的能力,在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有心理障碍时,能够在我的帮助下突破心灵的束缚,击碎心中的障碍,重见心灵的晴空,重享人生的光明与幸福。

对于未来我把自己职业定位于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从能力上讲认识到这是自己的最好定位。

这一定位受到了实习影响,我也深刻认识到这之中的意义。

下面是我前一阶段在实习中的一些感想:两周的见习我选择的是心理咨询中心和淮河医院,其中的空闲时间都去了十四中学随同听课。

来到心理咨询中心之前我的设想是很那个地方时如何如何的好,有舒适的咨询场地,有温文尔雅的咨询人员,在感觉上会很不一般。

当真的走进那里的时候,我知道了开封市心理咨询中心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就像病人来到医院一样心情首先是沉重的。

在那里我看到了心理咨询人员,还有陆陆续续的病人或是来访者,我一向是不赞同凭第一印象对人做出评价的,可是我来到的是咨询中心见到的是心理咨询人员,刻板印象让我觉得我那天所见到的是让我稍微失落的:咨询师的形象。

我知道这里是开封第五人民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但我不希望和医院没有区别,至少在对待每一位来访者的态度上应该是专业的,这里毕竟代表了一家权威心理咨询机构,来访者来到这里而没有去医院,他们当然是希望得到和医院不一样的治疗模式!在这里我学到是对心理咨询机构的批判,因为不专业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心理咨询本身就得依靠这些机构去得到人们的认可!如此形成对比的是,来到河大淮河医院在郭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见习,郭亚老师知识渊博,对待我们和蔼的态度,不厌其烦地讲解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虽是医生却具有深厚的心理学功底,在诊治病人过程中穿插了很多心理学知识,把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里我见到大多是病人,但他们都毫无例外的伴随着心理困扰!感受到光学好心理学是不够的,如果不能有效的鉴别躯体性疾病,对病人和自己都是不利的,我们自己也需要自我保护郭亚老师也多次强调这些,现在想到大一时的人体解剖学没有好好学习有点后悔了!郭亚老师在诊治过程中去权威化,职责分明,他的真实的人生经历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十四中学听课,给了我另类而又全新的感觉,喜欢上了那里的环境,学生们的活跃氛围让课堂充满了精彩,让我也想起了自己的中学生活,突然强烈地激起了我想做一名心理辅导老师的想法!在中小学开设心理学课程现在虽然还是一种形式上的,但是在这里我已经看到了,我在想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中去或许是目前现实的最有意义的,毕竟这才是和专业最贴近的,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真实的心理学知识是什么。

综合我的经历和感受以及自己的能力,未来我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教授心理辅导课上,让更多的孩子快乐成长,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些心理补偿。

以上算作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专业上的剖析。

我的成长过程总的来说是幸福的,尽管童年的生活有些心酸,但后来环境的改变及自己的努力,我依然成长为真诚、积极向上、善解人意的人。

本文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阐述了个人从懵懂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审视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从而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具备的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指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

2011年12月1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