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旧房屋建筑工程维修加固处理施工方法研究分析

老旧房屋建筑工程维修加固处理施工方法研究分析

老旧房屋建筑工程维修加固处理施工方法研究分析【摘要】老旧房屋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中某项或几项功能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减少房屋的空置与浪费,本文主要针对老旧房屋维修加固技术展开分析探究,以期从中找到有效可靠的房屋维修加固技术应用方法,希望能够给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老旧房屋;加固维修;技术研究分析
老旧房屋由于设计和施工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房屋使用功能改变、遭受灾害、耐久性差等原因,造成建筑物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中某项或几项功能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减少房屋的空置与浪费,为建设方节约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将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

1老旧房屋加固策略分析
1.1加固目的
静力加固的目的是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和改善房屋使用功能;抗震加固的目的是提高结构的延性和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要根据可靠性鉴定结果、可靠性差异程度和原因,结合该结构特点及施工条件,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原则选择。

1.2房屋加固的程序
对已有的房屋,按照抗震鉴定和加固的要求,适时进行鉴定和加固。

房屋抗震加固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原结构可靠性鉴定、加
固设计、设计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加固施工、工程验收等。

未经鉴定的房屋,不得作加固设计;没有设计或设计未审查批准的工程不得施工;施工未完成或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得验收。

1.3加固设计
力求概念清楚正确,技术先进可靠,工艺简便可行。

包括加固简图、加固前后结构内力分析及承载力计算、截面设计、构造措施、建议采用的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等。

1.4加固材料
钢材一般选用hpb235或hrb335等低强钢材。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并宜采用收缩性小、微膨胀、粘结性强、早期强度高的混凝土。

砌体加固所用块材及砂浆强度应高于原结构所用材料的强度等级,烧结黏士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面加固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

2砖混房屋维修加固技术探讨
2.1地基加固技术应用
1)灌浆加固法。

灌浆加固法是利用液压、气压和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隙中,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能显著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水理性能的一种加固方法,灌浆加固法运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或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

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电子计算机监测系统已较普遍地在灌浆施工中用来收集和处理诸如灌浆压力、浆液
稠度和耗浆量等重要参数,这不仅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还能更好地控制灌浆工序和了解灌浆过程本身,促进灌浆法从一门工艺转变为一门科学.
2)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由化学注浆法结合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土地基处技术。

当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地基变形偏大,特别是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时,通常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运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工和碎石工等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法以高压喷射流直接破坏并加固土体,固结体的质量明显提高。

它既可用于工程新建之前,也可用于工程修建之中,特别是用于工程落成之后,显示出不损坏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不影响运营使用的长处。

因此运用的地层较广。

2.2砖混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加固
2.2.1面层的加固
面层加固适用于墙体无裂缝,并多是以剪切为主的实心墙。

对有轻微破坏的砖墙,应先将裂缝填补后再做面层。

面层可以做成水泥砂浆面层和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两种。

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时,厚度宜为20mm~30mm,强度等级宜为m7.5~m10,水泥砂浆必须分层抹至设计厚度,每层厚度不大于15mm;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时,厚度宜为25mm—40mm,钢筋外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4~8,网格宜为方格布筋,间距不宜小于150mm,水泥砂浆强度等级宜为m7.5~m10,钢筋网用4-6的穿墙s筋(双面
加固时)或用4u形筋(单面加固时)与墙体固定。

做面层前,应将抹灰清除干净,剔刮砖缝,将油漆或瓷砖等光面表层铲除。

但切忌将砖表面打毛。

以免打酥和松动墙体。

做面层前要用水润湿墙面,面层做好后应洒水养护,以防干裂或与原墙面脱开。

2.2.2增设抗震墙
当多层砖墙因横墙间距过大或刚性多层砖房墙体抗震强度不足时,可以增设抗震墙使其满足要求。

新增设抗震墙可以是砖砌体,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墙或配筋砖砌体。

为了使新增设的抗震墙起到良好的抗震作用,施工新增设墙体时,要使墙体上下与楼板或梁顶紧,保证能够传递剪力,两端要与原有的墙体或柱子尽可能地拉结。

在刚性地面上砌砖墙时,如承载力不足应重做基础或加固基础。

2.3加强房屋整体性加固措施
2.3.1圈梁加固
采用外加圈梁加固多层砖房,以提高其整体性,效果显著。

外加圈梁应靠近楼(屋)盖设置,并应在同一标高的内闭合。

内墙圈梁加固可采用钢拉杆,钢拉杆设置的间距应适当加密,且应贯通房屋的全部宽度,并应设在横墙处,同时应锚固在纵墙上。

横墙承重的房屋,除顶层必须每开间设钢拉杆外,其他情况下房屋楼层钢拉杆宜隔层每开间设置;纵墙承重和纵、横墙承重的房屋,作为内圈梁的钢拉杆,宜在横墙两侧各设一根,无横墙处可不设。

一般宜在每层隔间设置钢拉杆。

多层砖房的每道内纵墙均应用
钢拉杆与外山墙拉结。

钢拉杆与墙体或圈梁的连接,可以在外墙上或圈梁内通过钢垫板用螺帽拧紧。

当拉杆较长时,宜在中段用花篮螺丝作为系紧装置,将拉杆拧紧。

外加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的连接方式有砂浆锚筋、普通锚栓、胀管螺栓及钢筋混凝土销键等几种方式。

2.3.2楼盖、屋盖加刚性面层
在多开间设置的横墙房屋,当楼、屋盖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板,而其整体性特别差时,可在楼、屋盖上做30mm~40mm厚的钢筋网细石混凝土面层(内配双向φ6@200钢筋网),使其成为整体装配式楼、屋盖。

对单开间和双开间设置的横墙房屋,为减少结构自重增加对结构抗震不利的影响,一般做20mm的面层即可。

2.3.3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当房屋的总高度超过规定的限值较多和楼梯间在房屋的尽端时,除按要求增加圈梁外,还需要在外墙的阳角处、每隔4m~8m 内外墙交接处的外侧以及房屋尽端楼梯间两侧横墙的外侧,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圈梁及墙连接在一起,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新增设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300mm×250 mm,柱内的竖向钢筋一般采用4根φ12-φ16的钢筋,箍筋间距为250mm。

在外墙的阳角处,一般宜设置截面为l形(其截面的一般尺寸为600m×600mm×200m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配筋的数量需适当增加。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下部要做基础,新基础与原外墙基础用压浆锚杆进行拉结。

3框架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加固方法
3.1加大截面法
加大截面法是采用同种材料来增大构件的截面面积,达到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构件刚度的目的。

加大截面法施工简单,实用性强,但施工周期长。

适用于梁、板、柱、墙等构件的加固。

为保证新旧混凝土整体工作共同受力,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贯穿结合面的剪力筋。

该剪力筋须与新增钢筋有可靠的连接。

为增强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能力,原构件结合面应进行凿毛处理,露出坚实的基层,并在此基础上凿毛,然后用水冲干净。

浇筑混凝土前宜涂刷混凝土界面结合剂一道,随涂随浇。

2.4.2外包钢法
外包钢法用于加固梁时,在梁底两角外包通长角钢及在梁顶板面外包通长扁钢,以提高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在梁两侧竖向用穿板螺杆,上下两面横向用缀板,形成闭合螺杆箍,以提高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外包钢法用于加固柱时:当为独立柱时一般用“角钢+缀板”搭配方式;当为壁柱时,墙面一侧角钢改为扁钢,保留螺杆和缀板,但梁底两角应以短角钢作螺杆和缀板的焊接连接件。

所用角钢的最小规格,梁为∠50×5,柱为∠75×5,缀板为∠40×4,间距不大于20i(i为角钢最小回转半径),节点区适当加密包角钢两端应有可靠锚固。

4结束语
房屋的加固、增层改造是近年来城市房屋改建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投资少、收效快、不占地、不须拆迁、美化城市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对房屋鉴定、检测结果,从技术、经济多方面分析比较,选择适宜的维修、加固方案,可维持、改善或提高建房物抗震性能、设计功能及标准,对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田杰,刘志刚.我国建筑抗震加固的回顾与建议[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9(12):35-36.
[2]黄镇,秦新刚.南京五台体育馆消能减振加固设计与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2):23-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