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杨浦区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根据提示填空:(6分),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王维的《终南山》云霭弥漫:,。
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使用了钟子期、俞伯牙、阮籍的典故的诗句是,。
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在对待生命与仁的关系上,应该做到,。
按要求选择。
(4分))根据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下列各项中语言欠妥的一项是()(2分)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保护文化遗产”公益广告词)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
离开起点,是一种勇气。
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
运动健将们,用你的实力、你的精神,去开拓出一片属于你的长跑天地。
(某校运动会广播稿)紫藤,别名藤萝、朱藤、黄环,属豆科、紫藤属。
干皮深灰色,不烈;春季开花,青紫色蝶形花冠,花紫:视频用户规模(万人)使用率(%)用户规模增长率(%)2020067.725.52404462.619.02839862.118.13251363.414.63718365.914.34282069.315.24329866.7 1.15040073.216.4(2))尽管在今天,传统广电的新传媒部门,还在纠结传播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等问题,式转变进一步开拓了思路,看电视时还可以买,不断的推陈出新的台网互动,命中了“网生代”受众的喜好与需要,成为电视制作不可逆的趋势。
)今天的公众借助自媒体和社交媒体成为新闻生产的一部分。
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打破了封闭的报道模新闻报道加社交媒体”,构成动态的新闻产品,这使得公众对于某些问题的理解变成了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新闻联播在2013年大幅度减少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的数量。
新增的现场同期声的运用,环境氛围的展示,花絮细节的纳入、微博平台的互动使得时政报道生动起来,以至于网友们主动下载并转发相关视频,从而拓展了时政报道的传播空间,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这些是值得称赞的进步。
时政报告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真正从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传播效果出发,关注领导人在政治活动中的态度和言行,关注时政活动对于民生民意的影响,这或许是央视新闻在今后的时政报道的创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请为文本(1)中的表一拟一个标题。
(2分).根据图表所示,在文本一的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2),第(9)段的“过程”一词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中主要内容有:① “节目推广上,台网互动共做市场”、②_____________、(3)牛倌史铁生村人带我走去村东,指点路边一个高高的小土峁,劈山修路剩下的,孤孤零零,尖尖突起,上面顶着两孔古窑,灰黑颜色,半塌半立。
村民说,那窑洞原来是一大排,北京知青刚来插队时做过知青医疗站,修路给斩断了。
我想到《生命》书中(下同)陈冲的《青春小子》记的,不知是不是这排窑洞:“在关家庄的黑窑里,借着鬼火般的油灯,劳累一天的兄弟们,围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
”我有心一睹知青故址,便爬上土峁。
但面对残迹,看见斜插垒起的石墙积攒下的那些古老黑色,仿佛听到年久的碎石透露出遥远时间的消息。
我竟有些思绪茫然。
(4)这样的古窑洞,陕北常见,说不清它们来历。
它或许曾留下匈奴的脚印,或许曾闪过党项的剑影,或许停留过金兵蒙营的铁骑,或许喷溅过回回刀下的血浆。
还或许,它听到过传教士的循循善导,看到过游击队的晃晃钢枪。
那早已烟消云散的一切,都只是历史的瞬间,转眼而去,谁都不会万年。
和那些古往的故事一样,知青也只是古窑里的过客,“来了来了都来了,呼撩撩又走完了”,留下些真实的往事、演绎的传说,仍然是“天上乌云搅黑云,什么人留下人想人”。
(5)站在高高的土峁上,偶一回头,忽然惊讶。
这时我的眼前,云间的蓝天刚刚洗净,寂静的村庄身边,伸展开一片雨后的川道,落日放松地洒去阳光,河滩绿草如毯,树影下边浓淡相间。
那其中弯曲着一缕明亮,迤逦而来,是河水泛映些金光。
岸边淡绿的梯田,浅棕的坡地,层层往上,缓缓爬山,爬到那山顶的老树,接上了蓬松的云朵。
(6)我在陕北深山久住,奔走陕北各处,沟岔梁峁,近水远川,望连绵无边的黄土,炙火焰焰的红日,脚下长河般流动的白云,头上空旷旷辽远的蓝天,看遍了高原的贫瘠、荒古、粗犷、高远。
不料,关家庄里,回首之间,怦然心动。
黄土高原上,竟能有如此的细腻,这般的温婉。
湿润的宁静里,是谁画出柔美的光影,如此迷人?仅仅一缕斜阳、一河野草,就能让这片山野醉人至此?我心中一惊:哦,我遇到最美的清平川了。
(7)清末年间,延川县出过一位女诗人李娓娓,在《村居即事》诗中,记过陕北农事,“正值炎天麦已黄,无情岁月逼人忙”、“荞麦开花远望红,一年农事尚匆匆”等,诗里并写:“家住三台杨柳村,一湾流水抱柴门。
浣衣石上愁春去,野草斜阳欲断魂。
”此时,在春去的季节里,我也看到了一湾流水,一重柴门,野草斜阳间,古窑断人魂。
(8)不知道这关家庄始自何时。
只知那一带山间,五千年前已有先民村落,那里出土了些觚、瓿、枓、斝等怪怪的青铜器,和战国的带钩、汉朝的玉璧。
离关家庄仅十里地的关庄村,出土了囫囵的汉代铜壶。
到了隋文帝手上,在那儿设了县,叫了“延川”。
不知有过多少拨儿的统治者,从那里杀伐而过,永远美丽的景色,记住的却是先民永远的苦难。
“大旱饥荒人相食”、“人畜死亡过半”、“僵尸遍野人民逃亡”、“换子相食”、“人相食死大半”等等记载,不绝史书。
清同治年间,民族仇杀再使这里乡民百姓多死于乱刀,田园荒芜,处处鬼歌。
平乱后,左宗棠又将一些汉人安置过来。
李娓娓亲历了那次血难,诗中注记:“延川城破,少年妇女被虏者甚多,惨不忍闻。
”“同治丁卯戊辰,回匪土贼之乱,贼骑邻村,几不可脱,庐舍焚掠一空。
”一湾流水、野草斜阳后的记忆,竟是如此心痛。
到史铁生来这儿喂牛,也留下记忆:“在青天黄土之间用全部生命去换那每年人均不足三百斤的口粮。
”(9)村庄对面的远山半坡上,有一围小小的建筑,被大树遮抱在身下,黄土坡上突兀起一团浓绿。
那就是李子壮《绝地自拔》中所记小庙。
他曾和史铁生一起,在庙里拆泥塑,砍树枝,揽取木柴。
现在人去了,庙空了,只留下这段关家庄的故事。
庞沄的《最后的聚会》一文,记述了史铁生笑谈的关家庄故事:“见没人,‘哐哐’地就都吃了,差点没噎着!”“正玩牌或者赖着不起,忽然他妈的晴了!”“惨淡的月光,突然从草料堆里站起个人来!”这个关家庄,见证了史铁生的命运变迁。
站在村头远望,半隐的古庙,浓郁的树团,在雨后初霁的野草斜阳间,却似一团恍然的旧梦,一把远去的陈年,一堆生根刻骨的记忆。
(10)据说,隋朝年间,曾有一个家住延川的匈奴混血后裔,利用佛教聚众起事,封文武百官,自称光明圣皇帝,被官军斩杀。
要真是这样儿,延川好歹也算是出过皇上的地方了。
但这不属于它的灵气。
梁向阳《人洞见人性。
这种地方一般都这样儿:美的是山川,苦的是山民;美的是天地,苦的是人间。
史铁生对此是深有所悟的。
)段划线句颇有意味,请进行分析。
(3分))段内容似乎与整体文章不太一致,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作者把“野草斜阳清平川”作为标题的原因是。
11)段中写“平缓地叙述苦难,温情地洞见人性”,结合《合欢树》,对此进行简析。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3-15题。
(8分)浣溪沙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此诗为苏轼赴汝州任团练使途中,路径泗州。
上面这首词属词中的()(1分)B.中调C. 长调D.小令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全词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顾远在娄东B.顾及C.照顾D.只是)王氏子面加请让B.躲避C.责备D.谦让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然所赠费垂橐萧然示赵弱且怯也自司马没后抚军不忘所自携以北上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梅村甫髫龄,亦随课王氏塾中。
李奇其文,卜为异日伟器。
.李太虚是个有才,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的人。
(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7题)豁然堂记C.观景需要一个好角度。
D.心情是观景的重要因素。
24.请用“/”标出第(3)段划线句的停顿(3分)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
25.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赏析。
(4分)三.写作(70分)26.作文(70分)“仪式感”,成为当下的热词。
仪式无处不在,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各种仪式串起生命的长河,如重要年龄段的生日宴、成人礼、婚娶仪式、节日庆典等等。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